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藏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PvuⅡ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猪是世界上分布在海拔最高地区的放牧型猪种,能适应高原的恶劣气候和低劣饲料环境,具有体型小、鬃毛发达、体质结实紧凑、皮薄、肌纤维细、肌间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等特点。据《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在放牧条件下藏猪的繁殖性能较低,初产母猪产仔数平均 ( 4. 5±0. 1 )头,第 2胎平均(5. 4±0. 2)头, 3胎以上平均(5. 6±0. 2)头。但据作者在四川省稻城县走访调查结果表明,藏猪繁殖性能不亚于四川其他猪品种,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也能达 10头以上。现对藏猪雌激素受体基因进行PvuⅡ酶切多态性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藏猪繁殖性…  相似文献   

2.
正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是中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也是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型猪种。藏猪是林芝市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地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从西藏林芝市获悉,2018年新增藏猪养殖20万头以上,主要以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波密县、朗县为重点,各县(区)分别建设2至3个规模养殖场,确保到2018年底该市养殖规模达到50万头  相似文献   

3.
藏猪是世界上珍稀的高原型猪种.现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庆藏猪,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甘肃合作藏猪,西藏自治区林芝、山南、昌都、那曲等地藏猪.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藏猪是上述4个藏猪类型中分布面广、数量多、品种特性最具代表性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藏猪产于青藏高原,其猪肉制品具有肉质鲜美和适口性好等特点。藏猪体格小,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虽然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但是对严酷的自然环境适应性强。目前藏猪已经成为西藏养猪业极具经济价值的品种。随着藏区大力推进藏猪及藏鸡等特色养殖产业,藏区的农牧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在藏母猪的养殖过程中,产后炎症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对藏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藏母猪产后炎症的发病特点、早期防控要点及解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藏藏猪的生物学特性、传统养殖与特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12,29(5):128-130
西藏藏猪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独特的高原型原始品种,具有适应高寒气候、耐粗放等生物学特性,并以其特有的生活习性而适应原始的、粗放的放牧饲养条件和放牧方式。西藏工布江达县是西藏藏猪主要繁衍栖息和饲养地。文章通过对工布江达县的调查,揭示了西藏藏猪的品种特性、生存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及放牧饲养制度,以及藏猪的传统屠宰、储藏和加工食用的方式,并结合藏猪的利用价值提出了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藏猪是生长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独有品种猪,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藏猪进化出一套独有的生殖代谢体系,目前对藏猪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藏猪对高原低温低氧环境相关适应机制、藏猪与其他品种猪间的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差异性分析、高原特殊环境对藏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和藏猪特有机制基因甲基化水平验证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转录组学测序、基因组学测序、蛋白组学分析及代谢产物分析等,目的是研究藏猪与其他种类猪的相关差异,结合胚胎工程相关技术将藏猪的优势性状转换于实际生产中。本文从目前对藏猪的研究热点出发,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结合实际生产流调结果,较为全面地对藏猪的生产与其他品种间的差异进行综述,为藏猪的研究提供了较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藏猪是主产于高山高寒地区,属世界少有,我国独有的珍贵猪品种.乡城县藏猪长期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寒山区,具有皮薄、胴体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特细、肉质细嫩、野味较浓、适口性极好等特点.可生产酱、卤、烤、烧等多种制品,其中烤乳猪是极受消费者亲睐的高档产品.开发好藏猪产业,对藏区农牧民创业增收,脱贫致富,奔向小康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猪是在高海拔、气候严酷、自然环境相对原始的条件下以自然选择为主而形成的高原小型原始猪种,是我国小型猪种中优秀的地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由于受营养、环境条件、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侵袭等因素的影响,藏猪在原产地的繁殖性能较低,严重阻碍了藏猪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据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区域藏猪的胴体、肉质性状和肌肉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找出不同区域藏猪性能的差异性及优势,为藏猪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6头西藏昌都藏猪、6头香格里拉藏猪(各自为3头公猪和3头母猪)为试验对象,通过屠宰测定、肉质检测、肌肉营养价值测定等,对两个不同区域藏猪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两个区域的藏猪在胴体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2)在肉质性状上,香格里拉藏猪宰后24 h的大理石纹评分下降的程度比西藏昌都藏猪多,差异显著(P 0.05);3)氨基酸含量,香格里拉藏猪的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含量比西藏昌都藏猪高,差异极显著(P 0.01);谷氨酸、组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西藏昌都藏猪高,差异显著(P 0.05);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比西藏昌都藏猪低,差异极显著(P 0.01);4)脂肪酸含量,西藏昌都藏猪的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比香格里拉藏猪高,差异极显著(P 0.01);辛酸、十二酸、十四酸、十五酸、十七酸、亚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总)、必需脂肪酸(总)含量比香格里拉藏猪低,且差异极显著(P 0.01)。结果表明,两个区域的藏猪在胴体性状方面没有差别,但肌肉营养价值区别较大,可为不同区域在藏猪的养殖及推广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原藏猪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元  罗章 《家畜生态》1993,14(1):18-21
藏猪主要繁衍、栖息在西藏高原。是适应高寒气候的独特的高原型原始品种。本文通过对藏猪放牧及其生活习性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藏猪不仅适应原始的、粗放的放牧饲养制度和放牧方式,并且具有其特有的生活习性。文章首次揭示,藏猪放牧制度的形成是藏猪对西藏特定的生态因子和社会生产力水平适应的结果;藏猪所特有的生活习性,使其能较好地适应原始、粗放的野外放牧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藏猪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与低氧适应的关系,对高海拔藏猪(ZZ)和大约克夏猪(YZ),低海拔藏猪(ZB)和大约克夏猪(YH)的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说明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主要因素为EPO的稳定表达,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是其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藏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型猪种,主要分布于西藏的山南、昌都地区及拉萨市,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等地也有分布。藏猪能耐高寒耐粗料,是宝贵的猪品种资源基因库。其肉质细嫩,味鲜美,体格较小,抗逆性强,在高原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1藏香猪在青海省养殖现状近年来,青海省的藏猪养猪生产越来越受到重  相似文献   

13.
高原藏猪现状与保种策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藏猪原产于西藏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 ,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河谷区和藏东三江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流域中游高山深谷区。我区米林、林芝、工布江达、墨脱、波密、芒康等县为藏猪的活动中心。海拔 2 90 0~ 4 1 0 0米的森林和河谷地带是藏猪的主要活动范围。该地区气候严寒、四季不分明、植被零星、松散、低矮 ,年平均气温为 6.4~ 8.5 0 C ,但昼夜温差大 ,年日照 1 883~ 32 1 9.5小时 ,年降水量为 30 4 .1~ 640mm ,无霜期仅为 1 0 3~ 1 0 2天 ,境内放牧场地宽广、属山地草原草场、灌丛草甸草场和高山矮嵩草草场 ,牧草以禾…  相似文献   

14.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选择藏猪及大白猪各7头,于180日龄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能及肉质等相关指标研究地方品种藏猪及引进品种大白猪的胴体性能及肉质差异。结果表明:藏猪胴体重、胴体长、瘦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均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腿臀率藏猪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皮厚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皮重率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背膘厚、屠宰率藏猪和大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藏猪心重率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肺重率、肾重率、脾重率、头重率、花板油率藏猪均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肝重率、胃重率藏猪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蹄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藏猪肉质pH_1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pH_(24)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均在正常pH范围内;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滴水损失率藏猪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剪切力和肉色评分不显著(P0.05),但两个猪种肉色评分均在优质评分3.1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在饲养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白猪胴体性能优于藏猪,但藏猪肉质优于大白猪且表现出保水力强、肉色鲜红且肉品质优良等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5.
米玛顿珠  琼日 《养猪》2000,(3):43-43
藏猪是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特有的高原型原始猪种。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和以野外放牧为主的低劣饲养条件 ,是世界上分布于海拔最高的猪种之一。藏猪虽然生长缓慢 ,体格小 ,但其具有脂肪沉积少、胴体瘦肉比例高、皮薄、肉嫩、味道鲜美、鬃毛粗长等优良性状 ,深受我区藏民族的喜爱。藏猪在我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河谷区和藏冬三江中游流域高山深谷区。特别是在西藏林芝地区分布尤为广泛 ,是该地区农牧民饲养的主要家畜之一。关于在藏猪中寄生虫流行的情况至今未见详细报道。摸清分布于我区这一高原型原始猪种寄生虫的流行情况 ,对于保…  相似文献   

16.
旨在通过获得和对比若尔盖地区藏猪mtDNA D-Loop高变区的部分序列,为该地区藏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本试验收集了若尔盖地区9个乡镇共80头藏猪耳组织,以甘南州藏猪mtDNA D-Loop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测序技术获得了80条核苷酸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藏猪mtDNA D-Loop高变区(435 bp)的A+T含量(56.46%)明显高于G+C含量(43.54%),存在碱基偏倚性现象;在80条长度为435 bp的序列中,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鉴定了1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度(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881、0.004 66和2.028,其中Hd、Pi和k在降扎乡藏猪群体中最高,Pi和k在占哇乡藏猪中最低;共享单倍型8个,特有单倍型9个,且若尔盖地区不同藏猪群体间特有单倍型数差异较大,其中,降扎乡藏猪的特有单倍型数量最多,占单倍型总数的17.65%(3/17);Hap_1和Hap_15单倍型是4个乡镇(降扎乡、益哇乡、热尔乡和冻列乡)群体的共享单倍型,表明这4个乡镇藏猪群体存在两个共同的母系祖先单倍型。若尔盖地区藏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 66,其中降扎乡和冻列乡藏猪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06 90,包座乡和益哇乡藏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2 16;构建的NJ分子系统进化树将若尔盖地区藏猪分为2支,而加入中国地方家猪、野猪和引种猪后,若尔盖地区藏猪在进化树中比较分散,说明该地区藏猪母源血统遗传复杂,彼此之间基因交流多。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若尔盖地区藏猪比西藏林芝、山南、日喀则、甘孜州、阿坝州藏猪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受到人工选择强度低,应强化对若尔盖地区藏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比较巴克夏猪、藏猪及巴藏杂交猪同体重下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以确定杂交对藏猪的改良效果。选用初始体重在3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各16头,公母各半,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对率先达到11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进行屠宰,待巴藏杂交猪和藏猪达到110 kg左右时再分别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能以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巴藏杂交猪瘦肉率高于藏猪(P<0.01),巴克夏屠宰率和眼肌面积高于藏猪(P<0.05);整体来看巴克夏猪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均没有出现PSE肉和DFD肉,测定的全部指标处在正常优质猪肉品质范围;巴克夏猪肉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含量低于巴藏杂交猪(P<0.05);巴克夏猪肉中亚油酸含量高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P<0.01),藏猪猪肉中油酸含量高于巴克夏和巴藏杂交猪(P<0.01)。由此可见,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均属于优质猪肉。巴克夏猪在杂交改良中是优秀的父本,是拥有着高瘦肉率眼肌面积以及高亚油酸的优质猪肉品种,而藏猪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培育出的巴藏杂交猪进一步改善了肉品质,但仍有待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18.
目前消费者对藏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是藏猪养殖的现状,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养殖以及高产品种(系),藏猪产业发展迟缓。就藏猪健康养殖技术展开综述,以期为高海拔藏区藏猪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22-2226
对藏猪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Dnmt3a、HIF2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大约克猪为对照,采用荧光法测定藏猪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与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基因在藏猪睾丸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藏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0.392 9±0.099 2)%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0.901 7±0.146 7)%(P<0.05);藏猪睾丸组织中Dnmt3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071 6±0.036 6)%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睾丸组织中Dnmt3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987 8±0.137 0)%(P<0.05);藏猪HIF2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158 8±0.066 1)%也显著低于大约克猪HIF2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1.2930±0.0756)%(P<0.05)。通过对藏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该组织中Dnmt3a和HIF2α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存在线性正相关,R2值分别达到0.846 3和0.917 4,这将为藏猪睾丸低氧适应性的DNA甲基化机制及藏猪的分子育种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5,(5)
鉴于川藏公路沿线的旅游人士较多和拉萨-林芝公路沿线是藏猪养殖较为密集区,了解拉萨-林芝公路沿线藏猪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对沿线居民乃至全国人民戊型肝炎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利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拉萨市、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及林芝县等地12个乡镇藏猪1 440份血清进行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12个乡镇藏猪均有HEV抗体,HE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1.32%,以林芝县的百巴镇和八一镇为最高(51.67%);断奶仔藏猪HEV抗体阳性率在20.00%~35.00%之间,且以林芝县的更章门巴民族乡和八一镇为最高(35.00%);从性别上看,公猪和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08%和35.56%,差异显著(P0.05),且以八一镇公藏猪(63.33%)和百巴镇母藏猪(51.67%)为最高。结论:HEV普遍存在于拉萨-林芝公路沿线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及林芝县等地12个乡镇藏猪各群体中,应重视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