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昆虫病原线虫的特点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lhogenic nematodes)是一类专门寄生昆虫的线虫,它随食物或通过自然孔口(气门、肛门)、节间膜等进入昆虫体内,迅速释放其所携带的共生菌,使寄主昆虫得败血症而死亡。可以寄生防治多种农林害虫,特别是对难于防治的土壤害虫  相似文献   

2.
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杏园桃红颈天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昆虫病原线虫的3个品系,4个浓度防治杏树上的桃红颈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线虫施用1个月的效果达58.3% ̄100%;施用后翌年的追踪效果4/5以上的观察虫洞达100%。经方差分析,各品系间对天牛幼虫的侵染效果无显著差异;各浓度间有差异,即30000条/ml和40000条/ml浓度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1%);30000条/ml和50000条/ml间达到5%差异显著水平;40000条/ml和5  相似文献   

3.
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年以来,国外一些研究发现斯氏科(Steinernematidae)和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的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制剂不仅能够主动寻找寄主、侵染有害昆虫,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植物线虫。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小杆科、小杆属Rhabditis(Oscheius)的某些昆虫寄生线虫也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关于这些研究国内报道甚少。为便于同行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和资料查询,本文综述了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由于可持续及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能够控制农业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EPN)作为对环境友好的生防制剂倍受关注。其中斯氏属线虫和异小杆属线虫是常用的两种EPN类型。EPN的防治效果由诸多因素决定,包括EPN的品种/系、寄主昆虫的种类、寄主栖境-植物等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防治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有助于提高其应用效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长期从事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得到一株抑菌效果良好的共生菌菌株NC34-1,抑菌圈平均半径为17.33mm,并对高毒力菌株的抗逆性(包括不同温度、紫外照射)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共生菌菌株Nc34.1在50℃高温下处理10min,其抑菌活性依旧很高;18W紫外线照射120min对共生菌NC34-1的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于LB培养基、160r/min、28℃培养40h时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明确采自北京平谷圣泉庵橡树根际土壤中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明确开发应用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剂量10和20 IJs/幼虫下,BPS对寄主幼虫的侵染效果相近,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0.0%和36.7%,黄粉甲的分别为50.0%、53.3%;在剂量40、80、160 IJs/幼虫下,BPS的侵染力随剂量的增高而增大,大蜡螟和黄粉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3%、86.7%、90.0%和70.0%、80.0%、90.0%;在剂量320和640 IJs/幼虫下的侵染效果(校正死亡率100%)相近。BPS经40℃水浴处理1h校正死亡率达98%,处理3h,线虫100%死亡;经37℃、36℃和34℃水浴处理10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4%、55.4%和45.7%,处理20h,线虫100%死亡。该线虫在30℃条件下的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和25℃的强,有34.6%的线虫用24h的时间运动到3.6cm处。研究结果表明BPS具有较强的侵染力、耐热性和水平扩散能力,据此初步分析BPS具有被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9.对光肩星天牛高致病性昆虫病原线虫的筛选及其侵染机理研究单位名称:河北农业大学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教育厅采用大蜡螟诱集法从保定市内采集的120份土样中分离出11个线虫品系,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比对进行了分类学鉴定。通过对11个品系线虫的致病力、抗干  相似文献   

8.
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 CCN)是一类重要的土传小麦病原线虫,危害我国小麦的主要是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我国对这些病原线虫的抗性资源十分缺乏,寻找新抗源是当前抗性育种的重要工作。本研究通过3年的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发现加拿大的硬粒小麦品种Waskana和Waskowa对H. filipjevi (河南许昌群体,Hfc-1致病型)和H. avenae (河南荥阳群体,Ha43致病型)都表现很强的抗性,单株孢囊数显著少于感病的普通小麦品种矮抗58、石4185和温麦19。显微观察可见,虽然两种线虫的幼虫都能够侵入Waskana和Waskowa的根组织内,但是根内的线虫数量显著少于感病对照普通小麦品种,最终在根系上形成的可见孢囊数量也较少。Waskana和Waskowa对两种病原线虫的抗性为我国抗CCN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了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新抗源。根据南澳大利亚研究所的土传病害检测服务系统对土壤中病原线虫的分子检测结果,抗CCN品种Waskana和Waskowa根际土壤中的线虫虫卵量低于感病小麦品种,因此种植可能降低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危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决生产中韭菜异迟眼蕈蚊防治难、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将昆虫病原线虫与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减量混用,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防控手段。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等单位以甘肃省分离得到的优良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feltiae 0619HT品系,高效低毒农药吡虫啉为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沉默或RNA干扰(RNA interferance,RNAi)是双链RNA诱导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是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负调控。随着植物与根结线虫相互关系的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揭示了基因工程方法防治线虫危害的新途径。最近研究表明,dsRNA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线虫取食这种转基因植物后线虫致病力下降并使植物有效抵抗多种根结线虫。这种转基因植物具有有效低抗线虫危害特性,而且其抗性是广谱的。该文对RNAi的研究历史、植物根结线虫抗性基因以及RNAi技术防治根结线虫的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商用栽培品种都易感根节线虫( Meloidogyne incognita) ,但敏感程度不同。导入抗性种质的棉株的抗性机制是含有两个主要基因 ,抗性品系可能产生一种独特的 1 4k Da蛋白质。研究表明 ,这种蛋白质的含量在易感品系的根系中比被根节线虫侵染后的抗性品系的根系中增加更多。被根节线虫侵染后的根系中单一氨基酸的克分子比率与未被侵染的也不同 ,是由于易感品系比抗性品系受侵害程度大。根节线虫能改变根系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的含量有选择地增加可能来源于根节线虫的蛋白质 ,两个易感品系和两个抗性品系被侵害后 ,纤维素的含量都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glycines, SCN)引起的病害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随着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X12的出现及LY1线虫群体的合成,国际通用的Riggs和HGtype2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模式已不能将4号生理小种、X12线虫群体、LY1线虫群体有效区分,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区分这3个线虫群体的简易鉴定方法,为SCN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感病品种在病土中繁殖备用接种的胞囊;用兴县灰皮支(ZDD2315)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 Lee为感病对照,接种鉴定;若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均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X12线虫群体;若兴县灰皮支表现抗病而PI567516C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4号生理小种;若PI567516C表现抗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LY1线虫群体。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我国优异抗源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能有效区分目前报道的具有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X12和LY1线虫群体。本研究结果对筛选抗源、调查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线...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是造成松树萎蔫病的病原,对松林威胁很大。其近似种拟松材线虫与松材线虫在形态学上极其相似,却不具致病性。所以,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至关重要。应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蛋白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MS分析以及数据库鉴定,共鉴定了45个差异蛋白,其中松材线虫22个、拟松材线虫23个。不仅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准确鉴定打下基础,差异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可望揭示松材线虫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从河北省分离的40个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群进行鉴定,其主要形态特征(4个典型种群平均值):侵染性幼虫体长=550(520—610)μm,体宽=22.2(20—24)μm,尾长=85,7(80-88)μm,E%=112.5%(105%-119%);雄虫交合刺长度=36,8(33,75—39,0)μm,引带长度=17,9(16.3—20.0)μm,GS%=0,49(0.41—0.59),SW=1,25(1.15—1,43),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形态特征相近。经对其中二个典型种群的ITS-rDNA测序,其ITS1-rDNA序列与已知种类H.bacteriophora的ITS1-rDNA序列相差小于1,2%,和H.argentinensis的差异小于1,5%,而与其他种类的差异则高达18.7%以上。综合其形态与分子特征,确定河北省的异小杆类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  相似文献   

15.
<正>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贸易造成了严重损失,严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致病因子是一种国际检疫对象———松材线虫。1982年入侵我国后,目前已扩散至我国18个省市,新近入侵到我国辽宁。不同于模式秀丽杆线虫,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6.
土壤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艳  杨家荣 《棉花学报》2007,19(4):291-295
为进一步研究病原茵的变异规律,采用皿内培养和苗期致病力测定方法,2005年8月对陕西三原棉花黄萎病圃中棉花黄萎病菌进行了研究.对26株代表菌系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培养性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存在黑色菌落(菌核型)、白色菌落(菌丝型)和中间型三种培养型.并且在菌落的生长量、微菌核形成的快慢、数量、形状和大小变化以及黑色素的相对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26个供试菌系致病力也有差异,从其对5个棉花鉴别寄主侵染的反应型来看,可以划分为强、中、弱3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强致病类型菌系12个,占41.6%,中等致病类型的菌系9个,占34.6%,弱致病力菌系5个,占19.2%.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有禾谷孢囊线虫(CCN,Heterodera spp.)发生。限于有效抗源的严重匮乏,抗CCN育种研究一直难以规模化开展。Madsen是一个抗孢囊线虫的美国冬小麦品种,但抽穗偏晚使其很难在育种上迅速利用。本研究利用中国小麦品种烟农21和济麦19与Madsen杂交和回交,从BC1F4代中选育出稳定品系H3714和H4058。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对河南省H.avenae荥阳群体(致病型Ha43)和H.filipjevi许昌群体(致病型Hfc-1)的抗性显著优于烟农21和济麦19。在接种条件下,两个品系表现成株期白粉病抗性,H4058苗期还可抗不同白粉菌菌株。2个品系的抽穗期与烟农21和济麦19相似,明显早于Madsen。利用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VENTRIUP-LN2及该染色体上Vrga1D基因特异分子标记Vlr2.6-3′-Vlr2.4-5′和VRGA-F11-VRGA-R5分析,发现H3714和H4058含有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片段,且该染色体片段来自Madsen。根据Illumina i Select 90K SNP分析结果,两个品系的染色体构成存在差异。在检测到两个品系共有的4918个多态性SNP中,2/3的SNP位点在2个姊妹系间表现相同,另外1/3的SNP位点表现不同。本研究培育的抗禾谷孢囊线虫小麦新种质H3714和H4058可作为培育抗线虫小麦品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情况以及病原种类,提出根结线虫病安全高效的药剂防治技术,实现陕西西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目标。于2022年5月在西安市鄠邑区主要设施西瓜种植基地,对根结线虫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等进行调查研究,并采集根部样品进行根结线虫分离,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不同产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的种类,并对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鄠邑区西瓜主产区平均病田率达92.9%,病株率88.7%,病情指数73.1。2龄幼虫、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指标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地区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药剂试验表明,98%棉隆微粒剂防治效果显著,每公顷土壤施用150 kg为适宜的使用剂量,30 d的防效100%,70 d的防效92.1%;同时在西瓜移栽前用2250 mL/hm2的41.7%氟吡菌酰胺进行土壤处理即可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70 d后相对防效75.7%,效果优于药剂灌根。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孢囊线虫(SCN)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合理种植抗病大豆品种是当前防治SCN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但是长期种植单一抗性品种致使SCN新的毒性生理小种出现,导致原有抗性丧失。因此,解析SCN逃避寄主免疫防御的致病机制对抗病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效应蛋白是一类由线虫食道腺、头感器、尾感器和表皮等组织分泌到寄主细胞的蛋白或肽类小分子化合物。在与寄主互作过程中,植物寄生线虫利用口针刺穿植物细胞壁,并将效应蛋白经口针注入植物细胞中帮助其抑制或逃避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而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的基础。为此,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在田间条件下,对2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后2周即可发现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侵入到小麦根内,4周后少量二龄幼虫发育为三龄,6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