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盟后山杨榆“小老树”抚育改造技术高凤山,张有威乌盟后山地区干旱,风沙大,无霜期短,绝大部分地区的土壤瘠薄并多有干土层(钙积层)。在这样的土壤中造林往往成林慢,最易形成“小老树”。据笔者多年造林经验,后山地区形成大面积“小老树”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关植物适应高盐环境的能力,特别是耐盐极限的研究,仅只限于一定土层厚度土壤全盐量的调查,这种结果既不能准确地表征植物耐盐的实质,也不能表明不同土类、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植物的耐盐能力。事实证明,这种结果对不同地区的造林实践没有什么指导价值。笔者认为,耐盐极限是植物忍耐根群分布层(或根系活动层)土壤有效水含盐浓度的最大限度,因此,研究目标应当是土壤溶液的盐分浓度——特别是根群分布层(或根系活动层)土壤有效水的含盐浓度。  相似文献   

3.
阴山丘陵区旱地农业的出路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去年夏季先后到了武川县、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和化德县,对五个旗县十三个乡进行了考察,现提出一些设想建议,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干旱地区种植乔木,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分供应,其生长会处于停滞状态,几十年也不能成材,即形成所谓“小老树”。水分亏缺的原因,一是大气降水少,二是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制约。同样是300毫米的降水量,在地下水位较浅的风沙坨沼区及沿河平川,乔木可依靠地下水来补充降水的不足,所以能够长成材。而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漫岗缓坡栗钙土上及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  相似文献   

5.
临泽县平川公社三大队林场、一九六七年建场。到一九八一年,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480亩,其中成林3200亩,幼林1880亩沙丘灌木400亩。对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解决本大队生产、生活用材、烧柴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但在成林中,“小老树”面积达1400亩,占成林面积的43%,“小老树”的形成同二白杨具有适应性强,干形通直高大,生长迅速等特性和造林目的,是很不相称的,为了逐步摸清形成“小老树”的主导因子,以及在改造利用,促进生长发育,尽快成林成材,用于生产建设和群众生活用材等方面积累经验,提供科学依据。从一九七九年起,在三一大队林场选择立地条件一样,具有代表性的二白杨“小老树”标准地三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了改造试验。现将三年来的改造试验结果简述如下:一、试验区自然概况。三一大队林场位于临泽县黑河北岸,合黎山前山的干旱沙滩上。这里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7℃一月平均气温-8.9℃七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25.7℃,大于10℃以上的年积温3113度。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变动在210.5—82.9毫米之间。年蒸发量2362毫米,相对湿度46%,年平均风速3.2米/秒,最大风速21米/秒。无霜期168天。试验区土壤为青沙土,PH 值8.69—9.2.全盐量0.001—0.028%。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极少(表一),天然植被有生长稀疏  相似文献   

6.
在林业生产中,常见到一些生长缓慢,生长势衰弱,濒临枯竭的人工杨树林,平常把这种林木称为“小老树”,群众称为“蹲山猴”。“小老树”的一般形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长趋于停滞状态,它的年龄与其发育阶段的正常年龄极不相称,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树冠平顶,有枯枝枯...  相似文献   

7.
“小老树”有的地方又称为“蹲山猴”,主要是人们对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或造林前不整地,土壤板结,造林后又不抚育和保护,使林地杂草丛生,牲畜破坏,久而久之即形成了“小老树”。小老树的形态特征:高生长仃滞,树冠大,主侧枝不明显,病虫害多,幼龄树呈现老龄树状态,影响树木成材。通常采用的几点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是:一、培土:在行内挑沟,沟宽、深各40厘米,将挖出的土培在树木根际,促使小老树复壮。二、平茬:杨树小老树在早春土壤解冻前进行平茬更新,使之萌发出新  相似文献   

8.
“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平原绿化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小老树”改造。“小老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树木密度过大。例如宅旁树密度大的行距仅3米、株距2米,每亩超过100株,又没有及时间伐,以致部分植株根系盘结,树冠窄小,生长发育不良;(2)...  相似文献   

9.
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八股地、中心、白音他拉、土牧尔台、东粱、红旗和达茂等7个国营林场,总经营面积20,667公顷。这些林场多数是1958年前后建的营造用材林的机械化林场。20多年来,他们的造林保存面积为10,667公顷,绝大部分是榆树“小老树”,成材困难。近几年来,由于这里的气候干旱,虫害较重,抚育管理跟不上去,出现了林木大量死亡现象。因此有些同志为这些林场的前途担忧。乌盟后山地区的国营林场如何发展?在这里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1、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后山地区发展林业的不利因素。后山地区地处干旱草原,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土壤主要是地带性栗钙土和棕钙土,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10.
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树木长势差,既不能成材也不死亡,年龄不大但已老化,这样的树木称为“小老树”。  相似文献   

11.
国有义县林场位于大凌河、细河两岸,多年来造林树种为杨树。从1975年建场开始到现在,一些杨树品种不适合义县林场造林,逐渐形成小老树,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降低森林质量,影响林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查找形成小老树原因,逐渐改造小老树,对提高森林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乌盟后山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阴山以北的乌盟后山地区,土地的风蚀沙化十分严重,北部五旗县80%的耕地遭风蚀危害,10%的草场荒漠化.草场退化,粮食产量下降,农牧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同时风蚀沙化也危害交通、水利设施和村镇安全.自乌盟实施"进退还"战略以来,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上成效显著,但在治理方式上以单一的灌草模式为主,缺乏生物多样性,并由于草种寿命短造成重复建设,为此,本文提出一些治理模式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右玉县现有林114万亩,其中小老树面积占50%左右。为加速小老树改造,并避免大面积改造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县林业局和油坊国营林场于1984年从河北省万泉县引进改造小老树嫁接技术,进行不同品种(小黑扬、北京杨、群众杨、青杨)、不同嫁接方法(皮下接、劈接)、不同砧木年龄(5—28年)的推广试验,试验总面积385亩,三年来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良好效果。杨树嫁接法,就是将优种杨的种条嫁接到小叶杨截于后的树桩上。利用优种杨的生长优势与原有树木庞大的根系,使嫁接苗迅速生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林分得到恢复。嫁接一般在春季树木开始萌动前进行,右玉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先将  相似文献   

14.
在林业生产中经常有一些生长缓慢、长势极弱的人工林,人们习惯地把这种未老先衰,不能成林、成材的树木,比喻为“小老树”。“小老树”一般的形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长迟滞、树干弯曲、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树冠平顶、早熟、提的结实,有枯梢、枯顶现象;萌条丛生,根系不发达,因此,对这些生产力极低,质量不良的“小老树”进行改造,就成为某些地区林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幼林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较长时间地表现出生理过程衰退,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好象已生活到较老的阶段,人们把这种未老先衰的林木常算为小老树。小老树与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木材与日俱增,对防护林要求及早发挥效益和适应战备的需要都是极不相称的。由于小老树附势衰弱,病虫也易侵入和繁殖,又常成为病虫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五年的科学试验工作是在七三年,七四年科学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一年来的观测、分析,初步看出一些成效,现将实验结呆总结如下:一、林分现状和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层不足30厘米的砂砾土和白干土分布较广。建国以来,在这些地方营造了大量的榆树和部分杨树。二十多年过去了,只见岁月推移,少见树木长大成林,因此,群众称之为“小老树”。关于“小老树”的成因及如何改造,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近年来,不少林业科技人员发表了许多论述文章,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只限于理论探讨和小规模的试验阶段,严格地说“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这个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无数事实证明,在这些地方栽榆树特别是栽杨树很难成功。奇怪的是,时至今日为什么有些地方仍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还在大量栽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人们对“小老树”的成因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18.
江阴市杉木小老树改造试验江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之中,有低丘山地4133.33hm2。气候属亚热带北缘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均气温达15.2℃;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日照充足,年日照2163.3小时;无霜期229天,适宜多种林木的...  相似文献   

19.
在风沙大、水肥条件差的立地条件下,小叶杨生长缓慢,常形成小老树,不易成材,如何改造小叶杨小老树?经观察,发现河北杨耐旱、耐脊薄、树干端直,是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但其育苗困难,繁殖受到限制,几年来,我们用芽接方法在小叶杨上嫁接河北杨,以求达到改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场摇钤口护林站有一块杉木林,面积约30亩,1959年栽植后,一直没有进行管理,埋在草中,有时被群众与柴草一起割掉,因而根部萌蘖条丛生,又瘦又黄,平均只有尺把高,成了“小老虎”,有人说这块山地土质差,不适合杉木生长,主张淘汰重栽。1971年,我们批判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在林业战线上推行的“重造轻管”、“造而不管”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大家提高了对林木抚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1972年,这个站的科研小组对12年生的“小老树”进行了管理,生长情况起了显著的变化。1972年树高生长量达20.7厘米,为管理前树高的50%。1973年平均高生长量竟达91.6厘米,两年的高生长量等于原来树高的2.7倍(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