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展两系育种法,利用低温短光照胁迫选出了DT-94硬粒小麦温光敏核型不育系和DT-3284普通小麦温光敏不育系。在此基础上转育出一批可利用的新的温敏不育系,也筛选出一些强优势组合。采用矮败小麦与小偃麦和普通小麦亚远缘聚合杂交的方法,选育出的新品种有晋春9号、晋春13号、晋春14号及晋偃1号。  相似文献   

2.
晋春13号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与小偃麦亚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第一个春小麦品种,其遗传基础丰富,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3年省区试产量居首位,多点示范产量5250-6000kg/hm,比晋春9号增产20%-22%。1997年北方区试,平均产量5374.5kg/hm2,最高产量8250kg/hm2.蛋白质含量16.6%,容重790g,高抗黄矮病、锈病。  相似文献   

3.
轮回选择培育抗(耐)旱小麦品种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轮回选择法培育抗旱、耐旱、耐瘠春小麦新品种陇核 2号、陇春 16和新品系 7931、7932、2 84 1的实践证明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在小麦抗逆性育种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尤其在旱地育种方面成效显著 ,应大力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麦谷蛋白优质亚基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矮败小麦和八倍体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进行了异源种质资源整合,从而丰富春小麦遗传基因多样性,平衡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改善春小麦加工品质,培育优质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筛选出含1Axl、1Bx7+lBy8、1DxS+lDyl0集于一体的材料3份;含IAxl、1Bxl7+lByl8、IDx5+lDyl0集于一体的材料4份。2009年审定了两个含优质亚基的春小麦新品种晋眷15号和晋春16号。  相似文献   

5.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研究──鲁麦1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麦15号是利用由核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育种工具和基础亲本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包括欧、亚、美三大洲的18个品种(系),育种方法新颖独特,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多方面的突出优良性状,为我国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Ta1在鄂麦11号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发现的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Ta1与普通小麦进行多样本阶梯式聚合杂交,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鄂麦11号,其育种方法新颖,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综合优良性状,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新的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15-1717
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小麦特异种质资源,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总结了山西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及其衍生种质矮败小麦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和群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育种成就,并提出今后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培育优异新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1小麦新品种(系)选择与方法选择永T28系、永1579、永2650、宁春4号作为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研究。永T28系使用太谷核不育方法将其聚合杂交育成;永1579使用常规杂交系谱育种方法育成,为北育南繁育成的新品种(系);永2650使用常规杂交系谱育种方法育成,为北育南繁育成的新品种(系);宁春4号是西北地区春小麦的主要培育品种,本研究中将其作为试  相似文献   

9.
矮秆小麦亲本材料─—花特矮达龙珠(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花特矮小麦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高抗育种室与花培室合作,从太谷核不育小麦丰抗轮回选择群体中选拔的3代可育株,经花药培养选育而成。花特矮小麦株高50-52cm,穗长9cm,幼...  相似文献   

10.
淮麦24(淮核03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采用轮回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4~2006年度通过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2006~2007年度通过江苏省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703。淮麦24于2007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并获得公告,公告号为:CNA003912E。1育种设计为选育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我们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在全国广泛征集优良冬春性小麦材料为父本,在淮安开展较大规模冬春轮回选择育种。育种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设计了一个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程序,即以含太谷核不育基因的辐繁17与其它8个赤霉病抗笥来源不同的小麦品种(系)分别杂交,再互交,组成基础群体,进而选择流通 株和可育株并杂交开展轮回选择和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从第一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出一批赤霉病抗性强的单株,经系统育种程序选择和鉴定,育成了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华南T2003和华南T531,对用轮回选择和系统育种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小麦抗赤  相似文献   

12.
王菊花  冬梅 《西藏农业科技》2006,28(4):19-20,10
矮败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经10余年,成功创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是首创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育种技术。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可以使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反复重组,并不断优化,进而使群体得到改良,极大地提高育种效  相似文献   

13.
晋春15号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涛  郭凤琴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76-1078
晋春1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墨西哥小麦品种Yeco-rarF70为母本、晋春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介绍了晋春15号的生物学特征、品质性状、产量表现以及播前准备、播种时期、水肥和田间管理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现并鉴定的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是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可利用它选育新种质和新品种。京核5号就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成的新资源,然后再用常规杂交法培育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秆矮,抗倒状,抗条锈性强,成穗多,落黄好,千粒重高,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中的应用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核不育小麦含有罕见的显性核不育基因Ms2 ,为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1981年成立太谷核不育小麦科研协作组后 ,曾在全国 2 0多个省、市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除了遗传、生理、生化等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的较为深入外 ,在育种上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但近几年这方面工作已逐渐集中到华北地区为主的少数省市 ,下面就育种应用方面的成就和问题作一些探讨 ,供同行讨论。1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工作上应用的简要回顾据 1994年统计 ,全国利用太谷Ta1(Ms2 )基因培育的通过审定品种有 19个 ,但除鲁麦 15外 ,推广面积均不大。近 10年所见报道较少 ,据…  相似文献   

16.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济南16号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与山农辐63杂交,再与77-1复交选育而成。1998年5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命名。1济南16号的生育特点济南16号为半冬性品种,其显著特点一是早春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6,(8):59-6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仪式在淮阴所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保明书记与省农科院常有宏副院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矮败小麦是利用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材料,以“矮变一号”为标记供体,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标作用强的特性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小麦育种工具。  相似文献   

18.
“矮败”小麦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变1号是陕西省西安市农科所从小麦品种矮秆早中选出的矮秆天然突变体,是小麦重要的矮源之一。太谷核不育小麦是一个显性核不育材料,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小麦育种实践、为更有效地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我们以本院品资所贾继曾提供的矮变一号小麦为父本、核不育有北京13号等为母本进行杂交,F_1代选择矮秆不育株授以北京837等的花粉。在测交后代的5216株群体中,高秆不育的2632株,矮秆可育的2538株,高秆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TBT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冬小麦新品种TBT6号是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经阶梯式轮选法育成的。1993年5月通过了天津市成果鉴定。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抗病能力及丰产性能好等特点,已在天津、河北等地试种推广。为使种植者对TBT6号有更深刻的了解,现将TBT6号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及栽培措施介绍如下。1 TBT6号的选育过程1980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邓景扬博士处引进10株天然授粉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当年秋季在天津市武清县张辛庄播种,并挑选24份种质与其相间种植,做为花粉供体。翌年,对该不育小麦进行了性状观察、选择,并对不育机制进行了验证。发现此不育小麦农艺性状和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把小麦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利用两个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后代材料87135和88111经有性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小偃166,具有优质强筋,抗病性突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等突出优点,其籽粒粗蛋白(干基)为16.4%,稳定时间37.1min,高抗到免疫条锈病。本文对小偃166亲本选配、选育过程及选育经验、主要特征特性、优质丰产技术、产业化推广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