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划协调性分析与评价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文中提出规划协调性分析应包括外部和内部协调性分析两个方面,并建立了规划协调性的冲突矩阵分析方法,进而基于协调发展度完善规划协调性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国家规划环评试点项目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从环境方面优化调整规划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多规合一”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囿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衔接过程中显现出的评价范围不明晰、介入时机晚、分区管控手段冲突、评价技术路线重叠、衔接法律效力较弱等问题,在下一阶段立法中有必要做出回应。通过采取类型化方式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路径和方法以填补立法空白;通过建立部门协同立法模式,明确“三区三线”与“三线一单”的功能衔接以消解立法的冲突;通过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监督属性、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否决权并健全法律责任,以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约束力,并最终实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3.
[1]曹坳程,刘晓漫,郭美霞,王秋霞,李园.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2017,43(2):6-16.被引44次[2]陈云,王建强,杨荣明,马忠华.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2017,43(5):11-17.被引24次[3]陈世国,强胜,毛婵娟.草甘膦作用机制和抗性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7,43(2):17-24.被引19次。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定西市安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气候、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养分状况等4个方面的10因子个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定区各等级耕地比例相对差异较大,其中以三等地为主,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43....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牧区的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建立了以生物效益、土壤效益和小气候效益为准则层,以及与目标层关系密切的10项指标作为指标层的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分析和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准则层中小气候效益>生物效益>土壤效益,指标层中空气湿度权重最大。通过对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反映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比较合理,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便实用,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在GIS支持下运用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地力综合指数法,对农五师81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 291.65 hm2耕地,分为6级,1级地面积196.71 hm2占评价面积的3.13%,2级地面积480.37 hm2占评价面积的7.64%,3级地面积825.48 hm2占评价面积的13.12%,4级地面积1 709.68 hm2占评价面积的27.17%,5级地面积2312.05 hm2占评价面积的36.75%,6级地面积767.36 hm2占评价面积的12.20%。所建立的量化和半量化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获取的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数据及其分布信息、改良措施,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7.
规范居民用水行为,使节水成为每一个人的内心自觉和行为主动,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城镇居民节水行为模式的研究能够为政府有效引导居民节水、杜绝浪费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31个省会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节水行为模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认知变量及意愿变量对城镇居民不同节水行为模式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节水行为存在显著不同的两类模式:个人节水行为与社交节水行为;性别、年龄以及水资源稀缺状况和水价的科学认知对两类节水行为模式均存在影响,家庭月收入仅对个人节水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学历仅对社交节水行为存在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节水意愿对两类节水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实施个人节水行为只需要"愿意节水"的节水态度,而实施社交节水行为则需要"愿意为节约用水而改变用水习惯"的节水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植保效益评估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系统是植保系统工程的核心,该系统是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划分为标的、管理、环境三大子系统,三者间以物质、能量、信息流向组成统一有序的整体。其中心是管理,通过管理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和总体的综合效益最优。但必须建立衡量系统管理功能优劣的统一准则,即评价体系。本文试用层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组建了植保综合效益评估体系框架模型,制定了衡量目标属性的各指标因素及量化方法,初步确定了各层次指标的权值。以北京市通县麦田为例,进行了麦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系统分析,为决策者辨识现存系统、改进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业干旱灾害发生机理复杂,评价指标众多,为确定合理的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陕西省干旱成因及特点,基于风险四要素(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筛选并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评估了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结果表明,在考虑地区抗旱能力情况下,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从北向南,从东向西均呈现出递减趋势,北部榆林地区和东部渭南、商洛地区,农业干旱风险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AHP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缩减指标个数;准确评估干旱风险,指出风险要素来源,为抗旱部门有效识别致灾因子,提出相应的抗旱减灾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结合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入手,建立了由19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在1985年和2001年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均处于“很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型公路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统计学的思想,建立了大型公路工程(国道216线)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生态与环境受影响程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标准,应用权重累和模型,得出了综合评价结果,并筛选出对工程影响反映最敏感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三废”污染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接着分析了导致这些恶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岱海湖盆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岱海湖心作了介形类、化学元素分析,并采用统计分析手段,探讨了环境变化的准周期和未来10年演变趋势。本区短尺度环境演变以气候为主导因素,其变化主要与地球的天体运动准周期有关,不同尺度周期的叠加干扰和影响使气候变化将向凉干方向发展,但是干燥化的趋势将有比较明显的缓解。未来10年气候变化的自然趋势将受到温室效应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资源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林草生态体系是构成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特征因素。本文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这三要素的变化,论述了流域综合环境效应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新疆自然环境演变初论──地质记录及演变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地质记录表明,新疆全新世气候环境是以暖干为主要特征的,但其中也有次级波动。其演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界线,即12000aBp,9000aBp,3000aBp和1500aBp。由于全新世以来新疆经历了两种环境演变模式的影响(西风型和季风型),故此其环境演变格局中水热配置关系更加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暖干、暖(温)湿、冷(凉)湿、凉干等。,总的说来,新疆新冰期是以冷(凉)湿为主要特征;而气候最适宜期中,虽有次级暖干波动,但总背景是暖或温湿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空间序列方法,从土壤和植被二个方面探讨了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演变的过程,并从微观及宏观上对其演变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针对交错带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探讨了该区域今后环境管理的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因子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述生态环境因子划分标准,尝试确立一种新的划分方案,论述扰动因子研究内容,讨论最佳生态原则。根据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特点及对生物的作用,环境因子首先可划分为时刻存在作用因子和间断发生作用因子。前者研究的核心是其固有的规律性和限制性及其时对生物的作用,后者研究的核心是其发生的时间强度和频次及其对生物的作用。三条最佳生态原则分别是间断发生作用因子发生时间、强度和频次的限制原则,它可为经营管理生态系统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炳灵寺石窟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①石窟崖壁渗水;②石窟崖体裂隙与危岩危石;③底层窟龛潮湿、酥碱;④窟前泥砂淤积。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对石窟文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对其进行治理是炳灵寺石窟保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环境灾害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发生频繁、灾情日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运用翔实的统计资料,概括分析了我国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灾防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森格藏布河谷盆地第四纪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格藏布河谷盆地自第三纪早期即具雏形,后经数次明显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奠定了该盆地的地貌格局。在外营力的持续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类型。本文按沉积——地貌表现划分,将盆地内分为四个大地质地貌单元,共十五个小区。自盆地形成以来,其环境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整个青藏高原的上升速度及幅度,而盆地内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