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理论结合实践,紧扣袋栽黑木耳菌包发酵环节常见的技术误区,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防治方法,从菌种选育、培养基配方、灭菌接种、菌室消毒、发酵措施5个方面逐步剖析、实施有效控制菌包污染的各个环节,并针对一些知识盲区进行了技术和经验的总结论证,提出了菌包生产要防止从知识盲区掉入技术误区,避免用局部经验当技术来误导菌包生产的工艺。为袋栽黑木耳产业中菌包生产工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概述台湾地区黑木耳麦粒菌种、木屑菌种、液体菌种等栽培用菌种的制作方法;从生产季节、原料调配及制包、接菌、培养和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黑木耳太空包栽培法。同时,介绍工厂化有机栽培法的工厂化制包、接菌及温包培养、环控栽培等3个环节所涉及的设备设施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黑龙江省黑木耳菌包生产的基本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针对黑龙江省黑木耳生产及菌包厂现状进行了分析,围绕其菌包厂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在江苏地区已实现工厂化生产。该文从菌种选择、生产基质预处理、培养料配方选择、拌料与制包、智能化灭菌技术、净化室接种与养菌、智能化管理、光照处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智能化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露晶  张昕茹  王鑫 《中国食用菌》2021,(4):104-107,112
食用菌属药食同源类,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保健功能.全麦粉包有胚乳、胚芽与麸皮,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食用菌以发酵液形式参与全麦面包的加工,生产出一种新型、营养、风味独特、口感新鲜,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用菌全麦面包.通过对食用菌、食用菌发酵液及全麦面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食用菌发酵液全麦面包的深入研究与开...  相似文献   

7.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栽培过程中菌包培养需要较长的后熟期。目前判定菌包成熟度尚无统一指标,仅凭借生产经验,影响斑玉蕈生产稳定性和出菇的一致性。该研究分析斑玉蕈菌包不同培养时间,其菌包理化指标与出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菌包培养120 d左右,菌包上、中、下各部分pH值、还原糖含量等指标都趋于一致,此阶段出菇的产量最高,达516.7 g·袋-1。该研究旨在为建立科学可靠的斑玉蕈菌包成熟度判断方法提供参考,对工厂化生产的高效及稳定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铃 《食药用菌》2020,28(5):340-343
探索液体菌种在茶树菇栽培上的应用技术,筛选出适用液体菌种的栽培基质配方:棉籽壳87%,麸皮10%,石灰3%,含水量60%。比较应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效果:应用液体菌种菌包含水量高、pH低,原基形成较迟而整齐,初潮产量与固体菌种差异不明显;应用液体菌种菌包萌发点多、生产周期大为缩短,生产占地面积小,用工减少、成本降低,污染率低,菌包成熟度较一致,出菇较整齐,容易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防治链孢霉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孢霉是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主要杂菌,依据其危害程度分为一般感染与严重污染。一般感染是由料包的破损或袋口材料受潮等原因引起,不会对食用菌生产造成明显的影响;严重污染则危害大,起因多,有料的配方原因,也有料包的灭菌、灭菌料包的冷却、接种和培养房消毒等环节操作不当造成。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查出污染源,针对生产薄弱环节,采取精准预防措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链孢霉的污染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木耳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新建了很多黑木耳菌包厂,通过对菌包厂发生污染的常见原因加以剖析,并提出防控措施,促进菌包品质提升和菌包厂的规范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菌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佳  赵启美 《食用菌》1998,(4):26-26
目前,我国食用菌的生产形式总体上还是处于分散的个体菇农生产为主,因此每个生产者都要进行菌种扩大、蒸汽灭菌,菌体培养和出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生产者要具有较全面的生产经验,否则在生产中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失败造成财力和资源的浪费。菌包的出现使得食用菌生产变得更简单、更安全。“菌包”指的是直接用于出售的,已发好菌的食用菌栽培袋,菇农购买后只要进行出菇管理就可以了,技术单一,易学,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目前菌包的生产是采用常规的逐级扩大固体培养的方式,周期长,占地多,规模小,菌龄不一,所以,很难形成产业化,而利用中、小型深层发酵设备生产“菌包”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对促进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有一定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荣菌厂 《食用菌》2004,26(2):36-36
本人在生产黑木耳菌种的过程中,按常规套盖法套袋。生产黑木耳菌种,发现污染率较高,且污染集中在上部原种基料面生产杂菌。事后经分析认为:由于套环盖内环与外盖挟在中间袋膜存在空隙,虽然空隙较小,但由于袋包从蒸锅搬出  相似文献   

13.
郭月平 《食药用菌》2013,(6):368-368
近日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由山西农业大学崔德芳教授、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骈跃斌共同承担的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食用菌大容量栽培包生产技术的研究》日前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此项研究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户收入,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大、农户生产效率低、污染率高,此研究以变革传统生产中采用小口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华 《食用菌》2013,(6):48-49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模式是通过延后秋耳下地时间,成功使黑木耳生产避开炎热多雨的夏季,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菌包制作、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介绍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茶树菇是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的支柱产业,2016年栽培规模超1.5亿袋,产值达4亿多元。但是传统采用的袋口捆扎、常压灭菌、开放式接种、堆积培养的菌包生产方式,存在菌包污染率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产用工成本高,极大制约了产业持续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2013年屏南县政府启动以长桥镇半圳村为中心的千亩茶树菇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园项目,核心区半圳村的茶树菇示范基地已建成一条日产菌包3  相似文献   

16.
鲁运江 《长江蔬菜》2014,(19):17-19
导读:秋冬甘蓝在嘉鱼称为"冬包",是嘉鱼县蔬菜生产中的特色亮点,该县年生产面积达到1.2万hm2,生产的冬包结球紧实、脆甜、品质好、抗病性强、耐寒、耐湿、耐裂球、耐抽薹、耐储运。潜力品种有荷兰皮球、比久、旺旺、铁头1号、铁头2号等早熟系列,特耐裂、耐运输、高抗品种绿源,球内叶金黄色、质地爽脆、味甘甜品种冬强、寒星等。  相似文献   

17.
白背毛木耳栽培管理粗放,产量高,适合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栽培季节、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料的配制、栽培包的制作、接种与发菌培养、出耳阶段的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白背毛木耳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概述黑木耳栽培中的菌种生产、菌包制备和催芽出耳等环节的工厂化发展进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出耳效果为最终评价指标制定相关液体菌种及菌包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棚室出耳工厂化管控水平,提出了建立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测评价方法、完善菌包质量标准、选育工厂化出耳专用品种及创新配套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21,(2)
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对海鲜菇菌包pH、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包pH先升高后下降,峰值出现在菌包培养60 d时,为7.4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包含水量逐渐上升;海鲜菇产量与菌包培养时间有关,110 d(后熟期75 d)时产量最高,平均单包产量为539.04 g,并显著高于对照(培养120 d,后熟期85 d)。菌包pH逐渐趋于稳定或含水量比初始期上升13.32%,可作为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中判断菌包后熟完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黄毅 《浙江食用菌》2012,(4):204-209
培养温度24~21℃,栽培包接种后25天满包,再经过8~10天即生理成熟,表现在:培养基内的木屑颜色变成淡黄色,敲击栽培包有低沉的回音,栽培包菌丝密集,有足够的生物量。此时可将栽培包移入已经清洗、消毒、干燥的出菇房,从上至下插入网格出菇架(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