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作为不育源,以野生型芥菜为转育载体进行杂交,将不育基因导入野生芥菜中,并以大头菜为轮回亲本,经过连续6代回交,育成大头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此方法创造性地利用野生型芥菜作为转育载体,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不育系与大头菜直接杂交不亲和的问题,转育获得的不育系与大头菜杂交结实好,F1代杂交组合产量高,抗病性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沪油杂2号系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品质优.2005年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下游地区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Y4 - 2AB符合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特征,综合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配组优势明显,达到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选育指标要求.其品质符合双低要求,平均含油率45.2%,应用该两型系配组育成的杂交油菜组合YH800已进入国家长江下游片油菜生产试验,希望于2011年秋天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4.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主要有萝卜胞质不育型、波里玛胞质不育型、nap胞质不育型、陕2A胞质不育型及其他胞质不育型.尚未见报道以榨菜胞质不育型育成的甘兰型细胞质不育系.本研究利用榨菜不育材料为胞质不育源,以甘兰型油菜为受体,经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初步育成具有榨菜不育胞质的甘兰型油菜细胞质不育系"93-12A",经花期镜检及田间鉴定,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相似文献   

5.
1品种来源 黔油12号系贵州省农科院油研所用蜀杂1号F2分离不育株与"双低"品种R8杂交选育的"双低"核不育系SAB3作母本,与"双低"品种的优系双168作父本组配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以甘蓝型双低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5'和'川油17'为亲本,通过回交、自交和测交,育成显性核不育恢复系HF08、临保系LB4155和纯合型两型系4166AB,并建立了无性系4166A;用无性系4166A与临保系LB4155按核不育油菜二系制种法生产全不育系4166CA,并与恢复系HF08配制杂交组合,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采用不同地域来源的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分别转育成不育系和恢复系,有利于获得优势明显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一种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杂交种近日在陕西选育成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董振生主持选育的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白杂1号”,近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这是中国第一个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选育杂交油菜新品种一直是国内外油菜育种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而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有许多,其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中国科学家已先后育成适合低海拔地区种植的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杂交种,而在选育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杂交种育种方面一直未有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利用…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B. napus)油蔬两用新品种宁杂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杂15号是在MICMS雄性不育系宁A6改良成功的基础上,以新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油蔬两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测交配组并进入产量鉴定试验,2003年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预试,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通过江苏省审定的第1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陕2A为不育胞质源,利用欧洲双低油菜与陕2B杂交后代选系2168B为父本,育成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68A。该不育系生长势强、抗倒、抗病、配合力高、适应性广。是国内目前生产主要应用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之一。已育成4个双低油菜杂交种,两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四个品种通过陕西省审定。  相似文献   

10.
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Coss.)CMS×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nk-inensis Lour olsson)的种间杂种 F_1(AB_1×aa)为不育胞质供体,用榨菜(B.Juncea Var.Tsen etLee)为不育胞质受体,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初步选育出具有芥菜型油菜不育细胞质的早、中、晚三种类型的榨菜胞质不育系。其不育率和不育度均达100%,雌性功能正常,蜜腺发育良好,经济性状优良,可望应用于榨菜杂种一代的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1.
李云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17-5918
[目的]研究贵州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天然不育性。[方法]对贵州地方品种清镇竹桠油菜中发现的几株天然黄籽不育株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育成的新的雄性不育系为“黄籽A”。它的不育性稳定,自交亲和指数接近于0,无花粉存在,花粉粒碘化反应后无色。[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优质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形态结构与育性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胞质雄性不育系欧新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菜用芥菜中笋子芥(B.juncea uar.crassicaulis)、茎瘤芥(B.juncea var.tumida)和大头芥(B.juncea megarrhiza)为受体,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菜用芥菜三个变种的胞质雄性不育系。每世代全部植株的花器结构均具有典型的雄不育特征,表现为雄蕊增长,柱头突出蕾外。不  相似文献   

13.
品种快讯     
1.鄂粳杂3号是用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与粳型恢复系闵恢12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稻米品质较优且口感较好等特点。2004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方国成等2.Ⅱ优69是恩施州农科院水稻油菜研究所用恢复系恩  相似文献   

14.
荣华油7号是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不育系20A为母本,恢复系722C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高产、中熟、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5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西汉中、安康和生态类型相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乐油3号是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是由101A不育系与乐9052-1恢复系组配育成,具有丰产性好,含油分高,适应性广,耐寒力、抗倒力强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杂选1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李厚英研究员用核不育两用系156A-3作母本,92-6品系作父本选配育成的优质双低甘兰型油菜新品种.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江油1号(原苏油99-6)是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其不育系为1072A,恢复系为C9732)。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油2000602)。  相似文献   

18.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C1)CA,再用该系与恢复系RH-5杂交选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品种核杂3号。该杂交品种不仅产量优势显著,而且双低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9.
盐油杂一号(原名盐杂76)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属半冬性甘蓝型置系杂交油菜品种,不育系为YI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为DY076。该品种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油200802)。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5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品质育种中间材料70-4×Manoo与Pol细胞质雄性不育质源经多代测交、回交、育成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5A。该不育系育性稳定,品质优良,不育率和不育度均在99%以上,芥酸含量稳定在1%以下,且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利用湘5A配制杂交组合,易于获得强优质交杂组合,现已育成一个杂交组合湘杂油2号通过了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