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鳗苗培育的几个要点近年来,养鳗业得到迅猛发展,鳗苗日渐昂贵。白仔培育期间管理重点,成为白仔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我场从1988年开始温室养鳗以来,由于非常重视养鳗技术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几年来白仔培育成活率情况较好。对白仔培育的管理重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2.
匙吻鲟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 《重庆水产》2002,(2):35-36
匙吻鲟苗种培育分为仔鱼暂养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三个阶段,根据稚鱼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将其放养在不同的培育池中,放养密主亦做相应的高速,从而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经过70天的培育鱼全长可达20-30cm,成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3.
鳜鱼苗种培育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是凶猛肉食性名贵鱼类,其苗种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的难题,笔者从2000年开始从事鳜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至今已有8年,对如何提高鳜鱼苗培育成活率有一定的研究,总结归纳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河鲀苗种培育中饵料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刚孵出2d的暗纹东方鲀仔鱼进行2个阶段培育,结果发现:第1阶段使用轮虫投喂仔鱼组其生长速度、成活率明显大于蛋黄投喂组;第2阶段使用相同量卤虫和发头裸腹蚤作为饵料投喂以上两组鱼苗,结果仍是第1阶段轮虫投喂组在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方面大于蛋黄投喂组,这表明仔鱼培育阶段其饵料的选择对以后河鲀的生长和存活率仍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鱼苗孵出后几天,待鳔点出齐即可下塘,在池塘内经过15至20天的培育可长到3公分左右,此阶段为夏花鱼种培育阶段。由于鱼苗身体微小细嫩,游动能力弱,取食能力低,食料范围窄,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差,也不会逃避敌害的侵袭。因此,在此阶段必须给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加强技术措施,才能提高其成活率。其培育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全雄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疾病严重、成活率不稳定、摄食人工饲料的开口率低等。目前多数夏花培育的成活率在10%~30%,有的甚至更低,极少数能达到70%~80%。针对这些问题,在夏花鱼种培育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摸索总结出全雄黄颡鱼从卵黄苗下塘培育至夏花鱼种的育苗技术,形成了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的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施氏鲟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用白瓷盆培育施氏鲟苗,成活率为26.55%.1989年用玻璃钢盆和室外水泥池两种方式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5.64%和13.3%.本文还讨论了影响施氏鲟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长吻鮠鱼苗鱼种培育技术作了初步研究。几年试验共育出鱼苗8万多尾,鱼种1万多尾。鱼苗经25~33天培育,平均全长4.8厘米,体重1.2~2.7克,成活率63.8~99.1%。水蚯蚓是鱼苗阶段的良好饵料,配合饲料也可使用。当年鱼种生长较快,一般体重41~74克,最好的可达90克以上。苗种生长适宜水温为24-28℃。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鲍鱼人工育苗过程中、稚鲍期是历时最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饲育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左右人工育苗的效果。在稚鲍培育前期,即采苗板培育阶段,底栖硅藻饵料如不能满足,则往往导致稚鲍生长缓慢、成活率低,单位水面出苗量不高。特别是当稚鲍进入壳长3-5毫米以后,由于摄食能力的增强,如果继续使用采苗板方式培育,  相似文献   

11.
在大黄鱼、黑鲷亲鱼培育阶段采用营养强化、控制雌雄比例和培育密度、改善培育环境等手段,可有效提高亲鱼培育存活率、尾产卵量及卵子受精率。其中大黄鱼平均培育成活率89.狲尾产卵量8.7万粒,受精率92.5%;黑鲷平均培育成活率92.4%,尾产卵量6.4万粒,受精率90.7%。  相似文献   

12.
影响鳜鱼育苗成活率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出口创汇的名贵鱼类。近年来,为缓解鳜鱼人工养殖苗种种供不应求的矛盾,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鳜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苗种培育方面普遍存在高成本、低成活率的难题。笔者几年培育鳜鱼夏花成活率最高达52%。最低却不到10%。本文拟就影响鳜鱼苗成活率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蒋金华 《内陆水产》1992,(3):25-25,40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其苗种期阶段成活率低,1984,1990年我区池塘套养野鲮苗成活率仅28%。为提高野鲮苗种成活率,探讨其培育方法,为生产单位提供规格40克/尾左右的隔年鱼种。作者于1991年在和平渔场开展了野鲮苗种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4.
花鲈为广盐性鱼类,海水、淡水皆可正常生长。采捕海产鲈鱼,适当淡化过渡,分别于水泥和土池中进行淡水培育试验,暂养阶段(约50天)成活率分别为43.33%和66.25%,鱼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分别为90%和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当年养成215g和225g的大规格鱼种,饲料系数1.8和1.76.土池培育效果好于水泥池。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养殖草鱼的方法是沿用传统的养殖周期进行的。从鱼苗育成食用鱼要经冬片、仔口和伦头(过池)三个鱼种培育阶段。加之,人们喜欢食2—2.5公斤的大草鱼,这样,草鱼在池塘中要培育4年才能上市,长的养殖周期增加了鱼类维持生命需要的消耗,提高了饲料系数,而且鱼种并塘越冬的损耗率大,成活率也低,长期以来,一龄草鱼的成活率一般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胡子鲶(Clarias fuscus Laeepede)是一种小型的野生鱼类。我们在人工繁殖试验中,依据胡子鲶鱼苗鱼种的自然生态和我们在试验工作中观察到的胡子鲶生态生理特性,分别采取仔鱼筛育、鱼苗盆育、鱼种池育三种方法,结果仔鱼阶段培育成活率平均达82.87%,鱼苗阶段培育成活率平均达81.93%,  相似文献   

17.
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副泥鳅幼苗放养量在60万尾/667m^2,经过30d的培育,体长可达4~6cm,成活率达40%左右,然后进入成鳅养殖阶段。试验着重解决大鳞副泥鳅的池塘苗种培育技术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为鳅苗的培育找到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18.
泥鳅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其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限制了养殖规模发展。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泥鳅育苗的经验教训,将影响泥鳅育苗成活率的几个普遍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随着黄颡鱼养殖技术的逐渐成熟,黄颡鱼的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成为我国南北方重要的特种淡水养殖对象,在生长期较长的珠三角地区池塘亩产最高已经达到5000公斤。黄颡鱼的夏花培育(珠三角地区俗称"开花")是黄颡鱼养殖最关键的阶段,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疾病严重,成活率不稳定,摄食人工饲料的开口率低等。目前多数培育夏花的成活率在10%~30%,有的甚至更低,极少数能达到70%~80%。下面笔者将黄颡鱼夏花培育阶段常见的几个关键问题介绍如下,希望能对提高成活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蟹种强化培育水化学因子周年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河蟹产业主干中的蟹苗和商品蟹养殖均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但做为承前启后的蟹种阶段始终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蟹种培育风险较大,蟹种培育技术还不成熟,致使蟹种培育成活率平均只有5%-10%左右。本工作通过摸清池塘蟹种规模化强化培育阶段池塘主要水化学因子的周年变动规律,探索蟹种产业化培育技术和模式,寻找蟹种强化培育比较合适的水化学指标,为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