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方寒地引种抗寒苜蓿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两年对10个抗寒苜蓿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公农一号、草原一号、草原二号、甘农一号、图牧二号6个苜蓿良种。这些品种适应黑龙江垦区的生态条件,抗寒、抗病性强、长势好、产草量高、品质优良,可以在垦区三江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2002年在新疆塔城166团苏丹草等牧草种子基地对10种苜蓿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全部牧草品种能够安全越冬。通过品种间各品质、生产性能的比较,WL324、新牧一号、金皇后、费纳尔、苜蓿皇后产量性状表现突出,其干重分别达到了1.62 kg/m2、1.44 kg/m2、1.35 kg/m2、1.35 kg/m2、1.32 kg/m2。均能适应新疆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可以作为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山区苜蓿引种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14个苜蓿品种在产量、生长速度、抗病虫害等方面的观测,筛选出5个适合在宁夏南部山区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新疆大叶、威龙、金皇后、耐寒、敖汉.这些品种均具有抗寒、抗旱、叶量丰富、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6个苜蓿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新疆地区引种国内外2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3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可以在该地区较好生长,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所测各指标表现良好。全能、巨人、皇冠、凯撒和新牧1号5个品种产草量较高,平均干草产量在11 600 kg/hm2以上,其中全能,巨人与皇冠,平均干草产量在12 000kg/hm2以上;干叶率(3年平均)5个品种均在40%以上,巨人可达到47.4%。产量低于9 000 kg/hm2的品种有北极星、日本03、荷兰、阿尔冈金、费纳尔和赛特,产量最低的品种是德宝,为7 152.8 kg/hm2。德宝和王后2个品种染病率极高,引种要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5.
苜蓿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引自不同来源的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2年的引种筛选试验,通过对越冬率、分枝数、茎叶比、抗逆性、产草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草原2号、龙牧806、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这6个品种可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7个不同来源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了引种筛选试验,通过对越冬率、茎叶比、干草产量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肇东苜蓿、草原1号苜蓿和敖汉苜蓿、驯鹿苜蓿优于其它品种,适合在黑龙江省绿色草原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在高寒地区通过对抗逆性强的苜蓿品种引种驯化试验,选育当地最佳人工种植苜蓿草种.试验表明:阿尔冈金紫花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紫花苜蓿3种苜蓿均适合高寒地区种植,扎根较深,越冬率高,抗逆性强.但从产草量、鲜干比、茎叶比、越冬率等主要指标对照,阿尔冈金最佳,肇东苜蓿较好,公农1号次之.  相似文献   

8.
2008~2011年在昭觉县好谷草种场对凉山州草原站引进的苜蓿品种盛世、游客、普拉多、猎人河、阿尔冈金等5个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盛世、游客产量高,适宜在昭觉县好谷草种场及气候环境相似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2008~2011年在昭觉县好谷草种场对凉山州草原站引进的苜蓿品种盛世、游客、普拉多、猎人河、阿尔冈金等5个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盛世、游客产量高,适宜在昭觉县好谷草种场及气候环境相似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引进的苜蓿品种与本地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榆阳区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种植的苜蓿新品种,筛选出的苜蓿品种叶片大,生长快,产草量高,可以逐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苜蓿经过低温胁迫后的形态、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现代生物技术以及辐射诱变和太空搭载在苜蓿抗寒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讨论了当前苜蓿抗寒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的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引进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区进行适应性试验,对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正常生长,越夏率57.9%~74.4%,活体越冬率95%以上;年干草总产量8.73~12.37 t/hm2,花期粗蛋白含量26.1%~33.4%,中性洗涤溶解物61.9%~73.4%,年粗蛋白产量1.958~3.256 t/hm2.参试品种可适应当地夏季高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筛选结果表明,"苜蓿王"、"猎人河"、"得龙"、"CW787"、"丰叶721"、"阿瑞博"为高产、优质潜力品种,其中"苜蓿王"粗蛋白产量最高,达3.256 t/hm2.  相似文献   

13.
新疆紫花苜蓿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国内外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4~2005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进行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驯鹿产量最高,生长速度与再生速度最快,抗病性强,WL324次之;新牧一号越冬性能强,抗病性强。驯鹿通过各测试指标综合评价,认为驯鹿、WL324和新牧一号表现最为突出,可以在试验区内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夏河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顺  马隆喜  夏燕 《草业科学》2012,29(4):636-639
金皇后(Golden Empress)、阿尔冈金(Algonquin)、苜蓿王(Alfaking)、巨人201(Ameristand 20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原引自美国,2004-2007年在甘肃省夏河县进行引种试验,对其生育期、生长高度、分枝数、鲜草产量、越冬率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较高,生产性能好,播种第1年平均越冬率在70%以上,第2年后平均越冬率在90%以上,抗逆性强,第3年后部分种子成熟,但产籽量较低,适合在海拔3 000 m的高寒牧区推广种植建植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15.
美国引进苜蓿品种半湿润区栽培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苜蓿王、菲尔兹苜蓿、金字塔苜蓿、里奥苜蓿、辛普劳2000苜蓿、诺瓦苜蓿、霍普兰德苜蓿、多叶苜蓿、大叶苜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9个优良苜蓿品种,其中有8个苜蓿品种属于美国拟于近几年内投放亚洲市场的新品种。以国产优良苜蓿品种中兰1号为对照,2002-2004年在兰州半干旱地区、张掖干旱地区区域试验后,于2008年开始在半湿润区天水继续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9个美国苜蓿品种,在半湿润区天水均能正常生长生活,完成生育周期的全过程,无异常表现,未发现病虫害侵染;通过对其生育期观察记载、营养成分、生长速度、茎叶比等指标测定分析得出,菲尔兹苜蓿日生长量最高,为1.47 cm/d,茎叶比较小,为0.7,叶片丰富,出苗早,种子成熟早;苜蓿王日生长量为1.39 cm/d,粗蛋白含量在引进品种中最高,为17.57%;中兰1号日生长量其次,为1.22 cm/d,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58%;鲜草产量兰州点在20 001.0~69 196.5 kg/hm2,天水点在29 214.6~125 642.8 kg/hm2,相比较鲜草产量天水点比兰州点高46.1%~81.6%。各指标综合评价得出,菲尔兹苜蓿、苜蓿王、多叶苜蓿和对照中兰1号苜蓿是相对优良品种,建议在我国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区,可作为推广种植品种,北方类似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2004年,对11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引进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1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西北高寒区越冬率均达到90%以上;各品种引种第1年产量较低,次年开始增长,第3年产量达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各品种干草产量差异大,3年平均产量最高的美标403 Z,为13 594.7 kg/hm2,比平均产量最低的超级阿波罗增产达49.8%,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苜蓿秋眠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秋眠性实质上是在秋季日照变短和温度降低时植株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生长特性,这种生长特性与植物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相关.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订,才使它在苜蓿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秋眠性已成为栽培选择品种时的首要指标.概述了秋眠性的概念及发展史、测定方法、有关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四川草原》2001,(1):21-23
试验于 1 997年至 1 999年在重庆市畜牧兽医科研所进行 ,并在重庆周边地区进行大面积扩繁推广 ,经近三年的观察研究 ,证明种间杂交狗牙根在重庆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生长状况很好 ,是较为理想的草坪草  相似文献   

19.
高寒地区优良牧草的筛选及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沈景林  张娟华  谭刚 《草业科学》2000,17(6):18-21,25
为解决高塞牧区冬季家畜补饲需要,进行了优良牧草的引种栽培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无芒雀麦、老芒麦、甘肃红豆草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在第6年仍然能分别达到33170.0、31133.3、10056.0和11077.3kg/hm^2,粗蛋白质产量最高的是老芒麦、最低的是甘肃红豆草,分别是5059.9和1490.9kg/hm^2。牧草产量从栽培第2年开始逐年增加,第6年的产量第1年的12~2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