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进展迅速,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不断完善、申请量逐年递增、育种主体渐趋多元化,但仍存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保护的结构性差异明显、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耗时长、育种质量和效率不高、新品种权管理不力等问题,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新品种育种资源、简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及保护程序、加强侵权行为治理、完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等措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农业植物新品种育种与保护工作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时期的品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峰 《种子科技》2003,21(3):151-153
1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1.1植物新品种及其保护的概念植物新品种是指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的植物品种。属于国家保护名录范围并经适当命名,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育种者对其经授权的植物新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和依法获得相应经济利益的权利;未经品种权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授权的品种。1.2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原因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因品种侵权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依法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育种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鼓励…  相似文献   

3.
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对我国种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日益重要,但由于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立法的不完善.其不仅已经严重影响了对育种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已经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混乱,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中国法院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的一个典型案例.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中的品种权人、培育人、育种者等关键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护客体是构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基础,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司法实践的指南。确定的品种权保护客体有利于理解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平衡育种者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品种本身即为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是通过对品种性状特征的描述定义的植物群组,所以品种权的保护客体也并非是具体的植物个体,而是在新品种这一植物群组中所普遍存在且可归因于育种者的品种性状特征。惟其如此,将品种权的保护范围拓展至新品种的繁殖材料、收获材料、收获材料的制成品以及新品种的实质性派生品种才具有正当性。品种的界定与鉴定属于技术问题,新品种的保护则是法律问题。确定的保护客体是实现品种权保护的前提,也是在法律框架下实现品种权保护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贵余 《种子科技》2003,21(5):280-281
介绍了植物品种登录的概况、程序及作用,植物新品种的申报条件、申报与审批过程及授权品种的权益,使育种工作者掌握植物品种登录、保护的方法,积极发表育成品种,依法保护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利弊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的植物品种,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持植物新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选育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瓜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黄瓜的新品种保护滞后于生产需求。通过对 2000-2023 年申请的 698件黄瓜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进行分析,揭示黄瓜当前育种现状,并从品种保护的申请量、授权量及审查状态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发现黄瓜新品种保护授权周期长、育种家对亲本的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黄瓜育种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黄瓜育种工作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正式实施以来,从事育种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品种保护意识也大大增加,目前来看,这种制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新品种的品种权申请量和批准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研究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种子可获性和市场结构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制定实施以来对种子产业发展特别是种子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缪宗崇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00-104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种子领域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育种权人利益和推动种子市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司法实践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低、种子市场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育种权人维权困难等问题越发突出,如何在中国制度体系下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成为有效解决植物新品种保护纠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现阶段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美国及日本同一制度的有关规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以推动农业大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林勇 《种子世界》2006,(10):13-14
知识产权在种业界一般表现为植物新品种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这一规定是品种权人权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大麦品种保护数据为基础,整理、统计并分析了大麦新品种自2003年受保护以来至2022年我国大麦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数据,从历年申请与授权数量、申请主体、申请省份以及品种类型等不同角度分析大麦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情况,以期为我国大麦育种及新品种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时有发生.作者根据从事20多年农作物遗传育种工作和多年律师工作的经验,结合代理侵犯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体会,现就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中的司法保护范围和举证两个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3.
史平臣 《种子》2007,26(7):116-118
植物新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对调动农业育种工作者研发积极性、提高民族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植物新品种的市场侵权现象,不但侵权手段花样翻新隐蔽性强,而且地方保护情况复杂,维权难度大。为此,全面认识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提高权利人和全社会的品种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根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最高法院若干规定》),植物…  相似文献   

14.
《种子法》第十二条设立的育种者保护制度,对授权品种适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育种者选育的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如何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没有具体规定。本文从对选育品种的法律属性分析人手,就申请品种或其他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利用的.育种者选择何种方式保护除人身权以外的经济利益.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植物新品种保护,也叫作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排他的独占权利。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和工业外观设计权一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占权是指品种权人享有授权品种处置权或者排他权,包括处分权、生产权、销售权,许可他人生产和销售权等。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发展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之一。植物新品种是种业知识产权的核心,保护植物新品种对鼓励育种创新、促进种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19世纪的欧洲,人们就开始意识到系统的植物育种工作对社会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并开始探索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赵新生 《种子科技》2011,29(2):18-20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予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权、销售权、使用权、许可权、转让权、名称标记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植物新品种条例》)第六条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08,(1):51-52
1 什么是植物新品种及植物新品种权?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并有适当的命名的植物新品种。完成育种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这就是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19.
梁红 《中国种业》2003,(12):13-15
中国自然地理复杂多样,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都选育出大量的植物新品种,对世界农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我国的植物品种实行知识产权保护,既有利于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保护我国育种单位和育种家的应得权益;也有利于保护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植物品种的国际交流。1国际上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况为了保护育种家(或单位)的权益,使育种者的付出得到补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保护植物新品种的相关法规,采用专利法、专门法或行政法规等对植物新品种进行有效保护。1961年2月,欧美一些国家在…  相似文献   

20.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起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起源1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起源1.1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产生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专利保护的一个分支。一般认为,专利制度产生于15世纪,并于19世纪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传统的专利制度对动、植物本身不保护,这就意味着将植物新品种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在19世纪,西方农业出现鼎盛时期。随着农机制造业、化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从而使农业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时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和运用也引起了植物育种的革命和发展,那时的惊人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