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电子、激光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柴油机在结构与性能等诸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现代柴油机采用了电控系统控制喷油量、喷射时间的电子控制装置和能够高压喷射的组合蓄压式喷射装置。电控系统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实现多功能的自动调节,并改善柴油机低速、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柴油机的性能,应体现在最大功率的输出、降低噪声,减少有害废气的排放。燃油喷射装置将柴油定压、定量、定时并在良好的雾化状态下喷入柴油机的燃烧室内。1喷油器喷油器是燃油供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安装在柴油机的气缸盖上,将喷油泵压送  相似文献   

3.
X195型柴油机代用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X195型柴油机结构特点,在不改变原机结构的前提下,增设一套乙醇供给系统,进行柴油机代用燃料试验。发动机工作时乙醇喷射器适时向气缸内喷射适量乙醇,并与柴油混合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增设的乙醇供给系统工作性能可靠,双燃料燃烧时,减少柴油达11.7%,烟度下降32%。  相似文献   

4.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喷油器以及整个燃油喷射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同的燃烧系统,要求的喷油器也不同。因此,燃烧系统与所采用的喷油器应有理想的匹配,通过提高喷油器对燃油喷射雾化和纯空气的混合以及混合物的燃烧等过程的性能,进而达到改善柴油机性能的目的。这也是柴油机能否可靠工作和使用寿命能否延长的关键,同时对环境保护——特别是排放和噪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生产、使用角度出发,文中对喷油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形式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喷雾特性以及喷油器的主要组合件——喷油嘴偶件的结构与柴油机燃烧室的关系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喷油嘴偶件的选择必须按技术要求的程序进行逐项检查与试验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燃油喷射系统是控制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重要部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出油阀对I号泵喷油规律性能的影响,绘制了相关曲线,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喷油泵改进的措施与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原地区大气压低、空气密度相对较少等特点,对柴油机的进气系统、燃烧室形状、燃油喷射系统的改进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改善高原地区柴油机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非道路柴油机的欧ⅢA排放,研制开发出P4HE00电控组合式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喷射压力和较好的喷射特性,可灵活调节且精确控制喷油定时和喷油量。配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获得了良好的低排放效果,达到了非道路欧ⅢA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喷射系统作为柴油机的“心脏”,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随着人们对柴油机智能化、强度化、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柴油机必须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而高压共轨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其已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为此,介绍了这种喷油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车用柴油机缩口型燃烧系统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小型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缩口排放型燃烧室,对其喷射系统参数进行匹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柴油机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喷射系统参数的优化匹配,有效地改善了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从对柴油机排放影响最关键、最直接、最有效的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出发,设计优化柴油机低排放燃油喷射系统,提高其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每个循环的空气进气量基本上都是恒定的,要改变输出功率,只有通过改变喷油量(即改变混合气的浓度)来调节各个工况。因此,柴油机不能像汽油机那样可以改变过量空气系数来改变部分负荷时的排放。柴油机在相同的过量空气系数前提下,要降低废气的排放,只有通过改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和对混合气质量的提高来完成。为此,论述了柴油发动机采用电控技术,特别是电控共轨式喷射技术(即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对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和提高有效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某小型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分别为18、19、20、21°CA。喷油压力分别为19、20、21、22MPa时。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变化情况,为确定供油提前角及喷油压力的调整范围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NOx排放值随供油提前角的减小而显著下降,烟度值随着供油提前角的减小而恶化;发动机排气的烟度值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大而明显改善。NOx排放值随喷油压力的增大而增加。证明减小喷油提前角与增大喷油压力是降低柴油机NOx与颗粒排放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为改善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开发奠定基础。在YN33CRD2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进气歧管加装天然气燃料喷射系统形成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ECU控制器及双燃料控制策略进行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动力性方面,柴油/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可维持纯柴油模式的原机水平,且经济性和整体排放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天然气替代率最高可达到85%;在经济性方面,在双燃料模式下,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要低于纯柴油模式约3%~7%,且有效热效率要高于纯柴油模式约1%~3%;在排放特性方面,在双燃料模式下发动机的NOx排放和碳烟排放均低于纯柴油模式,但碳氢排放总量高于纯柴油模式,主要是由于天然气燃烧不彻底的特性导致的。综合来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较纯柴油模式可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二甲醚燃料特性及其应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二甲醚(DME)的理化特性和燃料特性,分析了DME作为压燃式发动机代用燃料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ME发动机炭烟排放非常低。对于自然吸气DME发动机,在中小负荷工况下,CO排放与柴油机相近,THC排放比柴油机低;但在大负荷工况时,由于混合气形成条件苛刻,燃烧不完全,易造成CO和THC排放较高。采用增压技术有利于降低排放和改善燃料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控LPG-柴油双燃料内燃机供给系统的设计,柴油分别采用机械泵和电磁铁执行器供给,LPG采用电控顺序喷射方式供给。同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双燃料内燃机进行标定试验,论证了柴油的电控喷射对降低烟度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测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分析供油提前角对燃烧始点、最高燃烧压力、缸内最大压力升高率及相位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油提前角提前 ,柴油机燃烧始点提前 ,最高燃烧压力增大 ,其相位相应提前 ,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 ,NOx 排放增大 ;供油提前角迟后 ,柴油机燃烧始点滞后 ,最高燃烧压力减小 ,其相位相应滞后 ,最大压力升高率减小 ,NOx 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单缸柴油机双喷油器直喷燃烧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供油系统油管分叉夹角及截面收缩比、燃烧室油线布置及几何形状的优化原则。采用该燃烧系统,可增加燃油喷注在燃烧室内的自由贯穿长度,减少对进气涡流的依赖,促进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可降低气缸盖及活塞的热负荷;由于进、排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故气门流通面积大,可以改善进排气流动性能;可实现先缓后急的喷油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喷气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实时监控系统的没计。以P87C55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的核心,采用高速开关型数字电磁阀作为执行元件,采用实时多任务的控制软件没计方法,建立发动机管理系统。以LR6105柴油机为样机,进行电控LPG一柴油发动机的改装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对掺烧LPG量进行精确控制,使得改装后发动机的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同时又可兼顾HC、CO排放在法规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实测了多种供油系统参数,并分析其改变对增压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供油提前角、喷油器喷孔直径和喷油泵型式与柱塞直径对各种排放物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合适的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