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芸薹属包括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属.为了研究白菜型油菜与其近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后代的遗传特征,采用剥蕾去雄和人工授粉方法进行小白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AACC×Ac Ac以及小白菜与黄芽白不同栽培种间杂交Ac Ac×Ah Ah,并分析杂种后代的表型、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等遗传特征.结果表明,AACC×Ac Ac杂交组合杂交授粉亲和性差,在授粉后出现胚发育夭亡现象,以较低的比例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表现出生物产量高、生命力旺盛、生长势较强等特点.杂交组合Ac Ac×Ah Ah获得杂种后代的比例较高,杂种后代植株较矮小.AACC×Ac Ac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单价体、不均等分离等异常现象出现,与之相应其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也较差.Ac Ac×Ah Ah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正常,所有染色体都形成二价体,后期I染色体也是均等分离,因此花粉育性好,结实率高.芸薹属杂种后代合成及其遗传特征研究有助于芸薹属栽培植物遗传资源拓展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2.
几种白蚁种间竞争与种内相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林地挖巢获得的几种白蚁,按照一定比例配置于同一培养皿中观察其相容情况,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种间斗争中,4种白蚁争斗性强弱依次可表现为:长泰乳白蚁>黄翅大白蚁>囱土白蚁>长长翅散白蚁。对于同种不同巢群的个体,黄翅大白蚁种群的 体间能够良好相容,并巢合群完全可能成为其实现种群繁衍的第三种自然演替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芸薹属植物芥菜型油菜和白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正反杂交后子房的离体培养,通过离体子房培养获得的杂种种子经MS培养基诱导成苗,获得了芥菜型油菜与白菜的杂种F1代植株,表现出杂种优势;通过细胞学的方法,鉴定了杂种F1幼蕾体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为母本芥菜型油菜(2n=36)和父本白菜(2n=20)的单倍体染色体数之和;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常规杂交后,经离体子房培养获得了“胚性芽”,确立了植物胚挽救的另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从南到北,从热带到溫带,蘊藏着极其丰富的茶树品种資源,为引种創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以来,对茶树良种的需求十分迫切,各地进行了許多引种工作,其中引种較广泛的品种有:云南大叶种、祁門槠叶种、鳩坑大叶种、安化云台山大叶种、乐昌白毫大叶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饒平水仙及紫阳槠叶等等。  相似文献   

5.
当马尾松与几种常见的阔叶树种,如枫香、拟赤杨、闽楠,发生混交后会产生哪些反应?通过研究发现,混交对这些林木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混交,树木在高度、胸径方面的生长量都大于混交前的马尾松纯林和阔叶树纯林。而混交后的林分生物量也均高于混交前的纯林。在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凋落物量方面,混交林均高于混交前的纯林。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水稻芽种直播机排种性能良好的槽孔形状、槽孔螺旋角、槽轮工作转速,运用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对半圆形、"V"形、梯形、钩勺形4种槽孔槽轮排种器的排种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槽轮槽孔形状为钩勺形、槽孔螺旋角为13.46°、槽轮工作转速为21.09 r/min时,排种器排种穴径合格率为96.37%,穴粒数合格率为95.43%,伤芽率为6.54%,可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7.
万寿宫与番薯西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自明末引种番薯后,经过近50年左右的发展,至清康熙中期,人口极度过剩,湖南和西南地区地多人少,便于种植番薯,于是便成为江西移民的天堂。在异地他乡,江西移民们为了团结互助,为了淡化乡愁,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于是普建万寿宫。一个万寿宫就是一个江西同乡会馆、一个江西移民点。本文根据这些万寿宫建立的时间、分布的状况,揭示明清时期江西移民对西南开发贡献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孙淑云 《新农业》2005,(4):38-39
为了获得优质和高产的甜菜种子,必须根据甜菜种根生长特点,采用科学的甜菜繁种与采种技术。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一、草种类型的选择 基本原则是依据市场需要和草种生物学特性进行选择。根据静乐县特殊的区域特点,一般选择草种属冷季型的,如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紫羊茅、剪股颖等。  相似文献   

11.
<正>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1)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2)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胡椒野生近缘种蒌叶Piper betle L.作砧木、胡椒Piper nigrum L.栽培种Kuching作接穗的嫁接技术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胡椒栽培种与胡椒野生近缘种嫁接亲和力强,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植株主蔓粗壮,生长迅速,生态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河蟹,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其适应性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生长环境要求易于达到。苗种是养殖河蟹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苗种是河蟹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常蟹种与性早熟蟹种的形态区别则是鉴别河蟹苗种质量、获得高质量苗种  相似文献   

14.
沈霞  余胜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0-5401
[目的]探讨在灰树花生产中使用液体菌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使用液体种与固体种灰树花的菌丝活力和栽培产量。[结果]将液体菌种、麦粒原种接入在栽培袋培养基,液体种萌发速度和菌丝长势都明显优于麦粒原种。与固体种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培养原种的平均满罐时间提前了15 d,其栽培袋的平均满袋时间提前17 d,平均出菇时间提前了9 d。使用液体菌种可使整个培养周期缩短25~35 d。使用液体菌种、麦粒原种的灰树花栽培产量有明显差异,使用液体种的袋均产量比固体种高13.8 g,其生物学效率提高6.9%。[结论]在灰树花的工业化生产上,使用液体菌种能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建阳小湖乡葛墩村的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林木径级的变大,红楠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变小,红楠的种内竞争强度与伴生树种细叶青冈比较而言更弱。红楠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细叶青冈>红楠种内>拟赤杨>枫香>木荷。竞争指数与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并可模拟和预测红楠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从预测结果可知,当红楠胸径达到15cm后,竞争强度明显变小,且变幅较小。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利用黑芥抗病基因进行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采用胚培养方法克服种间杂交生殖隔离障碍进行黑芥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以2.5%~5.3%的频率获得了以黑芥为母本、甘蓝型油菜为父本的4个杂交组合的三倍体杂种;以0.4%的频率获得了以陕油5号为母本、黑芥为父本的三倍体杂种,并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进行了杂种的鉴定.通过秋水仙碱处理三倍体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了相应的双倍体杂种.三倍体杂种主要性状表现出双亲的中间型,花粉无育性.经染色体组加倍所得的双倍体与相应的三倍体相比表现出生长旺盛性特点,花粉育性得到一定恢复.双倍体的获得为进一步将黑芥抗病基因引入甘蓝型油菜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平菇液体种与固体种使用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平菇液体种与固体种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液体种培养原种比用固体种提前14d长满菌瓶,培养栽培袋提前13d长满菌袋,且每袋产量平均高出0.18k,生物学效率提高15个百分点,说明液体种比固体种在繁殖原种和栽培袋时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谷子播种机械化程度不高,出苗后间苗用工量大的生产实际,提出利用气力式精量排种器,以实现种子精少量播种,并适度重播的目的。分析确定了谷子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参数,试验研究了型孔结构、负压、转速对排种器吸种和排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种盘型孔选用直孔或锥孔,均可实现适度重吸,孔径1.2 mm、锥度30°的锥孔的适度重吸效果最佳;当正压区压力值为200 Pa,负压区压力值为1 800 Pa,转速为20 r/min时,吸种稳定性变异系数小于5.47%;当正压区压力值为200 Pa,负压区压力值为2 200 Pa,转速为24 r/min时,种子合格穴数可达95.7,重穴数低于11,种子粒数变异系数为6.98%,每穴种子粒数均在1~6粒。发芽试验表明,经排种器排出的种子发芽率在93%以上,与未处理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可用于谷子种子的实际播种。  相似文献   

19.
项目脱脂米糠麸皮双飞粉玉米粉承载性能优良优良差差分级情况不易分级对微量矿物质元素易分级易分级易分级对预处理要求不需要干燥、粉碎不需要干燥、粉碎营养成分与配合饲料接近与配合饲料接近含钙较多与配合饲料接近成本低低最低低适用范围各类预混料载体除矿物微量元素外,大部分预混料载体只可作为微量矿物元素稀释剂只能在厂内应用,不可作为商品预混料载体几种载体与稀释剂性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油菜和黑芥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并结合胚培养合成了A、B、C三基因组杂种。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B基因组染色体以0.41~0.90的频率形成同配二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以4.25~5.94频率形成二价体,B基因组与A、C基因组间形成异配二价体的频率在0.96~1.65之间,B基因组与A、C基因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分离极不规律;B基因组染色体分离表现为多样性,2∶6极端分离方式以19%的比例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非四分孢子都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极端异常的减数分裂是导致花粉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