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乐市是欧鳗的重点养殖区,是我国最大欧鳗养殖地区。从这几年养殖过程来看,每个养殖场都不同程度发生欧鳗脱粘败血综合症,死亡率在5%~20%。欧鳗脱粘败血综合症是欧鳗养殖过程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欧鳗夏季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不能及时筛选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治疗,会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正确地防治欧鳗脱粘败血综合症是提高欧鳗养殖成活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一、病原有报道认为是由非01霍乱弧菌及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尤其在水质较差、养殖密度过高时容易引发此病。二、流行特点自1995年发…  相似文献   

2.
鳗种的红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华 《科学养鱼》1995,(11):26-26
鳗种的红头病从鳗苗培育成鳗种的过程中,容易患一种头部发红的病。此种病好似一种炎症,又好似出血状,俗称红头病。日本鳗和欧洲鳗均会发生。如果爱德华氏菌病对鳗种的危害称一号病的话,那么“红头病”可称得上二号病了。红头病的发病特点急、死亡率高,种群发病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欧洲鳗鲡“红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宋正 《科学养鱼》1994,(11):27-27
欧洲鳗鲡“红头病”近年来,由于我国当地鳗苗紧缺,苗价不断看涨,许多养殖者开始试养欧洲鳗,以期降低苗种成本。但由于此鳗养殖在我国尚处于试养阶段,诸多技术问题不过关,特别是有些病状较特殊。“红头病”就是其中危害较大的一种,此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给养殖...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 ,养殖欧鳗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 ,其中1998~1999年以脱粘、败血为主的细菌性综合症大面积发生 ,是严重危害欧鳗养殖业的传染性疫病 ,多发于5~9月 ,其前期症状主要是粘液剥落、脱粘、烂鳃、鳃丝粘液层增厚、鳃盖水肿、胸鳍充血(红耳朵) ,进一步发展为脱粘处溃疡 ,深至肌肉 ,腹部大面积充出血 ,腹腔内大量血水 ,肝发白 ,脾肿大 ;外观胆部突起、胆增大、胆汁深 ,肛门多数红肿充血 ,肠胃积水或胀气 ,肠系膜、腹膜、肠壁多充血。表现出严重败血症状 ,终至死亡。脱粘败血影响范围广 ,造成损失大 ,1998~1999年福建…  相似文献   

5.
四、夏季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1.脱粘、败血综合症脱粘、败血综合症为欧洲鳗鲡夏季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 ,近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本症传染能力强 ,传播速度快 ,死亡率高 ,给养殖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症的主要病原为非01群霍乱弧菌、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 ,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能活动的短杆菌。本症流行季节为春末及夏季5~9月 ,流行水温为24~32℃ ,流行高峰期为6~8月 ,流行高峰水温为28~30℃。主要于当年养殖欧鳗 ,尤其当鳗鲡规格达50尾/公斤以上时易发病。传染能力强 ,从发现个…  相似文献   

6.
国内欧洲鳗鲡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采用饲养日本鳗Li的传统方法来饲养欧洲鳗Li内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鳗病,其中狂游病发病急,死率极高,而红头病虽然发病稍缓,但极难治疗,死亡也较严重;二是各阶段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日本鳗Li。本文对这两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欧洲鳗“红头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龙冠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日本鳗养殖成功的基础上,从1997年5月开始引进欧洲鳗.试养在密养车间的水泥池中。截止12月份,前期欧洲鳗黑仔苗培育养殖阶段已经结束,基本获得成功。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鱼病,危害最大的是欧鳗“红头病”。此病发生在六月份。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8.
鳗鱼肝肾综合症,又称为爱德华氏病。这种病在鳗鱼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白仔阶段发病,病情急且死亡率极高,鳗种或成鳗阶段发病,也会造成严重死亡。这是养鳗业中危害极大的鳗病。 1.鳗鱼肝肾综合症的诊断在白仔鳗阶段,如果是用丝蚯蚓开食,在投喂第五天前后有可能发病,要注意观察。正常健康的白仔鳗,当水温提高到25~27℃时,白天一般潜伏水底或在背阴处游动。夜间则在水的中上层顺水流方向游动,  相似文献   

9.
崔一新 《内陆水产》1997,22(11):22-23
目前,国内采用饲养日本鳗的传统方法来饲养美洲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病害的防治,对不少鳗业者来说,尚不成熟,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红头病便是其中一害,它虽然发病缓慢,但难治疗,死亡率也较高。1红头病症状1.1体表发病鳗体色发白,无光泽,病鳗鳃部、头顶下颔甚至整个头部及胸鳍、腹鳍均呈鲜红色,鳃丝水肿,内脏无明显病变,肌肉痉挛发硬而死。1.2活动发病鳗游动无力,多卧于池底或停留于饵料台上及排污孔四周,反应迟钝。1.3援食发病鳗大多不摄食。1.4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一星期内发病率30%,死亡率也较高。2病因…  相似文献   

10.
A 欧鳗烂鳃综合症 去年入夏以来,福建省各地养鳗场普遍发生各种病害,其中以欧鳗烂鳃综合症较为突出。此病具有症状复杂、发病率高、传播快、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本人在对多家养鳗场进行该病诊断治疗的基础上,做些经验总结,并提出几点防治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欧鳗烂鳃综合症主要特点: 发病初期,鳗鱼多数在离排污箱中间2~3m处卧底,反应迟钝。鳗鱼极易挂台,且明显出现单鳃或鳃盖浮肿,但此时鳗鱼摄食正常,少数有食欲亢进表现。鳗池水质变得较混浊,水面泡沫增多。随着病情的发展,死鳗的数量逐渐增加,病死鳗鱼的症状也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迟缓爱德华菌病,是由迟缓爱德华菌引起鱼类、牛蛙等水生动物疾病的统称,其中鱼类疾病有肠道败血症和肝肾坏死病、鳗赤鳍病、鳗臌胀病、鳗溃疡病、鳗肝肾病、鳗肝肾综合症等。迟缓爱德华氏菌还可引起人体肠炎、腹泻、脑膜炎、蜂窝组织炎、肝脓肿、败血症等症状。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2.
名称 狼牙鰕虎鱼,学名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Hamilton-Buchanan)。地方名鱼(广东唐家湾,香洲)、赤奶(广海,闸坡)、白奶(唐家湾),红头鳝(广西北海)。隶属于鲈形目,鳗鰕虎鱼科,狼牙鰕虎鱼属。  相似文献   

13.
红头病是欧洲鳗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与狂游症并称为欧洲鳗养殖中的两大杀手。此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给养鳗业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此,简单介绍一下欧洲鳗红头病的病因、症状、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供养鳗者参考应用。一、病因主要是由细菌引起。该病在水质偏酸性(pH6.5以下)、放养密度高的养殖环境中极易发生。二、发病症状病鳗开始时鳃肿大,充血,唇边缘发红,继而鳃盖发红,最后头盖骨发红,乃至下颌甚至整个头部充血发红,有时胸鳍、腹鳍或臀鳍也充血发红。病鳗体色变浅,苍白,无光泽,不摄食,常停留在饵料台上,或在…  相似文献   

14.
欧洲鳗红头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鳗养殖过程中,在黑仔及幼鳗期易发生头部充血发红的疾病,常称为红头病。该病蔓延速度迅速、死亡率高,与狂游病称为欧洲鳗养殖中两大杀手。 该病主要流行于高密度养殖的精养池。土池养殖的欧洲鳗亦易发生,流行水温为26—28℃,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控制,往往于2—3天内感染整池鳗的30%左右(仅指精养池),在水质偏酸PH值为6.5以下,养殖密度高的养殖池中尤为严重,近年在养殖日本鳗鲡的黑仔及幼鳗亦发现该病。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由于日本鳗鲡苗种不足,苗种价格高,导致养鳗成本偏高,而欧洲鳗鲡养殖水质要求高,造成许多地区养殖受到限制。美洲鳗鲡以苗种价格低及成鳗对水质要求不高而成为鳗鲡养殖的对象之一。但是美洲鳗鲡在白苗阶段对水质要求比较高,过高的放养密度、水质差、红虫处理不洁等会诱发爱德华氏菌病、红头病和烂尾病。2015年4月初,三明建宁一家鳗场出现南美鳗白苗爱德华氏菌病和拟指环虫病综合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鳗鱼状态恢复,摄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 AngHV)的致病性,本实验采用一株从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病料中分离的AngHV(NA16108),研究了其对欧洲鳗鲡幼鳗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注射AngHV的鳗鲡体表出现黏液脱落、鳍条出血、红头等症状;鳃部出现黏液增多、出血,肝脏褪色、肿大,脾脏和肾脏肿大等病变;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鳗鲡的体表黏液及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次级鳃瓣增生、呼吸细胞肿胀坏死,脾脏细胞坏死、黑色素细胞聚集,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变窄等病理症状;这与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发病特征一致。致死率分析显示,从第4天开始攻毒组鳗鲡开始出现死亡,第7天和第14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26.7%和56.7%;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在攻毒鳗鲡肝脏、脾脏、肾脏、肠道、鳃和皮肤黏液中均可检测到AngHV;另外,用鳗鲡卵巢细胞系(eel ovary cell line, EO)从攻毒鳗鲡主要内脏器官中重新分离出AngHV,表明鳗鲡发生了AngHV的系统侵染。研究表明,AngHV是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致病病原,这为深入开展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红头病是欧洲鳗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与狂游症并称为欧洲鳗养殖中两大杀手,此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给养鳗业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简单介绍一下欧洲鳗鱼红头病的病因、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供养鳗业者参考用。一、病因:欧洲鳗红头病因目前还不很确切,有人认为是由病毒和寄生虫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细菌一兽氏不动杆菌引起,但笔者认为主要是由细菌引起,该病主要发生在水质偏酸性pH6.5以下的环境中。二、发病症状:病鳗开始时,鳗鱼鳃肿大发红,而后嘴唇边缘发红,继而鳃盖发红,最后头盖骨发红,继而引至下颌甚至整…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采用饲养日本鳗鲡的传统方法来饲养欧洲鳗鲡,内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鳗病,其中狂游病发病急,死亡率极高,而红头病虽然发病稍缓,但极难治疗,死亡也较严重;二是各阶段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日本鳗鲡。本文对这两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水库养殖鳙鱼,多以天然水域中的浮游动物或采取施肥的办法培育浮游动物作为鳙鱼饵料,产品质量好,无公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充分利用水库、电站库区水域资源,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将乐县从2005年开始在小王水库推广网箱饲料吊袋方式养殖鳙鱼,取得鳙鱼单产16kg/m2。2006年某一养殖户在开展网箱饲料吊袋方式养殖鳙鱼发生了败血综合症疾病,由于忽视对鱼类营养性疾病和败血症的预防,待到病鱼的综合症状明显时,救治工作比较困难。现将库区网箱饲料吊袋养殖鳙鱼败血综合症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肉桂醛纳米乳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乙酸乙酯为油相,加蒸馏水按比例配制成空白纳米乳,加入肉桂醛制备得肉桂醛纳米乳,并评价了肉桂醛纳米乳的部分特性;探究肉桂醛纳米乳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4种常见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肉桂醛纳米乳中吐温-80、乙醇、乙酸乙酯、蒸馏水和肉桂醛质量比为10∶5∶11∶73∶1,空白纳米乳对肉桂醛的最大载药量为20.11 mg/m L,肉桂醛纳米乳为水包油型淡黄色澄清透明液体,粒径5~20 nm,平均粒径10.74 nm;与同浓度肉桂醛溶液相比,肉桂醛纳米乳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在最大载药量时,对嗜水气单胞菌、鳗败血假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强度分别提高了65.56%、46.99%、41.94%、26.91%。肉桂醛纳米乳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鳗败血假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0.31、0.51、0.72、1.00 mg/m L。研究表明,肉桂醛纳米乳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