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 kg/hm2),P(单施磷肥,100 kg/hm2),K(单施钾肥,100 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PK(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PK(氮、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研究贝加尔针茅草原包括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内的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叶片性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叶片特性随养分供给条件发生的变异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叶绿素含量、叶片养分在不同养分添加下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的范围和方向都不尽相同。综合6种植物进行分析,SLA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片含P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含N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含N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含P量与土壤P、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研究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叶片含N量较低,植物叶片性状受N素影响显著,但不同物种对N素添加的反应不同,土壤养分供给的差异是叶片结构特性和叶片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氮磷环境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国荣  李剑  杨中艺 《草业学报》2011,20(6):118-125
研究以“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为基础,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对土壤地下渗漏水中N、P含量变化的分析,研究稻田冬种黑麦草的N、P动态,把握在种植过程中N、P向环境原位释放的数量、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不施肥的冬闲田,仍可发生N素和P素的损失,一个生长周期中随土壤下渗水的损失量平均为NO3--N 115.98 kg/hm2,NH4+-N 0.828 0 kg/hm2,P 0.028 5 kg/hm2。而冬种黑麦草降低了这种损失,其中施复合肥375 kg/hm2处理与冬闲处理相比,NO3--N、NH4+-N和P的淋失量分别降低了49.43%,48.59%,24.11%。施肥量750 kg/hm2处理的NO3--N和NH4+-N淋失量比冬闲处理分别降低了38.20%和15.57%,但P的淋失量比冬闲处理略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对旱地兰州百合养分累积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施用磷肥150 kg/hm2和钾肥225 kg/hm2基础上,不同施氮水平(0,75,150 和 225 kg/hm2)对旱地兰州百合干生物量、养分累积动态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揭示兰州百合需肥规律,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可促进兰州百合植株生长,提高鳞茎养分的转化吸收效率。鳞茎氮磷钾养分吸收不同步,累积量依次为K>N>P。施氮量只影响鳞茎干生物量和养分的阶段累积量,不改变其累积动态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鳞茎产量、氮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施氮量为150 kg/hm2时三者均最高,分别达(8 982.1±845.8) kg/hm2,(29.123±1.767) kg/hm2和(4.97±2.16)%。当施氮量达225 kg/hm2时各指标均下降。施氮量为75 kg/hm2时氮肥效率最大,为(107.36±11.21)%,此后随氮肥量的增加氮肥效率极显著下降。综合考虑各因素,建议兰州百合基肥的施氮量应为75~15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与土壤C、N、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5,自引:5,他引:75  
本文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土灌系统中C、N、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区地上生物量和0~60m土层的总根量显著大于各放牧处理(P<0.01),而放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区和1.33只羊/hm2处理植物的C含量显著大于4只羊/hm2和6.67只羊/hm2,而后两个处理的N、P含量较高。4只羊/hm2处理的C/N和C/P最小。6.67只羊/hm2处理已使根系和根系中的N素明显向表层聚集。对照区0~10cm土层土壤有机C含量显著大于各放牧处理,而各放牧处理间差异则不显著。土壤有机C,N含量与报系生物量成显著正相关。0~10cm土层中无机N在4只羊/hm2处理中最大。土壤微生物量C、P含量在6.67只羊/hm2处理中显著降低,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4只羊和6.67只羊/hm2处理的微生物N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次生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414”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红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红花株高、分枝高、单株花球数、花冠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配施N 180 kg/hm2、P 90 kg/hm2、K 120 kg/hm2的处理N2 P2 K2红花花冠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对红花花冠产量和红花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红花花冠理论最高产量为667.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0.59 kg/hm2、P2O5 93.09 kg/hm2、K2O 98.75 kg/hm2;红花籽粒理论最高产量为2 644.47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69.50 kg/hm2、P2O5 94.60 kg/hm2、K2O 102.75 kg/hm2。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及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施氮量与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ügge)产量、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450kg/hm2百喜草增产最高,增产342.16%,施氮量90kg/hm2处理的每千克氮增产量最高(79.9kg);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含氮量上升迅速,当施氮高于360kg/hm2,叶片含氮量趋于平缓,出现饱和现象;施氮450kg/hm2,叶片含水量最高(69.5%);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和叶片含水量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氮素对兰州百合产量、养分累积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玉红  罗俊杰 《草业学报》2011,20(5):223-230
在大田旱作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P2O5) 150 kg/hm2、钾肥(K2O) 225 kg/hm2的基础上,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N0,N75,N150,N225)对兰州百合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二年、三年生兰州百合产量年增长幅度分别为 (51.69±25.76)%、(110.71±40.85)%、(88.29±21.45)%,增幅最大为第2年,其次是第3年。兰州百合总糖、粗淀粉和水溶性糖总体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施氮条件下百合粗蛋白含量均高于N0,而水溶性糖含量均低于N0。当施氮量为75 kg/hm2时,总糖和粗淀粉含量比N0显著提高(增幅3.3%和5.1%,P<0.05)。当施氮量为 225 kg/hm2时,水溶性糖含量较N0下降显著(降幅6.2%,P<0.05)。当施氮量为 75 kg/hm2时,粗蛋白含量比N0极显著提高(增幅20.3%,P<0.01),而当施氮量为 225 kg/hm2时,比N0提高显著(增幅37.9%,P<0.05)。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兰州百合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草地产量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基于110个样地、99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河北省草地产草量进行了监测估算,结果表明,1)2005-2007年河北省鲜草年均产量为62 254 697.81 t,平均单产为13 134.57 kg/hm2;干草年均产量为19 438 911.94 t,平均单产为4 101.24 kg/hm2。2)2005-2007年各类草地干草平均单产: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沼泽草地(3 376.13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草地、暖性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干草产量分别占全省草地产量的56.04%,20.85%和18.13%,是河北省草地产量主体。3)2005-2007河北各地市草地干草单产:沧州7 134.40 kg/hm2>保定6 981.15 kg/hm2>承德4 850.26 kg/hm2>石家庄4 677.78 kg/hm2>邯郸2 802.83 kg/hm2>张家口2 519.58 kg/hm2>邢台2 436.47 kg/hm2>秦皇岛2 227.55 kg/hm2>唐山1 984.14 kg/hm2。承德、张家口、保定3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草地干草产量的84.44%,其他6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干草产量的15.56%。4)2005-2007年河北省草地干草年均单产与1979-1984年草地年均干草单产相比,干草单产下降36.49%,明显减产,草地干草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46%。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沼泽草地、低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等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属于严重减产,暖性灌丛草、暖性草丛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为明显减产。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91.96%,其中,严重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1.92%,另有8.04%的草地产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生产力及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粮草轮作中苜蓿产草量及其养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一年生最低,为8 763 kg/hm2,3年生产草量达到最高,为12 020 kg/hm2,4年生产草量为9 665 kg/hm2,开始出现下降。1年生苜蓿对氮、磷、 钾的吸收量最低,分别为218 kg/hm2,11 kg/hm2,105 kg/hm2,3年生苜蓿对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23 kg/hm2和185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磷量高109.1%、吸钾量高76.2%;而4年生苜蓿对氮的吸收量最高,为351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氮高6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质由15.60 g/kg增至18.26 g/kg,全氮由1.20 g/kg增至1.50 g/kg,碱解氮由64.74 mg/kg增至88.02 mg/kg;土壤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全磷由0.86 g/kg降至0.76 g/kg,速效磷由14.00 mg/kg降至9.27 mg/kg,速效钾由70.51 mg/kg降至54.35 mg/kg。建议在生产中施适量钾肥满足苜蓿高品质、高产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刈割对白三叶种子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刈割期是影响白三叶种子产量和草产量的主效因子;间隔期越短,白三叶在总产草量中所占比例越高;留茬过高(10 cm)或过低(5 cm)、间隔期过长(45 d)或过短(15 d)均对种子生产不利;其中以30 d-8 cm种子产量最高(412.9kg/hm2),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1),且杂草量少、干草产量4505.3 kg/hm2,品质高,其中白三叶所占比例为46.97%;15 d-10 cm干草产量最高(11011.4 kg/hm2);15 d-5 cm白三叶干草产量最高(4422.1 kg/hm2)。  相似文献   

11.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以玉米杂交种川单41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 kg纯N/hm2,和不同施氮时期即底肥∶拔节肥∶攻苞肥=5∶0∶5,3∶2∶5和5∶2∶3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低于270 kg纯N/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片、茎鞘的氮素和总糖积累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表现出增加趋势,超过270 kg纯N/hm2时会起抑制作用,2年均以施氮量为270 kg纯N/hm2时表现最优,其次是施氮量为180 kg纯N/hm2,施氮量为180和270 kg纯N/hm2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各施氮处理叶片C/N从拔节期至乳熟期平均下降速率分别为26%,25%,21%,23%,且当施氮量为270 kg纯N/hm2时茎鞘C/N保持较低水平,叶片乳熟期仍然保持高效合成能力,有利于产量形成。不同氮肥配比对碳氮代谢影响表现为3∶2∶5>5∶0∶5>5∶2∶3,氮肥后移(3∶2∶5)促进叶片和茎鞘糖、氮积累,增强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氮肥前移(5∶2∶3)相比差异显著。因此“麦/玉/豆”模式结合氮肥运筹能够协调并能明显改善玉米碳氮代谢,进而实现周年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综合总糖、氮素的积累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表现,“麦/玉/豆”模式下以施270 kg纯N/hm2,基追比3∶2∶5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果及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NPK)的饲草鲜草产量分别比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增产123.3t/hm2、34.5t/hm2和24.7t/hm2;氮、磷和钾肥显著增加鲜草、干草产量,鲜草增产率分别为313.1%、26.9%和17.9%,干草增产率分别为196.3%、22.2%和9.7%;氮磷钾配施显著促进饲草对氮、磷和钾的吸收,3种养分两季吸收总量分别达到500kgN/hm2、208kgP2O5/hm2和1196kgK2O/hm2;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苏丹草和黑麦草的养分吸收比例(N:P2O5:K2O)分别为1:0.37:1.96和1:0.50:3.19;轮作体系中,N、P、K肥利用率分别为60.0%、21.7%和61.6%;氮、磷和钾肥对饲草吸收相应养分的贡献率分别为81.0%、32.7%和23.2%。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  相似文献   

14.
生态工程前后三江源草地产草量与载畜压力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GLO-PEM模型和载畜压力指数,对比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工程前后草地产草量和载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的2005-2012年8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为694 kg/hm2,比工程实施前1988-2004年17年的平均产草量(533 kg/hm2)提高了30.31%,减畜措施实施后的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46,比1988-2002年15年平均载畜压力指数(2.49)下降了36.1%。草地产草量的提高和载畜压力的减轻,主要归因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其中,生态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对辽东山区柞园用于养蚕的4种柞树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蒙古栎、麻栎无明显主根,辽东栎、槲树有明显主根;0~40 cm土层中根系重量占根系总重量比例依次为蒙古栎(96.16%)、辽东栎(93.09%)、槲树(89.77%)、麻栎(85.23%);不同树型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中刈树型优于根刈树型,其中蒙古栎相对增多了5.08%和16.84%,辽东栎相对增多了5%和20%,麻栎相对增多了4.08%和17.25%,波罗栎相对增多了18.75%和16.16%;不同类型柞园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一级柞园较三级柞园相对增多了89.66%和88.74%,三级柞园柞树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豫南地区天然草地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对豫南草地开展样方和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豫南山区草地面积为8.64×104 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6.54%,共有3类25个型,其中,热性灌草丛面积最大,占66.01%,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次之,分别占18.14%和15.85%;豫南天然草地平均草层高度41.17 cm,平均盖度89.15%,平均产草量为3.96×103 kg/hm2,草地载畜量为2.06×105羊单位。综上,豫南天然草地利用率低,大部分属于未利用或者轻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杜尔伯特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cv.Duerbote)是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994-2008年引种驯化野生新品种。通过三年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草品质好,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干草产量达4215.04 kg/hm2,比对照品种野生扁穗冰草(3271.92 kg/hm2)和细茎冰草(3771.78 kg/hm2)增产28.8%和11.7%。种子平均产量为576.29 kg/hm2,较野生扁穗冰草(428.95kg/hm2)和细茎冰草(557.07kg/hm2)增产34.3%和3.4%,是北方寒冷干旱区种植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质饲草饲料品种。  相似文献   

18.
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蔺海明  纪瑛  王斌  杜彦斌 《草业学报》2010,19(3):102-109
研究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纯氮(N)施用量设0,38,75,150kg/hm2四个水平,纯磷(P2O5)施用量设0,23,45kg/hm2三个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氮和磷互作效应显著。施氮量150kg/hm2和施磷量23kg/hm2配合时株高、根芽数、苗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最高,依次较对照(N0kg/hm2和P2O50kg/hm2)增加27.1%,31.7%,123.2%,104.8%,120.0%(P≤0.05);根直径和木部直径较对照增加26.4%,39.8%(P≤0.05);单株小叶数、小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小叶鲜重和小叶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50.9%,79.8%,168.0%,58.5%,87.1%(P≤0.05)。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叶绿素和苦参总碱有显著促进效应。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施氮量75kg/hm2和施磷量45kg/hm2配合处理的叶绿素和苦参总碱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80.3%,71.0%(P≤0.05)。综合分析表明,生荒地中等施氮量(75kg/hm2)和高施氮量(150kg/hm2)与低施磷量(23kg/hm2)配合施用时能获得较高的苦参苗产量。  相似文献   

19.
灌溉与密度对沙打旺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比例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灌溉方式对沙打旺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开花期灌溉900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611.1与333kg/hm2,比对照(CK)分别提高105.7%和73.1%;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溉450 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353.6和258.2kg/hm2,比CK提高72.9%和34.2%;穴栽行株距1.0 m,潜在种子产量达1022.4kg/hm2,实际种子产量为269.8 kg/hm2,比行株距1.5m(717.4和176.8 kg/hm2)分别提高42.5%和52.6%;条播中,行距115cm,潜在种子产量达1657.4kg/hm2,与行距75cm(1310.6kg/hm2)和90cm(1152.4 kg/hm2)相比,分别提高26.5%和43.8%,而行距115cm,实际种子产量为337.2kg/hm2,与行距75cm(316.2 kg/hm2)和90cm(223.4kg/hm2)相比,分别提高6.6%和50.9%。  相似文献   

20.
人工施用氮肥、磷肥对宽叶羌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羌活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受野生资源的限制,开展羌活的人工栽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2006年,在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野生药材驯化栽培基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宽叶羌活药材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羌活药材产量和挥发油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浸出物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浸出物含量随施磷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挥发油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N375kg/hm2配合P2O5600kg/hm2(N2P2)处理下羌活药材产量达最高值,较不施化肥(N0P0)增产20.39%;N300kg/hm2(N1P0)处理浸出物含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提高12.32%;N375kg/hm2配合P2O5450kg/hm2(N2P1)处理挥发油含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提高22.73%。从挥发油中共检测出89个色谱峰,分离出8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74%~99.32%。相对含量最高的波谱峰出现在21~22min,各处理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同时还鉴定出了一些新发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