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某些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海群  周禾 《草地学报》1999,7(1):54-61
对人工草地退化过程的植被组成、作用和群落综合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番人工草地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过牧后逐渐向天然植被演替,但目前仍处于演替的先锋阶段。2.在演替过程,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密度明显下降,而入侵杂草则呈上升趋势。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3.杂草入侵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放牧强度,在极度退化阶段的杂草入侵种类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角度评价施用有机肥对退化草地的恢复效果,论文以环青海湖地区的轻度-中度退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类群对施用有机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细菌的OTUs,降低了真菌的OTUs;施有机肥改变了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细菌群落的组成种类中,Gaiella在施肥处理时丰度最高,同时也改变了群落结构;施有机肥能适当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Richness指数,降低了真菌群落的Richness指数,而降低了细菌群落的Chao1指数,但增加了真菌群落的Chao1指数,细菌和真菌群落的Shannon和Pielou指数都降低;施有机肥处理后Gammaproteobacteria是土壤细菌的指示物种,Dothideomycetes是土壤真菌的指示物种,施用有机肥后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恢复,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3.
大武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大武地区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立的3龄和7龄单播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群落结构和植物量组成的研究,分析了“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管理下,3龄和7龄垂穗披碱草单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组成仍然以垂穗披碱草为优势建群种,3龄和7龄单播人工草地地上植物量为377.4g/m2和371.2g/m2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黑土型”退化草地250.1g/m2的水平。地上植物量组成中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比例高达99%以上,而“黑土型”退化草地毒杂草比例占到了98%。人工草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退化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退化演替而增大,生态优势度则减小;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这与其相互之间对生存空间,养分的竞争及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家畜物采食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天然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对生物有机肥的响应,本试验以川西北天然退化草地(轻度退化、重度退化)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测定植物群落物种数、植株高度、盖度和频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品质,探究生物有机肥对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植株高度、盖度,增加草地植物群落中物种数量,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提高群落稳定性;有机肥使轻度退化草地牧草产量提高了2.05倍(P<0.01)、粗蛋白含量和总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6.32%和69.89%;使重度退化草地(沙化地)牧草产量提高1.83倍(P<0.01),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3.23%和22.73%,且在两种退化草地中均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提高了牧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退化人工草地更新效果观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耿文诚 《草业科学》1998,15(3):55-58,63
利用草地建植方法,对175.7hm^2退化人工草地进行了更新改良,结果,当年平均干草产量达3570kg/hm^2比未更新地带提高2058kg/hm^2;播种牧草相对重量65.9%,未更新地带15.1%,优势度由重建前的27.0%上升至61.8%,恶性杂草竞争力下降,基本形成白叶+黑麦草+鸭茅+画眉草+红三叶+狗尾草+白茅+蒿类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呈加剧趋势。高寒草地退化引起的植被多样性下降,土壤结构改变等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在综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现状,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评述。得出:高寒草地的退化通过改变地上植被与地下生境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在地下的丰富度以及分布格局,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微生物过程。指出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研究中还应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对于土壤微生物微观层面的研究。以期为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退化草地的微生物功能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退化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退化演替而增大,生态优势度则减小;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这与其相互之间对生存空间、养分的竞争及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家畜的采食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区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山地草原,由于放牧强度的加大,狼毒的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伴随着狼毒分盖度的增加,针茅和扁穗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下降,毒杂草呈上升趋势。草地的Shannon_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狼毒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狼毒由伴生种成为优势种,天然草原由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群落演替为狼毒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初步提出了恢复该类退化草地生产力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工草地是饲草生产的关键,也是未来牧草产业发展的重点,人工草地的退化影响着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人工草地退化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退化的人工草地提出生态恢复对策,以期为人工草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草地退化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逆向演变的过程,草地退化的直接反应首先是草地产草量下降[1]。目前对退化草地的研究也成为多数草地学学者研究的重点。试验以不同退化程度高山嵩草型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研究区不同退化程度天然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种子库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趋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以植物个体、种群与群落层次上植物的动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等现象为表征。主要从植物个体形态特征、草地退化模式、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对退化的响应,探讨了草地退化演替的特征和趋势,建议今后对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放牧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及草地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以植物个体、种群与群落层次上植物的动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等现象为表征.主要从植物个体形态特征、草地退化模式、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对退化的响应,探讨了草地退化演替的特征和趋势,建议今后对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放牧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及草地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大武地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龄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其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6龄建植的单播草地植被群落的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青海草地早熟禾重要值较4龄低;6龄建植的单播人工草地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及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均高于4龄单播草地,但差异不明显.从6龄到4龄,单播青海草地早熟禾没有发生明显的退化,而是处于群落演替的暂稳态阶段,符合天然草地的演替规律,说明单一播种青海草地早熟禾有利于人工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上上种植生长第八年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群落由23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0科;土壤种子库由25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2科;群落和土壤种子库中优势种均为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植物。(2)土壤种子库中优良牧草占75.8%,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到78%,土壤种子主要集中在0~2cm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采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各异且差异显著(P<0.05)。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57971条有效序列,219017条优质序列和2004个OTUs。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多样性指数为轻度>重度>中度,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间差异为轻度>重度>中度。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门,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77.25%、84.27%和78.66%;乳球菌属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属,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14.29%、38.84%和7.39%。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对细菌群落的组成具有影响,其中土壤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黄河源区高寒草甸极度退化产物“黑土滩”植被群落类型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在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上的“黑土滩”草地植被可分为7个类型,分别为:黄帚橐吾 铁棒棰群落、白苞筋骨草群落、铁棒棰群落、西伯利亚蓼 鹅绒委陵菜群落、摩苓草群落、甘青微孔草群落和甘肃马先蒿群落。从群落结构和已有的研究结果看,黄河源区所有类型的“黑土滩”草地都完全失去了牧用价值,短期内自然恢复的物质基础也已丧失,该类草地的恢复治理必须通过人工植被的重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补播建植6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AF)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草地(SB)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在不同草地群落中的特征,结合地上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量氮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演替地(P<0.01);2种人工草地(AF,SB)中土壤真菌和细菌的OTU数量显著地高于自然演替地(CK)(P<0.0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间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进行植被恢复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退化草地土壤肥力、牧草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多伦县干沟乡围栏封育5年的退化草地上,连续2年分别施用控释肥和包膜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表施控释肥和包膜肥对退化草地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0~20cm土层中以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最明显,平均增加227%~504%,水解氮含量增加32%~50%;牧草种类增多,生物量增大,种群结构改善,特别是在表施控释肥的处理中出现了标志退化草地恢复进程的羊草。表施控释肥105kgN/hm2时,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为221元/hm2,牧草的干草产量为2362.5kg/hm2,是不施肥处理的5倍,比表施包膜肥135kgN/hm2增加干草约30%,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武地区小嵩草草甸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和地上、地下植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莎草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地上、地下植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几种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且显著高于其它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