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参,又名地笋、地藕、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参亦菜、亦药,春夏采其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均可,晚秋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炒食、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野菜珍品。地参全身都是宝,地上部分的茎叶作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数茬。晒干为常用中药(泽兰),具有降血脂、养气血等功能。地下部分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地参作为蔬菜,适合大众口味.保健功能明显。  相似文献   

2.
地参因其形状,营养可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在中药材中又叫泽兰,学名Lycopus lucidusturcz,别名地瓜儿苗、野环参、冬参、地笋、地藕、银条菜,民间也叫地流,为唇形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兼用,全身都是宝。地参的开发在全国正悄然兴起,人们对它的营养成分、食用价值、药效功能及开发效益的认识越来越深,因此,种植地参前景广阔,商机无限。一、主要特性1.植物学特性地参株高5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多,叶片披针形,互生,花期7~9月,花簇生于叶腋处,成轮状聚伞花序,小花唇形白色,地下大量横走生长的白色肉质根茎手指粗、鸡爪状、多环凹,其…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黑龙江)》2013,(12):260-260
近年来,山东省一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的一种药食兼用植物…地参,以其营养独特、性能显著、种管粗放、效益丰厚、市场巨大而受到各地种植户的青睐,成为增收致富的好品种。地参,已有数百年历史,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条件恶化以及农药的大面积的使用,传统地参早已面临绝迹。现在栽植的地参是山东省郓城绿思源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历时多年从传统地参中优选提纯、无性繁殖壮大的一个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长势强壮、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地参可做菜、煲汤、涮锅、油炸、蜜饯、炖肉;可入药:中药典籍记载其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之功效。宋.《嘉佑本草》载:产妇可作蔬菜食,佳。《中华本草》详细介绍地参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可泡酒、泡茶保健养生。经现代医学研究考证:地参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  相似文献   

4.
地参,又名地笋、地藕、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采其嫩茎食用,晚秋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可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它全身是宝,茎叶作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数茬,晒干后为常用中药泽兰,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地下部分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蔬菜食用,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地参作为蔬菜,适合大众口味,保健功能明显,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人参和西洋参的连作障碍一直是困扰长白山区参业持续发展和森林生态保护的重大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问题之一。多年来,针对这一重大问题,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文中在分析目前参地开发和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现状、人参和西洋参忌连作的可能因素、参地开发的林分条件、现有参后地地形条件及参后地生态恢复的长期性等基础上,提出了以地形条件为基础的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模式,包括较陡坡地模式、缓坡地模式和岗平地模式;提出了目前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急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制定合理的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总体规划、参后地还林与再利用政策的调整、提高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的科技含量,以及充分探讨和研究参后地6~10年轮作制的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6.
地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大理州和丽江市等地,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地参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免疫调节及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物学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地参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及地参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以期为地参多糖在医疗卫生、化工制药、饮食保健等领域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参酸奶发酵工艺及抗氧化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地参酸奶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地参汁浓度及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剂用量和发酵时间对地参酸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最好的酸奶最佳制作工艺为100 g牛奶中添加1∶25的地参汁9 g、白砂糖7 g、发酵剂0.10 g,发酵时间9 h,此时酸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67.89%,对DPPH清除率达44.80%,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44.89%,抗脂质活性87.43%,酸奶的感官性状良好。该产品拓展了地参的深加工通道,同时为地参酸奶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洪悦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6):26-27,102
辽东山区具备林下参栽植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林下参产业优势明显.该文结合当地实际,从选地、选种催芽、播种、播后管理、病虫鼠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对辽东山区林下参栽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林下参生产.  相似文献   

9.
论农田栽参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栽参与山上伐林栽参相比,有以下几方面优越性: 一、农田栽参是解决参林矛盾,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先进栽培制度桓仁县广大参农从1959年开始就搞农田栽参试验。一方面搞平地栽参;一方面搞老参地还林。在保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参林轮作”和“参粮轮作”。由于注意生态平衡,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不仅粮食生  相似文献   

10.
以地参多糖损失率、蛋白去除率和色素去除率为测定指标,筛选地参多糖脱蛋白、脱色的最佳方法,并对精制总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多糖脱蛋白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为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经该方法处理的地参多糖提取液,蛋白质去除率为(80.28±0.98)%,多糖损失率为(9.67±0.97)%;活性炭脱色法为地参多糖的最佳脱色方法,用终浓度为1%的活性碳对地参多糖水溶液进行脱色,脱色率达到(91.56±0.87)%,多糖损失率为(8.39±0.74)%。抗凝血试验表明,地参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凝血活性,能延长人体血浆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PT(凝血酶原时间),对TT(凝血酶时间)无影响。实验结果可为地参多糖纯化及活性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范仲先 《新农村》2006,(11):14-14
地参在中药材里又叫泽兰,别名地瓜儿苗、野环参、冬参、地笋、地藕、银条菜,为唇形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兼用,全身都是宝。1·主要特性(1)植株特性地参株高5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多,叶片披针形,互生,花期7~9月,花簇生于叶腋处,成轮状聚伞花序,小花唇形白色。地下部分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吉林人参种植特点和参地机械化整地作业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畦床开沟步道机,并对主要工作部件参数进行了设计和计算.试验测试表明,本机具符合人参种植农艺要求,具有旋耕碎土、开沟步道功能和结构简单、操作灵巧方便等特点,可一次性实现人参、三七等多种作物的畦床开沟步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金陵 《农村新技术》2009,(12):35-35
地参属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地参种茎的储藏方法直接关系到地参的出苗率。储藏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提取地参三萜酸工艺,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地参生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地参三萜酸,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三萜酸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地参三萜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 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以抗坏血酸(Vc)作阳性对照。【结果】 4个因素对地参三萜酸提取效果的影响排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乙醇体积分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料液比和提取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地参三萜酸提取影响不显著(P>0.05);地参三萜酸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0 h、乙醇体积分数为95%、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地参三萜酸提取量为1.9431 mg/g,与理论值(1.9440 mg/g)差异小。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地参三萜酸对DPPH·、 ABTS+和·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7.46%、97.57%和46.78%,虽然均较Vc清除率低,但仍具有抗氧化活性。【结论】响应面优化法提取地参三萜酸方法可靠,地参三萜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开发功能性产品。  相似文献   

15.
虫草参为唇形科草本植物,株高50~70厘米,又叫地参、地蚕、草石蚕。其地下匍匐茎生长许多长5~6厘米的肉质环形参,形似虫草,粗如手指,洁白脆嫩,营养丰富。既可炒食、油  相似文献   

16.
地参属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地参种茎的储藏方法直接关系到地参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臭参的特征特性,并从选种、选地整地、催芽、种子消毒、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移栽、采收等方面总结臭参栽培技术,以为广泛推广臭参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供求信息     
地笋,又名大草石蚕、地藕、银条菜、甘露子、泽兰和地参等,唇形科地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菊科泽兰不是一种植物,差别很大。大约20~30年前,广泛被我国人民食用,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地下膨大的洁白色的匍匐茎(因形状口味如小型竹笋故名地笋)鲜食或炒食,或作酱菜等,口味堪称野菜珍品。地笋除作蔬菜食用外,地上部分夏秋采收干燥后为常用中草药,名为泽兰,(参见《中华本草》1609~1612页)地下部分干燥后入中药名为地参,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权威资料记载,食用地笋有防癌抗癌作用,开发价值极高。近年来由…  相似文献   

19.
藏药薄叶鸡蛋参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薄叶鸡蛋参是一种藏医传统习用药材,自然生长生物产量低,仅依靠其野生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受薄叶鸡蛋参特殊生境和栽培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薄叶鸡蛋参人工栽培较少。本文介绍了薄叶鸡蛋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并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薄叶鸡蛋参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薄叶鸡蛋参野生资源保护及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参,又名地笋、地藕、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它全身都是宝,地上部分的茎叶作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数茬,晒干后为常用中药(泽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