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4.
5.
6.
目的 探究复合酶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用80头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根据体质量分别添加0、200、400、6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试验为期30 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仔猪的终测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仔猪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的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仔猪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率,且在该试验条件下,复合酶制剂的最适添加剂量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7.
8.
研究生长猪粉状高铜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食盐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组添加铜250mg/kg。试验共分5个处理,其食盐添加量分别为0.3%、0.35%、0.40%、0.45%、0.50%,试验选用25头体重为30kg左右的三元(DХLХY)杂交猪,试验期为30d,试验期间考察猪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料肉比3个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生长猪粉状高铜配合饲料中为了提高饲料适口性,食盐的添加量以0.4%为宜。 相似文献
9.
试验共分4个处理,其甜味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300、400g/t,试验选用20头体重为30kg左右的三元(DХLХY)杂交猪,试验期为20d,试验期间考察猪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料肉比三个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甜味剂的添加量为常规添加量200g/t时,可显著的提高生长猪粉状高铜饲料的适口性,在200g/t的基础上提高甜味剂的添加量,饲料适口性和日增重均没有得到进一步显著的提高,各处理组料肉比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甜味剂的添加对饲料的利用率无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生长猪粉状高铜配合饲料中甜味剂的添加量以常规用量为宜,过高的添加甜味剂并不能起到进一步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L-肉碱对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An头28日龄断奶的长白和约克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为了增强可信性,分别于两个种猪场,分3次进行试验,共3个处理,对照组不供给外源L-肉碱,其余2个处理分别供给50PPM或100PPML-,自碱。3次试验结呆都显示添加L-肉减对仔猪日增重有明显提高(P<0.01),尤以100PPM提高幅度最大达36.7%。饲料转化率也有明显改善,每kg增重的饲料消耗最低的仅是对照组的69.66%。结果认为较好的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是充分发挥L-肉碱作用的先决条件,供给量以100PPM为宜。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健康去势的长荣杂交断奶仔猪72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考察了在含45%不同处理大麦的非常规日粮中添加以含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为主的外源酶对猪只的生长性能和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可提高仔猪日增重5郾8%~15郾45%,饲料报酬提高8郾49%~17郾2%,提高经济效益8郾6%~17郾2%;生长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8%~9%、3郾17%~12郾49%、3郾1%~12郾4%;但对育肥猪效果不明显。(2)猪大麦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日粮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2郾88%~5郾12%(P>0郾05)、10郾27%~38郾86%(P<0郾01)和4郾81%~21郾2%(P<0郾01),而对日粮干物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量,本试验以0%、10%、20%、30%、40%的发酵豆粕添加在五组等蛋等脂的饲料中,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0%,9.81%,19.63%,29.44%,39.26%,标记为A、B、C、D、E共5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池15尾圆斑星鲽(49.0±1.0 g),经过10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A、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则逐渐升高,A、B和C组显著低于D、E组(P<0.05)。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B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且不会对鱼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过量则抑制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蛋白质和醣的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了饲料中蛋白质和醣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试验饲料由酪蛋白、糊精、鱼肝油、羧甲基纤维素粉(CMC)、无机盐混合剂和适量的维生素组成。用于试验的青鱼鱼种的平均体重为37.12—48.32克,试验期间的水温为24—34℃,试验得到的数据,经统计分析表明,青鱼鱼种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29.54—40.85%。饲料中蛋白质和醣含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当蛋白质含量为37—43.3%,醣含量为9.5—18.6%时,青鱼鱼种生长最快。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对鱼体的蛋白质、脂肪和醣含量有一定影响,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也受到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肝醣含量则随饲料醣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醣的含量会影响青鱼鱼种的消化率,当饲料中蛋白质处于最适量而醣含量在30%以下时,鱼的蛋白质消化率大致为92%左右,醣含量过高将对蛋白质的消化率产生影响。饲料的组成对青鱼鱼种的血红蛋白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究不同饲养密度对杜长大商品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70日龄杜长大商品去势公猪6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分为3个试验阶段,每阶段60 d,试验期共180 d。试验A、B、C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0.75、1.00、1.25 m2/头。结果 第1阶段生猪(25~60 kg)1.25 m2/头的末重、净增重、日增重显著高于0.75 m2/头(p<0.05);第2阶段生猪(60~100 kg)1.25 m2/头的末重显著高于0.75 m2/头(p<0.05);第3阶段生猪(100~150 kg)各组间的净增重、末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从整个生猪饲养阶段(25~150 kg)来说,各组间的末重、净增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虽不同的饲养密度影响了25~60 kg生猪的生长,但并未对全期生猪的生长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去皮豆粕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初始体质量(10.29±0.10)g,分别饲喂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0、25%、50%、75%和100%的等氮饲料代替白鱼粉蛋白,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去皮豆粕增加,SGR下降,饲料系数升高。当替代50%时,SGR、肠重和前肠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中肠后肠溶菌酶含量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50%~100%大豆蛋白组出现肠道皱襞顶端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白细胞数量增多等症状。由本结果可知,高比例去皮豆粕抑制幼建鲤生长,并使其肠道生长受阻和结构受损从而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降低饲料利用率;肠道损伤的原因涉及肠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在饲料总蛋白水平为33%时,去皮豆粕在体质量为10~35g幼建鲤饲料中替代白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25%。 相似文献
17.
18.
粉碎粒度对猪生产性能及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饲料的粉碎粒度在饲料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猪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粒度的降低有利于饲料混合及制粒工序的完成,也有利于在调质阶段特别是谷物淀粉的糊化及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等的破坏。在动物方面,由于粒度下降,饲料表面增大,也就增大了饲料营养成分与消化道酶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是,粉碎粒度越细,所需能耗越高,饲料加工成本增加。如果单一原料粉碎过细而且其它原料相对较粗会使混合均匀度下降,也增加分级的机会,从而不利于生产。而且粒度越细,猪越容易产生呼吸道疾病,胃角质化和胃溃疡发生率也越高,对猪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选择适宜的粉碎粒度在饲料生产和畜禽饲养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探讨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60头生长育肥猪.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组,每组5头猪。研究表明:第Ⅳ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下降.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第四组的料重比高于其它3组,并且与第一组、第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之间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5%~1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不同饲喂次数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将24头长大二元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kg),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3个处理分别为:(1)分别在7∶00和15∶30各投料一次;(2)分别在7∶00、11∶30和17∶00投料;(3)在7∶00、11∶30、15∶30和20∶00投料。每次投料后,各栏猪几乎不再采食时分别将剩余饲料收回。试验期为2个月,期间以周为单位记录增重和采食量,在试验开始、中期和结束时各进行一次背膘厚度测定和血样采集。结果表明:(1)饲喂4次的生长肥育猪在采食量和日增重上均高于饲喂3次和2次的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这种增重作用在第1、2周较为明显(P<0.05);但料重比又均低于其他两处理组;(2)在背膘厚度上随着饲喂顿次的增加有逐渐上升的趋势,Leptin浓度随着饲喂顿次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日饲喂4次比日饲喂2次和3次分别提高21.71%(P<0.05)、27.51%(P<0.05),背膘厚度与Leptin浓度呈正相关。综合以上结果,本试验认为,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kg)日饲喂2次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