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刍动物全混合日粮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刍动物全混合日粮 (totalmixedrationTMR)饲喂技术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首先在美、英、以色列等国推广应用 ,随后迅速发展到加拿大、日本等国。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 ,越来越多的牛场采用TMR技术 ,而且大量试验证明 ,应用该技术已取得了较理想的饲养效果。我国虽是世界上反刍动物 (牛、羊等 )较多的国家之一 ,但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的研究和生产依然很落后。TMR技术适应了我国当前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可有效防止消化系统机能紊乱(如酸中毒 ) ,有利于开发利用原来单独饲喂时适口性差的饲料资源 ,从而扩大饲料来源 ,降低饲…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可通过瘤胃细菌的生物合成对非蛋白氮加以有效地利用.非蛋白氮主要有尿素、二缩脲和铵盐等.瘤胃内的细菌利用非蛋白氮作为氮源,以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架和能量的来源合成细菌体蛋白,进而在动物体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动物消化吸收.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必须满足的条件日粮中要有足够的非纤维性能源即可溶性糖和淀粉;日粮蛋白质水平要适宜;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硫等其它矿物质元素;日粮中添加非蛋白氮的量要适合,饲喂方法要正确.  相似文献   

3.
脂肪为动物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在动物营养中具有特殊作用:①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胆碱;②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促进 V_A、V_D、V_E、V_K 和胡萝卜素的吸收;③作为能量的主要给源。近年来,国外有关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对瘤胃机能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研究表明,反刍动物采食低脂日粮,可限制其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若直接向日粮中添加脂肪,则可抑制瘤胃微生物活动,降低纤维素消化率,但可提高产奶量;如果将脂肪进行包被,通过瘤胃在小肠进行消化吸收,不仅可显著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而且使瘤胃机能正常化,对纤维素消化率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全混合日粮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全混合日粮的概念,指出了其在生产中应用的优缺点;并对全混合日粮在奶牛、肉牛、肉羊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提出全混合日粮技术可加快我国反刍动物饲养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6.
日粮是反刍动物的物质基础,是指每天每头反刍动物所采食的总饲料组分的数量。总的要求是既要吃饱,还要吃好,“吃饱”是指每天每头牛能采食足够数量且品质优良的各种饲料;  相似文献   

7.
蛋氨酸是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需要大量蛋氨酸参与。蛋氨酸是常见 2 0几种氨基酸中的含硫氨基酸之一 ,在体内能够转变为胱氨酸发挥生理作用。蛋氨酸还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霉菌毒素的作用。在常见家禽日粮中蛋氨酸通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微生物蛋白质为反刍动物的唯一氮源时 ,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以玉米秸和豆粕为主要日粮的生长肉牛 ,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蛋氨酸。蛋氨酸在肉牛营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蛋氨酸的营养功能1 1 蛋氨酸的一般作用蛋氨酸在反刍动物体内除合成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酶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酶制剂在反刍动物青贮饲料及精料中的应用情况及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郭洪杞 《饲料工业》2006,27(21):44-45
试验选用6周龄、体型及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无病珍珠鸡250只,随机分成5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试验期6周,5组日粮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17%、19%、21%、23%。试验结果表明:6 ̄12周龄肉用珍珠鸡日粮蛋白质含量为21%时,日增重最高、采食量最大、料肉比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反刍动物蛋白质、脂肪营养代谢的特点,较为详尽的阐述了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旨在使人们系统掌握反刍运物日粮中主要营养要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已验证的技术合理配制日粮,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畜禽生产对能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仅靠谷实类能量饲料是难以满足的,因此,必须在口粮中添加脂肪.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口粮中添加脂肪可使畜禽增重提高15%~20%,每千克增重耗料下降10%~15%.它可使氨基酸减少氧化而有较多的氨基酸转化成体蛋白,提高氨基酸的消化率;它能抑制葡萄糖和其他前体物质转化为脂肪;在高温条件下,还有利于提高能量摄入量,降低畜禽的体热增耗,减缓热应激.此外,添加脂肪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适口性.1在2~4周龄的断奶仔猪口粮中添加3%的饲用动物油脂,可使仔猪增重提高10%~14%,每千…  相似文献   

12.
精确蛋白质日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控制已经影响了美国人对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考虑,而现在对于环境问题的考虑也正在对欧洲生产着类似的影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猪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一直随着日粮中氨基酸的添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不同蛋白质,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3胎母猪90头,随机分成6个品种相同的组,试验日旧白质为14%和16%,赖氨酸为0.6%、0.8%、1.0%,通过对比饲养试验、母乳测定,结果表明:当日粮含DE约3320kcal/kg.CP为16%,Lys为0.8%~1.0%,母猪日采食量为4.5kg时,泌乳力好,哺乳仔猪增生最快,21日龄头均重达6.05~6.12kg,与其它处理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处理组间仔猪下 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提高反刍动物对尿素利用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东 《中国乳业》2001,(10):30-31
本文阐述了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质氮的基本原理,并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了有效、安全利用尿素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用分娩日期相近的长大母猪16头,按胎次、体重、膘情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哺乳母猪自由采食、饮水。2个处理组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和18.0%,能量水平为12.46MJ/kg和13 58MJ/kg,试验期6周,分别于母猪分娩后0天、28天对母猪和仔猪称重,记录母猪和仔猪的采食量及仔猪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提高哺乳母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可明显降低仔猪哺乳期发病率并提高断奶窝重。  相似文献   

16.
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日粮中应用的效果。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其对瘤胃发酵,消化代谢,小肠营养流量及机体血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颗粒化全混合日粮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迅速提高 ,全混合日粮 (TMR)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逐步由散状TMR向颗粒化TMR转化。本文就颗粒化全混合日粮对反刍动物采食量、瘤胃动态消化、体内代谢、养分消化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经济效益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降低日粮纤维水平和增加淀粉含量可提高生长速度 ,但木质素水平低的日粮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 Maite等 ,1 990 ;Blas等 ,1 994)。近期研究( Gidenne等 ,1 994和 1 996)结果表明 ,减少日粮纤维素和木质素 ( ADL )含量可提高家兔生产性能 ,但这些研究是在粗纤维水平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并不能准确解释粗纤维品质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粗纤维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评定日粮中木质素与纤维素比率对生长家兔的生产性能、消化及健康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木质素与纤维素比率依次为 0 .8,0 .4和 0 .2的 3种日粮 (略写为 LC8、LC4和 LC2 )…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日粮中需重视微量元素钴的添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钴是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营养作用,早在1929年就被认定为是日粮中的重要成分。饲草是反刍动物微量无素钴的主要来源,但由于饲草内一般含钴量较低,不能满足钴的营养需要,所以容易使放牧牛、羊等反刍动物由于缺钴而产生“消瘦病” 等多  相似文献   

20.
外源酶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早期,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出现以及在饲料业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猪和家禽的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具有明显的效果,它能够去除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最大限度的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消化率,促进动物生长,防止疾病,并且能够补充猪和家禽内源酶的不足(Classen等,1991;Bedford,1993)。外源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Burroughs等,1960;Rovics和Ely,1962;Rust等,1965),但由于反刍动物日粮组成及消化系统的复杂性,当时的试验结果各不相同。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