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角倍产量的主导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角倍产量与它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作了主导气象因子的筛选,指出影响角倍产量的主要时期及主导气象因子是越冬若蚜速生期的极端气温;翅蚜出现期的平均气温;性蚜生育期的降雨量或湿度;干母生育期的平均气温。本文还提出,用主导气象因子建立的回归模式建行角倍产量预报和产地气候区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1988—1990年的研究,找出了角倍蚜在瘿外、瘿内阶段及春季迁飞期的种群消涨规律和影响因子.给出了角倍蚜瘿外阶段的种群生命表,性母蚜在湿地匐灯藓上的种群成活曲线,角倍蚜在瘿内阶段的种群增长曲线,以及春季迁飞期到产生致瘿干母时,春迁蚜、性蚜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3.
角倍蚜春季迁飞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倍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产中国。其中,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所致的角倍分布最广,产量约占五倍子总量的80%。每年春,角倍蚜从冬寄主迁飞到夏寄主(结倍寄主)上。夏寄主上春迁蚜(性母)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角倍产量。日本高木五六氏和我国唐觉教授等曾对春迁蚜的迁飞进行过观察,并指出:自然迁飞发生在晴天,对迁飞时的气候状况也作过记载。为对其迁飞规律有所认识,笔者于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云南大理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2001年-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大理州森林火灾的时间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特征,得出了火灾次数与气温和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的结论。用森林火灾次数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与月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旬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以及前两旬的累计降水量与旬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与日火灾次数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大理州森林火灾次数有明显的相关性,气温、风速与火灾次数呈正相关,降水、相对湿度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角倍春迁蚜的迁飞期与生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角倍春迁蚜的生殖率及其所产性蚜的雌雄比率与羽化迁飞期有关,最早和最末迁飞的角倍蚜的生殖率和雌雄比率较低,以末期迁飞部分尤为明显;在相对湿度50% ̄65%,室内日均温度为17 ̄19℃的环境条件下,春迁蚜的迁飞率接近100%,90%以上的越冬蚜集中在8d内羽化迁飞。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很早就开展了资源昆虫的研究工作。在角倍研究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掌握了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倍蚜及冬、夏寄主的生态学规律,探索出一整套角倍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该项成果"角倍子高产栽培技术"获1992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肚倍研究中,分析了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光因子)和生物因子(寄主:青麸杨和美灰藓)对肚倍蚜种群数量及行为的影响,为改善肚倍蚜人工培育条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无土植藓养蚜技术和五倍子蚜迁飞条件与收集装置,模拟和创造倍蚜越冬最佳人工成长环境,有效调控蚜虫迁飞机制,提高迁飞成功率,为提高倍蚜人工培育技术提供有力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不同类型虫袋和填充物对角倍春迁蚜产性蚜数量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柱状虫袋填充玉米苞皮及对玉米苞皮进行浸泡处理可以提高性蚜的数量和雌蚜/干母的存活数;与传统的三角纸袋填充棕丝相比较,柱状虫袋填充浸泡玉米苞皮的雌蚜数、雌蚜/干母存活数、雄蚜数和性蚜总数分别增加了107.6%、229.1%、71.1%和87.5%,雌蚜/干母存活率提高了21.1%。虫袋内的雌蚜数、雄蚜数和性蚜总数与春迁蚜数呈显著负相关;雌蚜数和雌蚜/干母存活数与雄蚜数、性蚜总数和雌雄性比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角倍产区的环境因子明显影响春迁蚜的羽化期,但对春迁蚜产性蚜的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淳安县1973~1992年板栗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就板栗花器分化期一系列气象因子变他对其产量形成的作用显著性及其丰歉年景作用权重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月和5月日照时数、越冬极端最低温度、5~6月降水量是影响气象产量的关键因子,此4因素对气象产量的作用权重占年总气象产量的75.55%~94.45%,在此基用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县板栗产量模式及丰产建议。  相似文献   

9.
几种五倍子蚜虫的生活周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3—1990年在贵州五倍子产区对五倍子致瘿蚜—角倍蚜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红小铁枣蚜Meitenaphis elongallis、蛋铁倍蚜 Kaburagia ovogallis、倍花蚜 Nurudea shirii、倍蛋蚜 S.Walker 的生活周期研究发现,在自然状况下,角倍蚜属于异寄主全周期型;其他几种倍蚜属于异寄主全周期与同寄主不全周期并行的复迁式生活周期型。此结论突破了我国有关学者提出的五倍子蚜虫均属异寄主全周期型的观点.并论证了生活周期型与五倍子产量的关系以及五倍子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1.角倍的总体自然产量明显优于其他倍子的主要原因是:角倍蚜在藓类寄主上仅有性母世代,春季必须迁往挂倍寄主上产生两性世代,并营瘿成倍;而其他倍蚜在藓类寄主上发生侨蚜和性母两个世代,春季仅有部份侨蚜产生的性母迁往挂倍寄主,营瘿成倍。即,在挂倍寄主上倍蚜种群的总体数量,异寄主全周期型的倍蚜占有明显的优势,也反映为倍子产量的优势。2.根据各地的情况,在选择五倍子品种发展生产时,应首先考虑致瘿蚜生活周期型为异寄主全周期型的或占优势的五倍子种类。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贝拉、佛奥、卡林3个油橄榄品种在四川主要种植点产量、含油率与日照、温度、湿度、降雨等23个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光、温、水指标综合影响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油橄榄产量的气象因子分别为: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4~10月日照时数、一月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极端最低温、0~10℃天数、日稳定通过10℃天数、无霜期天数、4~10月降雨量等.其中4~10月的日照时数是影响油橄榄出油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6郊区县的侧柏生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是对气象因子反应敏感的树种,气象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起作用的。影响侧柏胸径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和上年3—5月份平均气温;影响侧柏树高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降水量和上年6—8月份平均降水;影响侧柏材积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降水量和上年12月—当年1月平均气温。由此可以综合得出对北京地区侧柏生长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气温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栾川县1985—1989年飞播造林成效,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气象因子对飞播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飞播成效的影响为:6~7月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年极端最高气温>无霜期>年降水量>年极端最低气温;用GM(1,1)模型对飞播成效进行了预测,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含油率是油茶重要的经济性状,构建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对于茶油产量预报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种仁含油率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关键气象因子,然后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并用独立资料检验预测模型效果。结果表明:8月月平均气温、8月月最高气温、9月月最高气温、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高气温与含油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了3个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用独立资料检验后,发现基于9月降水量(x1)、9月月最高气温(x2)和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x3)的油茶种仁含油率(y)预测模型(y=79.46-0.03x1-0.86x2-0.30x3)效果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6%,可应用于普通油茶种仁含油率预测。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气象站1961年1月~2005年1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72mm/10年),夏季降水量(-24.28mm/10年)减少较明显,春季降水量(11.18mm/10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62℃/10年),尤以冬季变暖最明显(0.483℃/10年);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45℃/10年)远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88℃/10年)。大致可以以70年代末为界将近45年的西双版纳气候分为之前冷期、之后为暖期。同时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热带作物的影响和相应的适用技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角倍蚜瘿内世代生物学及角倍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所形成的倍子(即角倍)约占全国五倍子总量的80%,经济价值很大。该倍蚜的生活周期属异寄主全周期型,虫型多样,生活习性复杂。在其生活年史中,春季有翅孤雌蚜(春迁蚜),迁飞到第一害主盐肤木上产雌雄性蚜,经一月左右(一般在夏初),雌蚜生殖,产下的干母爬到嫩叶上取  相似文献   

16.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和数量变化及秋迁蚜生殖能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角倍蚜干母的发生期、数量变化、趋光行为及秋迁蚜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存于峨眉、昆明实验室和地下室的虫袋,干母发生期分别为4月19-22日、3月31日至4月4日和4月7-10日,与原产地峨眉相比较,保存于昆明实验室和地下室的虫袋,干母发生期分别提前了19、12 d,但发生节律没有明显差异;干母发生期持续4 5 d,发生期中间的1 2 d发生量占总量的70%以上;干母发生时间集中在10:00-16:00,发生量占日发生总量的80%以上;干母对直射自然光或灯光有明显趋性。秋迁蚜密度、单头产若蚜量和怀卵量随着倍子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体积为(28.2±0.8)cm3的中倍子的秋迁蚜密度、单头产若蚜量和怀卵量分别为(387.7±52.3)头·cm-3、(26.4±3.8)头、(27.6±4.2)头,与体积为(5.4±0.3)cm3的小倍子相比分别增加了46.7%、24.5%和23.8%(p0.05)。在冬寄主藓类存在的条件下,秋迁蚜产若蚜的时间更为集中,持续时间缩短。14:00和18:00迁飞的秋迁蚜,迁飞后即开始产若蚜,并在4 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30、28 h,而8:00迁飞的秋迁蚜,迁飞2 h后开始产若蚜,16 h后才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36 h。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确定油茶关键生长时期的高温干旱指标及其影响关系,为油茶高温干旱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湖南省不同区域油茶标准化产量数据和2007—2015年气象资料,包括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降水日数以及≥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等气象指标,对油茶标准化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可指示高温干旱出现的因素和阈值,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在果实膨大高峰期,降水日数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均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30℃热积温达到36.7℃或≥30℃高温日数达到26天,以及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达到13.6℃或≥30℃高温日数达到10天,为高温干旱出现的阈值。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30℃日热积温预测油茶标准化产量的模型效果最好。【结论】可将导致高温干旱灾害的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热积温或高温日数阈值作为油茶产量降低的预警信号,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至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建立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可较好进行油茶产量预测预报,为油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西植被潜在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Miami模型和Thormthwaite纪念模型,结合降水量,气温等气象资料,分别计算了广西植物被的可能净第一性生产力,谷物产量和木材生产量,结果表明:影响广西植被生产力的温度和降水主要因子,降水不足显得尤为重要,广西植物被潜在生产力较高,植被生产潜力还很大。  相似文献   

19.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预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0~ 2 6℃恒温条件下 ,角倍蚜雌蚜的世代生长发育历期符合总积温法则 ,发育起点温度为 3.6℃± 1.1℃ ,有效积温为 358.7日度 ;应用中可根据理论公式和倍蚜的生物温度参数预测雌蚜的世代发育历期 ,并通过调控存放虫袋环境温度的方法控制性蚜的发育速率 ,使干母的发生期应合盐肤木的最适致瘿结倍物候期 ,提高倍蚜虫袋的挂放效果 ;干母的耐饥饿能力弱 ,室温存放只能存活 2 d左右 ,开始发生干母的虫袋应及时挂放  相似文献   

20.
气候异常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近年频发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超强台风、高温干旱)入手,从气象与森林火灾的角度,对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可能使火险期提前和延长;气温日较差大,可能使森林火险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增加了引燃的可能性和扑救的难度;降水的年代际和区域间差异加大,使干旱年份和干旱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增大;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加大了那些极端高温干旱地区火灾频发及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由于气象专家预估未来的20~100年,气温将持续上升,且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将增加,因此未来的森林火险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