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矮树虫口调查估计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的研究毛超旭,王武昂,汤荣堂,严小君,周国法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树冠投影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调查一般均在2~3m高的小树上直接进行。前人曾研究了松毛虫种群数量与马尾松树高、树冠大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若以单位面...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调查马尾松毛虫数量时,由于受树高的影响,只能查到树高3m以下各代幼虫的数量,而很难对大树上的虫口进行详查.现在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是以每株树的虫口数(条/株)来表示的,虫口密度相同,但冠体大小不同,对当代发生造成的危害程度显然不同.为能取得准确的虫情,根据发生情况进行预测预报,我们在2007~2008年就桐城市马尾松毛虫幼虫虫口数量与树高和冠幅大小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讨用3m以下的矮树的虫口密度估测高大树木的虫口密度以及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预测克立格方法的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3年9月至1989年9月马尾松毛虫的虫情调查资料,用预测克立格方法研究全县各调查点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空间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预报全县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对未参与建模的1989年3代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的预报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4.
根据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原理,建立仙居县1983—2009年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精度;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模型预测未参与建模的2010—2011年4代马尾松毛虫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和有虫株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25%,18.17%和14.35%。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森林单木材积估测精度和效率,选取贵州省织金县城郊典型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和样地调查数据,以提取的树高、冠幅、树冠投影面积和树冠体积等单木结构参数为变量,构建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马尾松单木材积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点云数据提取的马尾松单木树高和冠幅因子与实际调查数据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在0.7以上,精度相对较高,可用于构建马尾松单木材积模型。2)在经典非线性CAR模型基础上,利用枚举法对树高、冠幅、树冠投影面积、树冠体积等4个变量组合构建的11个模型中,包含树高、冠幅及树冠体积三个林分因子的模型表现最佳,R2为0.774 1。3)树高、冠幅及树冠体积被确定为马尾松单木材积估测的关键因子,其中,树高的贡献最大且与单木材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取单木结构参数,并基于非线性CAR模型构建单木材积模型估测马尾松单木材积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不仅能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的精度要求,且能有效提高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3年9月至1989年9月马尾松毛虫虫情调查资料,研究全县各调查点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和虫口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1个线性、10个非线性的广义时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空间发生量预报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未参与建模的1989年3代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进行预报检验,Gauss模型预报虫口密度的准确率为100%;其他各模型对两者的预报准确率均为66.7%。  相似文献   

7.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与气象因子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预报因子数为8个时,2组预留有虫面积的2a平均预测误差为3.15%,虫口密度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8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5.91%,虫株率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4个,预报因子数为5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0.65%。  相似文献   

8.
临澧县有马尾松林27万亩,占整个山林面积的43%。由于去年夏、秋、冬三季连旱,今春气温偏暖,松毛虫幼虫自然死亡率低,越冬代基数大。受其影响,今年大面积暴发了马尾松毛虫害,危害面积达14万余亩,占马尾松林58%,是近20年来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年,危害延至14个乡镇68个村。据抽查,平均虫口密度达165条/株,最高达1000条/株,有虫率达94%。针对这一情况,对全县马尾松毛虫害较为成片的林分实施了飞机防治。6月28至7月8日,历时10天,全县共设9个飞防区,防治面积8万亩,飞行35架/次,总投入28万元,施用仿生农药灭胡脲…  相似文献   

9.
信阳是河南省马尾松林的主要分布区,面积三百万亩。马尾松毛虫在信阳每年发生两代,4-5年一个发生周期。去年越冬代暴发,全区发生98万亩,占松林面积的33%,最高株虫口千条左右,中等也有上百条,全区平均十条,株虫率为80.6%,最高的商城县为85%,达到防治标准(株均有虫五条以上)的松林达83万亩。  相似文献   

10.
从抽样单位的选择入手,调查和分析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恢复取食Ⅳ龄幼虫在寄主上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得出的中,高虫口密度发生量测报模式,估计算林分虫口发生量在虫情级3级(10条/株)以上时,预报准确度为80%~90%。  相似文献   

11.
我县于1982年10月13日至25日对越冬前马尾松毛虫进行大面积超低容量飞机防治,效果显著,初报如下。一、飞防作业区概况:大部分马尾松林分布在海拔100—500米黄土丘陵上,林相单纯,五十年代以来不断遭马尾松毛虫危害,1982年第2代发生面积17万亩。虫口密度高的达500—600条/株,低的20—30条/株,有虫株率95—100%。  相似文献   

12.
简易马尾松毛虫虫情级别表的编制马尾松毛虫虫情级别表是松毛虫虫情测报的基础工具,它能较确切地反映虫情。目前,我们采用的虫情表涉及“5因子”:枝条盘数、树冠直径、树冠指数、树冠级、虫口密度;“2表格”:树冠级表、虫情级别表,其求算步骤多,过程繁琐,基层测...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的马尾松林中,进行了马尾松毛虫有幼虫株率与虫口密度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两个因子的关系密切,由此验证出由有幼虫株率估测幼虫密度的简易调查方法适合广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4种无公害药剂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福建省将乐县对虫龄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选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森得保、25%阿维灭幼脲等4种无公害药剂进行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达86%以上,其中森得保和阿维灭幼脲药效快,对高虫口林分控制效果好;白僵菌药效慢,但持效性好。并根据2010—2014年各年度不同发生区林间虫口密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5 a间应用4种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总平均防治效果达90.54%,且没有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6 a的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采取机动喷粉或超轻型飞机大面积防治,工效高,而且高效、稳定、安全、持效,是值得推广的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在瑞安市山区和半山区设点,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马尾松毛虫虫源地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只要搞好虫情调查和测报工作,可以在虫源地处小面积、低虫口密度时采取以生防为主的协调防治措施,控制虫源地害虫的扩散与蔓延,瑞安市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研究马尾松毛虫的空间格局,对于深入了解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确定合适的估计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方法和该虫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种群消长的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衢州市开元寺、荆溪、横路、华墅的马尾松林和马尾松毛虫(1984)第一、第二代、越冬前、越冬代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是定远县松林的主要害虫.1994年以来,该县坚持从调查观察入手,研究发现马尾松毛虫的暴发,是从小面积、低虫口"虫源地"形成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控制"虫源地"的潜伏阶段,采取以白僵菌为主的综合防治协调措施,就能达到治点保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83—2010年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特点的分析,应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提出了1种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理论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当输入层神经元个数(即嵌入维数)为7、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时,预测未参与建模的2009年越冬代、2010年第1代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0%。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地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树上的大害虫。目前,很多林场在治虫工作中,或见虫就打,或规定5头/株及10头/株的虫口密度为防治界限,力图使其种群密度压得越低越好。这从生态平衡的观点来看,反而不利于天敌的生存,易于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因在综合防治工作中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也允许寄主受害,主要是寄主对害虫有一定的忍受力。即在忍受力允许范围内,木材产量能不受损失或基本不受损失。究竟寄主的忍受力为多少?从害虫允许密度上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即防治指标。国内对落叶松毛虫的食叶量、残害量、总危害量及林分针叶蓄积量曾作过研究,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尚少见到。为此,我们开展了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兹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至2011年,利用飞机喷洒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预防性防治,防治前虫口密度:2007年、2008年、2009年逐年显著下降(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较前1a差异不显著(P0.05);防治前有虫株率:2007年、2008年、2009年逐年显著下降(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较前1a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毛虫中度到重度危害林分中喷洒白僵菌,前2 a防治效果体现为降低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后3 a防治效果体现为控制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预防性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