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尹琳  赵庆华  夏方山  王勃  曾佳 《草地学报》2023,(10):3026-3031
为了探索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抗氧化性能对氮引发的响应,试验用不同浓度(0,70,140,280和1 120 mmol·L-1)的NH4NO3溶液引发白羊草种子0(CK),3,6,9,12 h后,分析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引发对白羊草种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有密切关系;白羊草种子SOD,GR,APX和CAT活性随氮引发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MD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低浓度(≤140 mmol·L-1)的氮引发提高了白羊草种子SOD,GR,APX和CAT活性,并降低了其MDA含量,而高浓度(≥280 mmol·L-1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外源硒引发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0,0.5,1.0,2.0,4.0和8.0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引发0,3,6,9和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硒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有密切关系;低浓度(0.5和1.0 mmol·L-1)硒引发会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其SOD,CAT,APX及P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而高浓度硒引发则相反。浓度为0.5 mmol·L-1的硒引发12 h可能是富硒紫花苜蓿生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3.
韩园园  韩刚  李凯荣 《草地学报》2015,23(3):657-660
为探讨油菜素内酯(BR)对石油污染下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苗木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对苗木蘸根和叶面喷施后,测定其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结果表明:BR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强紫穗槐抗石油污染性,而且以0.3 mg·L-1的油菜素内酯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人工老化后的燕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经不同浓度(0、0.01、0.10、0.50、1.00、10.00μmol/L)的BR溶液引发0(CK)、1、6、12、18、24 h,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外源BR浓度、引发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活力指数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BR浓度为0.01μmol/L引发24 h时,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在BR浓度为10.00μmol/L时,1~24 h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低于其他浓度,而平均发芽时间显著(P<0.05)高于其他浓度。[结论]低浓度外源BR引发能够提高老化燕麦种子活力水平,而高浓度则降低其活力水平。该试验条件下,浓度为0.01μmol/L的油菜素内酯引发24 h是缓解燕麦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外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老化种子胚细胞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贮藏种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老化20 d的燕麦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5,1.5和2.5 mmol·L-1的外源AsA引发0(CK),4,8,16和24 h后,分析其种胚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AsA引发下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K(P<0.05),而其各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CK(P<0.05)。低浓度(0.5 mmol·L-1)外源AsA引发24 h时,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内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引发时间(P<0.05),但高浓度(1.5和2.5 mmol·L-1)外源AsA引发24 h时,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且其丙二醛含量上升。综上所述,外源AsA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胚细胞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密切相关,0.5 mmol·L-1  相似文献   

6.
寇江涛 《草业科学》2020,(5):916-925
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添加0.01μmol·L^-1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萌发过程中渗透调节能力、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水平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外源BRs调控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100 mmol·L^-1 NaCl胁迫下,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能力和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APX(ascorbate peroxidase)和GPX(guaiacol peroxidase)活性显著降低,活性氧(·O2^–、·OH、H2O2)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增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2)添加0.01μmol·L^-1 EBR能够显著缓解100 mmol·L^-1 NaCl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和NaCl胁迫相比较,NaCl+EBR处理下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APX、GPX和CAT(catalase)活性显著提高,活性氧(·O2^-、·OH、H2O2)水平和MDA含量显著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幼苗苗高、根长、干重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说明外源BRs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能力和幼苗体内抗氧化系统活性,抑制活性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燕麦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花叶滇苦菜与常见草本花卉协同生长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花叶滇苦菜地上部(DS)和地下部(DX)不同浓度浸提液对二月兰、石竹、观赏油菜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花卉植物大规模应用及杂草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浸提液对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在5 g·L-1时2种浸提液中促进效应最大的是二月兰,其次是石竹,均在100 g·L-1浓度下抑制效应达最大。2种浸提液提高了3种花卉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月兰、观赏油菜在50 g·L-1时达到峰值,石竹在25 g·L-1时达到峰值,100 g·L-1时均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石竹种子POD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观赏油菜POD活性与茎长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二月兰根长与POD、CAT...  相似文献   

8.
黄雪玲  李进  刘淑兰  马永慧 《草地学报》2023,(10):3007-3017
为探究盐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幼苗生理特性对外源独脚金内酯(SLs)的响应,本研究以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浓度为50,100,150,200和250 mmol·L-1的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并对幼苗根部灌施0.4,1,5,10μmol·L-1的SLs,测定并分析黑果枸杞幼苗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轻度盐胁迫(50,100 mmol·L-1 NaCl)下施加1,5,10μmol·L-1外源SLs处理、中度盐胁迫(150 mmol·L-1 NaCl)以及重度盐胁迫(200,250 mmol·L-1 NaCl)下施加5,10μmol·L-1外源SLs,测得幼苗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POD,CAT,GSH,ASA活性上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因此,施加外源SLs能够增强黑果枸杞幼苗的抗盐性,且最佳使用浓度为5μmol·L-1,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纳罗克’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Narok’)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25 mmol·L-1)和不同时间(5~25 min)的草酸处理,探究外源草酸对非洲狗尾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及生理特征(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外源草酸对储藏0~4年狗尾草种子的生理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对收获当年狗尾草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增加至25 mmol·L-1,25 min,收获当年的种子可达到破眠效果;采用25 mmol·L-1,25 min的条件处理不同储藏年限的种子,显著提高收获当年种子的SOD和CAT活性,增加0~2年种子幼苗的根长,降低种子MDA含量,POD活性随储藏年份的延长逐渐降低。草酸处理后不同储藏年份种子...  相似文献   

10.
以45 ℃老化48 d的超干燕麦种子(含水量4%)为材料,通过水势为0(蒸馏水)和-1.2 MPa的 PEG-6000在20 ℃黑暗条件引发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种胚细胞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种胚细胞及线粒体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引发提高了超干燕麦老化种胚细胞及其线粒体的SOD、APX及GR活性,其种胚细胞内SOD、APX和GR活性分别提高了26.7%、20.9%和26.9%,其线粒体内SOD、APX和GR活性分别提高了19.2%、19.4%和17.1%,使种胚细胞及线粒体内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8.3%和13.7%,并维持了其正常的细胞及线粒体结构,从而促进其萌发。然而,蒸馏水引发则相反。种胚细胞与线粒体在超干燕麦老化种子的引发过程中具有协同性,且线粒体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45℃老化48 d的超干(含水量4%)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0,-0.3,-0.6,-0.9和-1.2 Mpa)引发0(CK),3和6 h后,分析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老化的超干燕麦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和-0.3 Mpa的PEG引发会降低SOD,CAT和POD的活性,导致MDA含量增加,从而降低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而高浓度(-0.9和-1.2 Mpa)的PEG引发则相反。说明适当浓度的PEG引发主要通过提高超干燕麦种子的抗氧化能力来修复其老化损伤,并避免其吸胀损伤。  相似文献   

12.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本,具有生物量大和耐受重金属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Cd浓度(0,20,50,100μmol·L-1)对10个白三叶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发芽率没有显著变化。20μmol·L-1的Cd处理显著抑制了所有参试品种的芽长,100μmol·L-1的Cd处理显著抑制了根长。利用隶属函数法对10个品种白三叶的Cd耐受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抗氧化系统相关生理指标(MDA,SOD,POD等)分析表明,‘Siral’以其较高的Cd耐受性,可推荐为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CK1)、干旱胁迫(CK2),以及干旱胁迫加4种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即50μmol·L-1褪黑素(MT)+干旱(T1)、0.1μmol·L-1油菜素内酯(EBR)+干旱(T2)、10μmol·L-1脱落酸(ABA)+干旱(T3)、200 mg·L-1赤霉素(GA3)+干旱(T4),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黑麦草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过...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促进盐碱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外源物质及其处理浓度,本试验以紫苏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褪黑素(Melatonin, MT)、赤霉素(Gibberellin, GA)浸种24 h对盐碱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物质浸种处理均能够有效缓解紫苏受到的盐碱胁迫,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CaCl2,MT,GA缓解盐碱胁迫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 mmol·L-1,100μmol·L-1,50 mg·L-1,其中,50 mg·L-1GA对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佳,100μmol·L-1MT对促进幼苗胚根伸长和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升高效果最佳,而促进幼苗胚芽伸长和鲜重增加的最佳处理为300 mg·L-1GA。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50 mg·L-1GA浸种24 h是盐碱胁迫下促进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下外源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 SLs)的响应。试验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和幼苗进行不同浓度SLs处理,测定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叶绿素、脯氨酸(Proline, Pr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SLs浸种对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果;干旱胁迫下对幼苗喷施适宜浓度SLs,可显著提高其叶绿素、Pro含量(P<0.05),同时有增强T-AOC、降低MDA积累的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1μmol·L-1 SLs处理能够增强黑果枸杞的抗旱能力。综上所述,SLs不仅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抑制,还能增强幼苗抗旱性,最佳使用浓度为1μmol·L-1。本...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老化5 d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5和1.0 mmol·L-1)GSH溶液引发不同时间(12 h, 24 h和36 h)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化后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显著下降(P<0.05),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P<0.05),苗长、苗重、根长和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GSH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处理后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0.2 mmol·L-1 GSH引发24 h是缓解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显著缩短了老化种子平均发芽时间(P<0.05),显著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苗重和根长(P<0.05)。燕麦种子引发处理可以为保持种子活力提供有效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光叶紫花苕子为供体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供体材料地上部及地下部不同浓度浸提液(2.5、5.0、10.0、20.0、40.0 g·L-1)对燕麦、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4种牧草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以期为牧草间的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光叶紫花苕子地上部浸提液明显抑制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种子萌发,且白三叶种子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0 g·L-1处理下的白三叶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减少62.5%;光叶紫花苕子地下部浸提液抑制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根长,其中,40 g·L-1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长与对照相比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达64.94%;在地下部浸提液对4种牧草幼苗苗高的影响中,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在40 g·L-1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发现,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处理均降低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叶绿素含量,而增加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在20 g·L-1地下部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144.23%;地下部浸提液均显著增加紫花苜蓿与白三叶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浸提液处理可增加白三叶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其降低紫花苜蓿幼苗的CAT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花苜蓿不同部位抗氧化性能对外源硒引发时间的响应,为采用种子引发技术开展富硒苜蓿草产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用浓度为0.5 mmol/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紫花苜蓿种子引发0、3、6、9、12 h后,分析不同引发时间处理下幼苗整株、子叶及胚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紫花苜蓿幼苗整株、子叶及胚根的SOD、CAT、APX、GR活性均随引发时间的增加呈升高趋势,MDA含量均随引发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株、子叶及胚根的SOD、CAT活性均在引发0 h时显著(P<0.05)低于其他引发时间,在引发12 h时显著(P<0.05)高于其他引发时间。子叶的APX活性在引发0、3 h时显著(P<0.05)低于其他引发时间,在引发12 h时显著(P<0.05)高于其他引发时...  相似文献   

19.
寇江涛 《草地学报》2019,27(6):1562-1568
为探明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5,10-4,10-3,0.01,0.10和1 μmol·L-1)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燕麦种子,研究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1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了淀粉酶活性(P<0.05),提高了蛋白水解酶活性(P<0.05);100 mmol·L-1 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EBR显著提高了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了燕麦幼苗和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幼苗干重及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降低了蛋白水解酶活性,有效抑制了可溶性蛋白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其中,添加0.01 μmol·L-1和0.10 μmol·L-1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综上,本研究得出外源EBR能够明显缓解NaCl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以0.01 μmol·L-1和0.10 μmol·L-1外源EBR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r(0、0.5、1.0、2.5、5.0、10.0 mmol·L-1CrCl3)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胁迫显著抑制了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胚芽长、胚根长和干重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发芽势的抑制程度大于发芽率,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程度大于胚芽。在低浓度Cr胁迫(0.5和1 mmol·L-1)下,苜蓿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水解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CK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升高,当Cr胁迫浓度达到2.5 mmol·L-1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蛋白质水解酶、SOD、CAT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APX、GPX活性也显著下降。随着Cr胁迫浓度的增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低浓度Cr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上升,高浓度Cr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这是苜蓿幼苗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紫花苜蓿对重金属Cr胁迫产生的适应性是有一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