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豆品种沈农6号和沈农8号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宅间诱变的SP_1代和SP_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农6号和沈农8号大部分变异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明显的变异,既有正向变异也有负向变异,说明空间环境对供试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作用明显.结果表明:经空间诱变后大豆长花序长度、总荚数、总粒重都有所增加;大豆短果枝数与地面对照相比较虽然变化不大,但2个品种短果枝总荚数、总粒重都有所增加.说明经过空间诱变作用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性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扁茎大豆的花序形态受光周期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茎大豆、正常圆茎大豆、扁茎大豆与正常圆茎大豆杂交选育的高代品系为材料,分别进行短日照(12h)和长日照(16h)处理,观察光周期对扁茎大豆及正常圆茎大豆发育速度和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不仅明显影响大豆的开花期、成熟期,而且调控顶端花序的形态.在长日照下,供试大豆品种生殖发育明显受到抑制,开花期延迟,在北京夏播条件下不能正常成熟;扁茎大豆、扁茎大豆与正常圆茎大豆杂交选育的高代品系植株顶端花序轴伸长,部分材料的花序轴上产生侧生花序,但均未象在原产地一样出现扁平、加宽的花序.在短日照条件下,不论是扁茎大豆还是正常圆茎大豆,发育速度均加快,植株顶端为典型的总状花序,花序轴较短,扁茎大豆也未出现扁茎及顶端花序簇集的现象.本实验的结果说明扁茎大豆植株顶端的茎秆扁化、花荚簇集的性状可因光周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性状.对扁茎性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顶生花序是识别大豆类型的重要组分,在本研究中,选用晚熟且对光周期敏感的大豆,研究长日照对此大豆顶生花序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出苗后,大豆幼苗经12h短日照,光周期13d,以便诱导顶生花序的开始。然后,把植株  相似文献   

4.
在育种意义上,大豆花序性状主要包括花序类型、花序长度、开花特性、结英特性和花荚脱落率等性状。本文综述了这些性状的表现、遗传及性状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花序性状的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大豆花序的变异(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豆花序的变异(续)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苗以农朱长甫石连旋几年前,曾以株高75~9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顶端总状长花序或顶端穗状花序,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短,竞争同化产物不剧烈的有限结荚习性,单株结荚50~70个(20~25株/米2),百粒...  相似文献   

6.
本研完对短果枝棉棉田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对棉花的生育性状和衣分率无明显影响,对单铃重影响较小,单株结铃数略有下降,虽然棉花产量和产值略低于净作,但总产值均明显高于净作处理,以短果枝棉间作花生的处理棉花和间作产值均最高,总产值比净作增加35.37%,是短果枝棉棉男单作的最佳模式,花生的密度以157500株/hm^2为宜,间作早,迟生姜和黄豆的三个处理,棉花和间作的总产值比净作处理增加20%以上,仅次于间作花生的处理,在大面积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序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花序的变异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启示育种科学家从群体、株型和光能利用方面研究产量的突破。大豆与小麦、水稻作物的顶端穗状花序不同,大豆的结实在全株主茎和分枝的叶腋和预端,开花、结实先后参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花荚脱落率达30%~80%之...  相似文献   

8.
“凤交66-12”长花序大豆作为大豆新类型,其花序长度是当前国内外最长的,并是稳定的,可遗传,可利用的。它的选育成功进一步丰富了大豆种质资源基因库,是大豆育种史上的一次创新,以其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丹豆5号,8号,9号等高产,优质大豆 品种为我国大豆育种工作及大豆生产的增产增效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短果枝棉60617不同种植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重、经济系数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对衣分和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鉴于短果枝棉单株生产力较低,只有在密植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反应研究Ⅲ.对长日照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和短日照反应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天数与开花成熟天数对长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16小时长光照使“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种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分别延长19天和30天,是供试品种类型中对长日照最敏感的类型;开花前长日照处理,开花至成熟天数两个“短青春期”品种间表现差异较大,中豆24有所延长,而巨丰则有所缩短,开花前短日 开花后长日处理,中豆24和巨丰的开花至成熟天数均较春大豆明显延长,但小于秋大豆,通过30天和60天的长日照处理可以发现,长日处理结束后,中豆24和巨丰植株需分别接受7-9天和15-18天的短光照,才能开花和进入结实期,中豆24出苗至开花天数在长日下的温度敏感度高于春大豆品种,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的温度敏感度极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陆地棉短果枝材料的创制方法、特点及短果枝品种选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开花结荚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科学》1996,15(4):289-294
通过长日照(16h光/8h暗)和短日照(9h光/15h暗)相互转换处理,证明大豆品种“早12”为相对短日植物,9个短日就可完成其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过程。大豆感受光周期效应的株龄在真叶期。短日诱导处理不仅促进花序产生的速度及数量,还有利于荚的发育;长日处理的结果恰相反。  相似文献   

13.
1选育经过。蜀棉 3号 (原代号 60 61 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短果枝 ( 式 )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由于果枝短、株型紧凑 ,适宜高密度纯作及棉田间套种植。本品种系从 (洞庭一号×苏42 1 9)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其中苏 42 1 9系江苏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野生异常棉与陆地棉抗病品种多次杂交、回交选育而成。 1 991年配制杂交组合洞庭一号×苏 42 1 9,1 992年种植 F1。从 F2 起苗床人工连续接种枯萎病菌进行抗病性筛选 ,并进行单株选择。1 996年编号为 60 61 7的株行短果枝性状基本稳定 ,通过不断选择培育 ,育成了短果枝棉新…  相似文献   

14.
短果枝类型的棉花品种(系)具有适合轻简化栽培、易机收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目前我国短果枝棉花应用情况的了解,概述了短果枝棉花的分类及育种发展,指出了短果枝棉花利用的优势,分析了短果枝棉花品种(系)在长江流域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棉花稀植大棵群体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农杂棉6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稀植大棵栽培下棉花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棉铃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存在差异.第6~17果枝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铃数多、单铃重高、衣分波动较大;中下段第7~10果枝和顶端第20、22果枝的纤维品质具有优势,其纤维长度、比强度较好.棉铃产量和品质综合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分析表明,果枝可分成差异明显的四大类,按优劣性状表现为中上部>中下部>顶部>基部.  相似文献   

16.
刘威 《大豆科技》2014,(4):22-25
辽宁省是大豆主产区,探索和研究辽宁省大豆主栽品种的演变规律十分重要,为了实现良种生产,必须研究品种的使用年限、特征特性、适宜区域等因素,以便于及时进行品种更新。对东北地区分亚区——辽宁大豆产区30 a来大面积种植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育期、产量及其组成成分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生育期经历了由短到长的变化,目前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生态地区的需求。产量性状也随着品种的更新逐步提高,且生育期越长,品种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7.
大豆花序分化形成期间叶片内植物激素及同化物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花序分化后期,叶片内玉米赤霉烯酮出现一含量高峰,短日生长条件下,不同种类的细胞分裂表含量变化不同,但SD下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下的高,脱落酸则表现为CL下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播种、调查和考种的基础上,对甘肃省160余个大豆农家品种进行研究,获得其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花序荚数、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值,分析了地理上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各地区大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分布模式及与所在地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3种分布模式:(1)增减,是西东向大豆单株荚数等性状的主要分布模式;由北向南仅花序荚数呈递减分布。(2)弧形,开口向上的弧形是由北南向大豆主茎节数等性状的主要分布模式。(3)不规则,由北向南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呈不规则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甘肃大豆农家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布与其所在地区纬度成正相关。可见,甘肃大豆农家品种依农艺性状的分布较为复杂,这可能与甘肃省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有关,但主要决定因素是所在地区的纬度。本研究揭示了地理条件复杂地区的大豆农艺性状分布规律和模式,对指导甘肃大豆引种、栽培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豆花叶病毒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智海剑,胡蕴珠大豆花叶病毒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对大豆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多侧重群体产量或个别性状,而本试验旨在研究花叶病毒在不同生长阶段感染大豆品种后对与产...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早12花序分化形成期间的顶芽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花序分化形成期间,顶芽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先降后升;异戊烯基腺嘌iPAs)含量在花序发育后期迅速增加,说明ZEN与iPAs可促进花序的发育。植株的脱落酸(ABA)含量短日(SD)处理始终比连续照光处理低,表明ABA可抑制花芽的形成与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