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悦读     
《中国农村科技》2014,(10):78-78
<正>2013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清科集团著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9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涉及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气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气象文化中,气象与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医学、文学艺术、军事政治、民俗文化、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气象科普工作与中国传统气象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全球气候不稳定性日益加剧,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深的当前,能够赋予中国传统气象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新媒体时代利用丰富多样的气象科普媒介和手段传播中国传统气象文化,对气象科普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气象科普和中国传统气象文化的融合还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基于此,介绍中国传统气象文化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气象文化融入气象科普工作的意义,提出了将中国传统气象文化与气象科普工作有机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主编部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主编及主要撰搞人 农业出版社 1995《中国农业通史·原始农业卷》 主编及主要撰稿人 (出版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 农史分支主编及主要撰稿人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0专著部分《稻作史论集》 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中国稻作史》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农史研究文集》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参编部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 梁家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中国稻作学》 第一章 《中国稻作的历史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葡萄文化史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葡萄是中国引进外来作物的一项重要成就,自夏商时代传入后与中国本土野生葡萄一道逐渐形成涵盖物态文化(包括生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大层面的葡萄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内容丰富,悠久灿烂。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滥觞期、形成期、鼎盛期、繁荣期、中衰期和转型期六大阶段。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具有持续性、融合性、丰富性、不平衡性、边缘性等性质特征。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兴衰的主要原因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与引入品种的有限性制约了葡萄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制约着葡萄生产的发展;葡萄科学技术的水平对葡萄生产的重要影响;社会、文化等领域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葡萄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礼仪阻碍了葡萄酒的消费。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葡萄文化并非始终落后于西方;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对世界葡萄文化史的重要贡献;对当代中国葡萄文化的开发、培育和创新,及葡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为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新模式——小酒庄与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王文生: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副主任,《保鲜与加工》主编,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农产品贮运保鲜兼职社会职务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学会冷链专业委员会委员;制冷学报编委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作品著作1.《小微型果蔬贮藏保鲜设施技术指导》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7,主编2.《水果贮运保鲜实用操作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6,主编3.《北方水果保鲜储运与加工营销》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主编4.《果品蔬菜保鲜包装应用技术》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主编5.《果蔬贮藏病害防治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主编  相似文献   

6.
陈习刚 《农业考古》2012,(4):121-126
栽培葡萄是中国引进外来作物的一项重要成就,自夏商时代传入后与中国本土野生葡萄一道逐渐形成涵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大层面的葡萄文化(1),影响深远。中国在葡萄文化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中国野生葡萄具有丰富的抗性资源,是重要的育种材料或栽培葡萄的砧木资源之一;白兰地、冰酒的酿造工艺源头都在中国;中国葡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流播广泛、文艺灿烂等。中国葡萄文化是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的文化核心。下面对中国古近代悠久而灿烂的葡萄文化略作例说。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业科学》2006,(6):F0002-F0002
2006年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签约,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组稿工作站。  相似文献   

8.
悦读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作者:彭文生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  相似文献   

9.
《古今农业》2006,(3):120-120
2006年7月12日至15日,“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这次为期四天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承办,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协办,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及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或杂志社等单位的145名学者参加,提交学术论文或摘要或主题发言112篇(人次),是一次较大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将使中国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专家预测:气候变暖将使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未来20年下降5%~1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日前在北京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科技》2014,(5):78-78
<正>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月海洋是人类获取高端食品和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纵观世界海洋农业产业科技的发展态势,中国整体水平居世界先进地位,遗传育种分子基础、病害发生与防控激励、生态养殖原理等研究居世界前列,但良种普及率较低、精准管理水平较低、养殖装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海产品高质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植被模型LPJ模拟中国植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中国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动态植被模型LPJ中的生物气候参数进行了调整.将改进后LPJ模拟的潜在植被类型与中国植被区划图比较发现有很大改进.应用CRU05资料和改进后的LPJ模型模拟了中国20世纪的4个气候阶段的潜在植被类型的分布变化.结果发现,由于气候变暖,20世纪我国森林植被大部分呈现出北移趋势,而热带季雨林、雨林植被分布在20世纪呈西移趋势,其面积减少最大;温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呈南移特征,其面积呈增加趋势.温带草本植被面积呈扩大趋势,而无植被区面积呈缩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大辞典》实际上是部中华茶文化的百科大辞典。因为从广义上说 ,茶文化包括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品饮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文化现象 ,本书正是涵盖了这些内容。就狭义的茶文化而言 ,则是专指人们在使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 ,本书的茶史部、茶具部、茶俗部、艺文部、茶人部、茶著部等六个分部 (占全书 1 9个分部的近三分之一 )都可划入这一范畴。可以说在已出版的茶叶辞书中 ,有关狭义茶文化内容以本书的分量最重。如 1 988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卷》 ,全书十个部分 ,只《茶业总论》部分涉及茶文化…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动态植被模型LPJ中的生物气候参数进行了调整.将改进后LPJ模拟的潜在植被类型与中国植被区划图比较发现有很大改进.应用CRU05资料和改进后的LPJ模型模拟了中国20世纪的4个气候阶段的潜在植被类型的分布变化.结果发现,由于气候变暖,20世纪我国森林植被大部分呈现出北移趋势,而热带季雨林、雨林植被分布在20世纪呈西移趋势,其面积减少最大;温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呈南移特征,其面积呈增加趋势.温带草本植被面积呈扩大趋势,而无植被区面积呈缩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进一步向海内外宣传我国高科技领域精英人物,中国华侨出版社拟编辑出版: 《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词典》(书号:ISBN7-80074-716-6/Z·36) 《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家词典》(书号:ISBN7-80074-713-1/Z·33) 《中国当代著作出版发行藏书家词典》(书号:ISBN7-80074-714-X/Z·34) 《中国当代医药卫生学家词典》(书号:ISBN7-80074-715-8/Z·35) 《中国旅游服务行业高级人才词典》(书号:ISBN7-80074-717-4/Z·37)  相似文献   

16.
考察当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就是考察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就是进一步从历史进步的维度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和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两种现代文化形式, 二者具有共生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它可以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 并与社会主义文化构成当下中国整体性的“德性道德”为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构筑内在的精神家园; 它亦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误读, 同时作为自然经济文化, 它对商品经济公共文化中的“规则性道德”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由本刊主编施由明研究员撰写的专著《赣鄱宗族文化研究》(48万字),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专著在收集了正史、文人文集、地方志、族谱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唐代中后期之后北方移民与赣鄱庶民宗族形成的关系,及宋元明清至现当代赣鄱地域宗族的演变历程作了详细阐述;对赣鄱地域的族谱文化、族规文化、祭祖文化、祠堂文化及宗族文化的核心作了详尽的叙述;对赣鄱宗族教育的发展和赣鄱宗族历史上人才辈出的贡献作了深入的论述,并对赣鄱宗族文化对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0月《2013—2022年农业展望》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协同合作完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著的《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13~2022年农业展望》是两机构商品、政策和国别专家与合作成员国集体智慧的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监测、预测、评估现状,提出了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的科学意义及策略。建议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气候与生态环境监测、预测、评估和预警的综合体系,包括:①建立"天气气候综合观测网"。发展思路:观测领域要从常规天气向综合气候观测转变;加大地面观测遥测化、自动化的水平,加密自动化观测站点的布网,增加对草地、湿地、湖泊、高山、沙漠、戈壁滩等典型生态系统的气候观测;开发多途径、多尺度的气候观测技术体系,对于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实现空基、地基的立体监测;强化自动站定位观测、移动观测与卫星遥感监测的跨区域、跨尺度的综合性野外观测体系;加强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应用,建立基于多尺度观测和多种数据资源融合的远程管理和共享系统;建立基于多尺度观测的模型模拟系统。②开展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包括CO2、H2O、热量、动量、能量和物质交换等基础性观测。③加强气候资源监测,应开展从顶层研究和设计青藏高原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储存量的勘测和普查工作;开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区划及其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研究,建立太阳能光热转化、光电转换的使用指标及相关参数;对气候资源、气候能源给出明确界定;合理划分太阳能、风能资源区,对大面积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进行资源和效益评估。④建立气候预测、评估系统。生态环境、气候预测、评估系统的组成部分为:气象预报和缓解战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对资源与生态系统影响评估及预测;气候风险管理与决策;气候变化、气候变异性与生态系统。⑤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系统。⑥建立重大工程影响评估系统。开展青藏高原气候长期观测不仅可以揭示气候变化特征,还可以揭示气候球变化对东亚区域物种栖息、生态圈的影响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将对东亚及中国等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湿地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了湿地的科学定义,分析了当前湿地利用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湿地科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