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5个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居群为材料,通过对其叶、花、茎节等20个表型性状及分布地区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变异性等分析,探究原始居群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黄花苜蓿遗传变异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 5个居群20个性状差异明显,除叶长差异和叶柄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外,其余18个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2)黄花苜蓿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平均变异系数为20.19%,居群间为27.66%,且居群间差异大于居群内,表明黄花苜蓿不同居群表型差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3) 20个表型性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经纬度与分枝数、海拔与株高均呈现负相关关系;4) 20个表型性状可归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75%,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自叶片、节间及花部特性。  相似文献   

2.
黄花苜蓿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受生境影响较大,尤其是经纬度、海拔,研究黄花苜蓿表型性状与海拔的相关性对揭示黄花苜蓿遗传变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以新疆黄花苜蓿为材料,通过测量同一经纬度(N 43°43',E 86°94')不同海拔(2100~2350 m)下株高、分枝数、叶、茎、花等18个表型性状,探索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遗传多样性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海拔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降低,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茎粗、小花长等数值总体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均在海拔2150 m时有明显升高,随后降低;表型指标的变异范围为1.30%~22.83%,平均变异系数为8.49%;海拔与株高、花序长、花柄长、龙骨瓣宽等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0.601、-0.449、-0.421,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黄花苜蓿适宜生长在海拔为2150 m左右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652份桑树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种质类型、花性、发芽期、枝条长度、节距、叶长、叶幅、发芽率、生长芽率、春季米条产叶量和秋季米条产叶量11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52份桑树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71~2.03之间;对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综合叠加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9.103%;采用聚类分析对供试种质进行划分,平均距离为0.730时,可将其分为7个类群,第I类群229份种质,第II类群119份,第III类群234份,第IV类群26份,第V类群7份,第VI类群13份,第VII类24份种质;成功构建出3组核心种质R1、P1和D1,其中D1符合构建核心种质的原则,具有原种质资源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原种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不同柿品种种子的数量、长度、宽度及重量等表型性状的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地区品种间的变异程度,并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种子数量和形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间种子的长度、宽度和重量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变异程度各不相同;聚类分析发现,32份不同柿品种分为5类。因此,河南柿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柿树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黄花苜蓿9个形态分异种质的种子蛋白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9份不同种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总带数为58条,其中20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34.5%;谱带分子量在3.7~92.73 KD之间;不同黄花苜蓿种质材料的种子蛋白之间既有高度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异质性;种质H和种质I的相似系数为1,在种子蛋白水平上没有检测到二者的遗传差异,其余在形态学上表现出差异的种质,在种子蛋白水平上均检测到了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6.
以栽培品种川草2号为对照,观测到34份老芒麦野生种质的13个形态和农艺学性状的基本数据,基于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揭示老芒麦各野生种质间的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老芒麦野生种质间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根据聚类结果,供试种质可以划分成3个具有明显形态和农艺性状差异的类群。类群Ⅲ中3份来自新疆的种质和1份来自四川红原的种质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表现,其牧草和种子生产性能远高于其它材料。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本文还对利用野生老芒麦种质进行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择16份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1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苜1号’和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阿尔冈金’作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模拟干旱胁迫,通过11个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8份种质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不同苜蓿种质的株高、叶长、叶宽、地上生物量、CAT、P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程度从1%~71%不等;可溶性糖、MDA、ABA、fPro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上升程度从9%到65%不等。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与综合评价D值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叶片相对含水量与综合评价D值呈显著相关关系,这3个指标可作为黄花苜蓿抗旱性评价核心指标。基于综合评价D值,18份苜蓿种质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PI 634112>PI 502445>PI 561456>PI 631635>PI 499666>W6 21494>PI 325384>PI 634105>PI 502450>PI 502449>PI 491407>PI...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确定火龙果优异种质资源评价标准,本文以农业农村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内保存的种质为对象,从植物学特征、开花结果特性、果实品质性状、抗性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共筛选确定了19项优良、特异种质资源评价性状,其中用于筛选优良种质的性状有生长势、柱头与花药相对位置、单果重、果肉质地、果肉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开花结果批次、座果率、商品果率、丰产性、溃疡病抗性、抗寒性、抗热性共13项,重点是影响经济价值性状和抗性性状。用于特异种质资源筛选的性状有花瓣颜色、茎蔓上刺的强弱、果皮颜色、果肉颜色、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开花结果批次、丰产性、溃疡病抗性共9项;获得丰产性高的种质69份,大果种质5份,高糖度种质22份,果皮颜色优异的种质5份,果肉颜色优秀的种质14份,无草腥味且风味较好的白肉种质4份,高抗溃疡病种质1份等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这些优异种质资源可作为育种和基础研究材料在今后火龙果育种及科研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玉祥  张博 《草地学报》2012,20(6):1163-1168
以新疆13份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材料,通过观测其株高、叶形、叶色、花色、茎长、茎节间长和千粒重等特征,研究新疆野生白三叶表型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白三叶的各个指标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3个群体分为3类,呼图壁M单独聚为1类;呼图壁J、呼图壁K、呼图壁L、乌市南山D和昌吉F聚为1类;其余7个聚为1类.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开展野生白三叶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831份狗牙根种质资源为试材,根据15个数量和质量性状,研究了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从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25%和30%)、组内取样比例(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和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和聚类取样)3个层次探讨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48种取样策略。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比较初始种质和初级核心种质两者基于主成分的样品分布图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对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25%是最适宜的总体取样比例;4种组内取样比例中平方根比例优于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和多样性比例;2种取样方法中,聚类取样明显优于随机取样。最终确定25%的总体取样规模下,组内采用平方根比例和聚类抽样方法是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获得的最佳取样策略最终在表型水平建立了包含208份种质的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该种质可以作为整体资源的代表性样本,在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评价130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从而为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关键数据,本研究对130份燕麦种质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130份燕麦种质。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其中最高的是株高(1.91),其次为根长(1.9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蘖数(48.85%),其次是分蘖数(45.66%);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变异占总变异的77.65%,第一主成分反映轮层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分蘖数,第三主成分反映主穗长,第四主成分反映叶宽,通过综合评价及二维排序筛选出了综合性状优秀、各主成分表现突出、4个因子协调较好的优异种质材料;系统聚类分析将130份种质划分为5类,种质群Ⅰ、Ⅱ的材料可作为筛选籽粒型燕麦的优良亲本;种质群Ⅲ的材料并未发现突出特点;种质群Ⅳ、Ⅴ的种质综合性状突出,可直接引种或作为筛选高产饲用型燕麦和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2.
以 54 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果实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13 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 3.2 个,种脐侧面凹痕大小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 5 个;19 个数量性状中,果壳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21.89 %,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 1.56 %;主成分分析结果将 32 个表型性状简化为 10 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 81.757 %;皮果单粒鲜重、皮果纵径、皮果横径与壳果单粒干重、壳果纵径、壳果横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纵径、果仁横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与果仁单粒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壳果单粒干重、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壳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含油率与壳果单粒干重、果仁单粒干重、一级果仁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日喀则地区穗花韭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收集到的20份穗花韭(Milula spicata Prain)种质的17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份种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除叶片数、地上茎粗、花穗粗的变异系数在30%以内外,地下茎长、花葶粗、根系长、地下茎粗、根系数量、叶宽、叶长、花穗长的变异系数在30%~50%,花葶高、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变异系数高于50%。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6.31%,第1主成分与地上生物量有关,第2,3,4主成分与地下生物量有关。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2个类群,第2类群表型优于第1类群,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结论一致。本研究可为穗花韭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11个数量性状和4个质量性状对831份狗牙根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狗牙根不同种源各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数量性状。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高于质量性状。国外群体的变异系数最高,而国内群体中北方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高于南方群体。诱变后代群体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国内群体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国外群体,国内南方群体高于北方群体。各性状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较广泛的联系。15个性状中前6个特征根的累积贡献率达75.86%,表明各性状的贡献率分散,累积贡献率增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牧草核心种质及其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量庞大的牧草种质资源为牧草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牧草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通过介绍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作用,构建核心种质的一般程序,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组方法、抽样方法、样品规模的确定、核心种质的管理与利用。以期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22份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宽外,22份百脉根种质间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异,表型性状指标变异幅度为12.11%~69.48%,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茎长、株高、冠幅、种子周长、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的主成分载荷较高,是造成百脉根种质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聚类分析将22份百脉根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但植株高大,第Ⅱ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且植株矮小,第Ⅲ类群种质的种子和种荚大但植株矮小。综合评价11和12号这2份种质资源整体表现优良,且归属于第Ⅲ类群,具有种荚和种子较大的特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品种的目标亲本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百脉根的种质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花苜蓿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单株取样的方法对黄花苜蓿4个品系和5份其他种质共9份供试材料的种子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9份供试材料可溶性蛋白总条带数为69条,总多态带为56条,多态带百分率为81.16%;9份供试黄花苜蓿种质材料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顺序为8>6>1>5>4>3>2>9>7。5个相关种质含有比4个品系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份供试材料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2214,遗传分化系数为0.4929。4个品系的基因分化系数大于5个其他相关种质。基于Nei’s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9份供试材料可以分为4类,但聚类反映出的亲缘关系与群体取样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8.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是一种粮、油、饲兼用,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是开展油莎豆遗传育种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48份油莎豆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株高、分蘖数、叶宽、块茎长宽比、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8份油莎豆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8.94%~50.3%),其中与地上草产量和地下块茎产量相关的指标如分蘖数、块茎长宽比、百粒重等性状变异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48份油莎豆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5个种质,第Ⅱ类群包含5个种质,第Ⅲ类群包含12个种质,第Ⅳ类群包含16个种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JYD-27,JYD-41,JYD-20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块茎长宽比、百粒重、叶长宽比3个主成分可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2012,29(9):1396-1400
以新疆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通过测量其荚果长度、荚果宽度、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等,研究新疆不同地区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群体间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荚果长、荚果宽、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群体分为三类:阿勒泰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主要为圆籽粒型;北屯、塔城和富蕴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多边籽粒型;其余9个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肾形籽粒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的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苜蓿核心种质及其构建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苜蓿种质资源的数量急剧增加,为苜蓿的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也给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构建一个苜蓿的核心种质势在必行。系统地阐述了苜蓿核心种质的构建、管理和利用,论述了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分子标记技术在苜蓿核心种质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