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检测孢子丝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探讨孢子丝菌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120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分别给予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30例患者给予碘化钾溶液口服治疗,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总有效率为95.00%,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总有效率为96.66%,碘化钾溶液对孢子丝菌病的总有效率为86.67%.采用E—test法检测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范围为2~256mg/L,0.012~8.0mg/L.结论申克氏孢子丝菌对伊曲康唑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对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较低,但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感染椰心叶甲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田间感病的椰心叶甲虫尸上分离所得病原菌,经逐步筛选获得最优的绿僵菌M etarhizium anisopliaeBM a-9菌株.其菌落生长率为6.14 mm/d,平均产分生孢子量3.91×109mL-1,孢子萌发率87.32%.1×106mL-1孢子悬浮液处理椰心叶甲时,对3龄幼虫具很强感染力,第3 d平均感染率61%,第8 d平均死亡率97%.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进行捕捉及监测,发现生长季节不同时期孢子捕捉量不同,生长中前期捕捉量高,尤其是玉米播种后20~65 d捕捉的孢子数量占整个生长季节的89%以上,9月进入生长后期,孢子捕捉数量显著减少。分生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自捕捉到孢子后7 d左右田间开始陆续发病。孢子飞散量与气象因子(降雨量、相对湿度、温度)及病情(平均病斑数)相关性较低,但与调查当日病情(平均病斑数)和前7 d内的降雨量之积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楠  屈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17-118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药用其根,具有清热解毒, 祛风燥湿,去虫止痒的功效.用4种提取方法提取苦参根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物对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离体植物患病叶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丙酮粗提物对黑星病、炭疽病病菌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100%;对灰霉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黄瓜离体叶黑星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甲醇粗提物对黑星病、炭疽病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 ;对灰霉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黄瓜离体叶黑星病菌抑制率达50%;对番茄离体叶灰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水提物对黑星病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灭菌水提物不仅不能抑制病菌生长,反而对病菌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犬皮肤病的增多,犬的真菌可传染给人,因此这类病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兽医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学者对犬皮肤真菌病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的改进。在犬真菌性皮肤病中皮肤丝状菌病感染率最高。其中约70%的犬皮肤真菌病是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石膏样小孢子菌占20%,须毛癣菌占10%。1犬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也称为羊毛状小孢子菌,归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小孢子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为亲动物性真菌,可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菌冬孢子在自来水中一般萌发率低,蒸馏水比自来水稍好些.白金铠等对高粱丝黑穗菌冬孢子及吴新兰等对玉米丝黑穗菌冬孢子在糖类中萌发率都较高. 为了明确糖类对不同来源玉米丝黑穗菌冬孢子萌发影响,从而探索其生理性状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于1981年进行试验. 方法应用二十种糖类:木糖、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纤维二糖、乳糖、山梨糖、麦芽糖、  相似文献   

7.
基于FDA-PI双荧光复染法的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孢子活性的检测是病害有效防控的基础。传统的孢子萌发法操作复杂,耗时费力,需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孢子活性检测方法。研究旨在建立基于荧光素二乙酸酯(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荧光复染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的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技术。【方法】通过测定FDA和PI的最佳染色时间和最佳工作浓度,建立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的FDA-PI复染法。为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一方面用FDA-PI法检测已知死孢子比例(0、25%、50%、75%、100%)的茄病镰刀菌样品,分析实测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的相关性;另一方面,经物理、化学和杀菌剂处理后,比较FDA-PI复染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确定了FDA和PI的最佳染色参数,其中PI的最佳工作浓度为3 µg·mL-1,最佳染色时间为4℃处理10 min;FDA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00 µg·mL-1,最佳染色时间为25℃处理20 min。用该技术检测已知死孢子比例样品,各样品实测孢子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9,P<0.05)。经物理和化学处理后,FDA-PI复染法测得的孢子死亡率与孢子萌发法测得的孢子萌发率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R2=0.99,P<0.05)。经杀菌剂处理后,随着药剂浓度增高,对茄病镰刀菌杀灭效果增强。其中,氰胺化钙处理后,FDA-PI复染法和孢子萌发法检测孢子死亡率结果一致;而咯菌腈和多菌灵处理后,FDA-PI复染法检测孢子死亡率略低于孢子萌发法检测结果。【结论】建立了基于FDA-PI复染法和流式细胞术的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检测技术,该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孢子萌发方法,大幅度缩减病原菌活性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对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检测平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其应用于杀菌剂的筛选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豇豆单胞锈菌是引起红小豆锈病的病原菌。为了明确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的萌发条件,以红小豆锈病菌ZXL01菌株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法、温度、光照、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对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的培养方法为水琼脂平板法,夏孢子在水琼脂上2 h即开始萌发,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萌发率逐渐升高,6 h后萌发率趋于稳定,萌发率为75.0%。夏孢子在15~25℃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光照可明显抑制夏孢子萌发。夏孢子在4℃条件下储存360 d后已基本丧失萌发能力,而夏孢子在-20℃条件下储存360 d时仍可保持萌发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辣椒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大豆疫霉菌、番茄叶霉菌、烟草赤星病菌及玉米小斑病菌为供试菌种 ,用 3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蒜提取液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猪胆汁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93.2 2 % ,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0 .94 % ;金银花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连翘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76 .10 % ;L S- 1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 ,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等 10余种中药组成 ,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及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10 0 % ,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1.4 6 %以上 ,在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番茄叶霉及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 90 .71% ,85 .71%和 77.14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茄子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为茄子单倍体育种在生产实践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6个不同基因型茄子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探究基因型、花药预处理、花药壁组织及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茄子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6个茄子栽培品种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诱导频率差异明显,其中,37号和128号品种的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1,下同);6个茄子品种中仅37号品种能形成再生植株,其中5株为单倍体植株,8株为双单倍体植株.茄子小孢子培养必需进行高温(36℃)热激处理,最佳处理时间6d;低温(4℃)预处理不能启动茄子小孢子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但能极大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花药预处理以低温(4℃)处理6d+高温(36℃)处理6d的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达60.0个/花药;花药壁组织与小孢子共培养能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最佳处理时间8~12 d.供体植株在露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极显著高于温室环境条件.[结论]对露地环境条件下种植的37号和128号茄子的花药进行低温(4℃)处理6d+高温(36℃)处理6d,可获得最佳的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组培满天星最佳生根途径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组培快繁满天星移栽成活率低,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条件要求严格等,进行了组培满天星最佳生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茎尖组织培养的新茎,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其生根率达90%以上,较试管培养高16%,较基质扦插高50%;育苗周期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缩短约20d;移栽成活率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分别提高35%、84%。结论: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是满天星最佳生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mg/L6-BA+0.1 mg/L NAA从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率达到95%.以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茎节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25d可以获得无毒快繁苗,繁殖系数为5~6倍.  相似文献   

13.
对荷兰铁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兰铁顶芽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到MS+6-BA 2.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在1/2MS+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扩增倍数(MR值)约2.2倍;将继代培养芽丛中高3cm以上的不定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MS+IAA 0.3 mg/L中,30 d左右生根率达98.2%;炼苗20~30 d后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杨氏金红50号’猕猴桃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以其组培苗的叶片、叶柄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不定芽,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生根诱导的影响,筛选出高效离体再生方式。结果表明:直接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2 mg/L 6-BA+0.2 mg/L NAA,平均褐化率为7.5%,平均发芽率为92.5%;直接诱导叶柄产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2 mg/L 6-BA+0.3 mg/L NAA,平均发芽率为89.17%;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9 mg/L IBA,根扎在培养基内部,平均愈伤组织块直径为1.03 cm,平均生根率为100%,平均根长为3.19 cm,平均生根数量为12.58条,最适开盖炼苗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15.
组培文竹生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竹组织培养的新茎为材料,进行了文竹最佳生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达90%以上,较试管培养高14%,较基质扦插高48%;育苗周期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缩短约18d;移植成活率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分别提高35%和8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与赤霉素(GA3)复配对美国红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为缩短美国红栌组培苗培养周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B5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复硝酚钠+GA3复配液培养美国红栌组培苗,25 d后统计各处理组培苗的单株叶片数、株高、鲜重、干重、生根率及根系条数,分析复硝酚钠+GA3复配对美国红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0.020 mg/L复硝酚钠+30.0 mg/L GA3复配液处理的美国红栌组培苗生长效果最佳,单株叶片数、株高、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CK)及其他浓度处理(P<0.05),其中,分别比CK提高83.3%、71.8%、86.6%和85.8%,生根效果也较优,生根率最高,达95.2%,且根系条数较多,叶片肥厚、健壮,植株长势良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复硝酚钠+GA3复配液浓度与美国红栌组培苗的单株叶片数、株高、鲜重、干重、根系条数和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20 mg/L复硝酚钠+30.0 mg/L GA3复配液,可促进美国红栌组培苗生长,进而缩短其培养周期,加快种苗繁育速度.  相似文献   

17.
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长和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铁皮石斛组培苗接种6个真菌菌株,培养60 d后,接菌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接种GS222、GDB162、GDB254、MLX102菌株的苗平均鲜重增长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α=0.01),接种CLN103、CLX104的苗达到显著差异(α=0.05);接菌苗的各矿质元素(除Zn外)含量也均高于对照。接菌苗的营养根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显微观察到在皮层和中柱组织形成菌丝结等典型的共生结构,表明接种菌株已与铁皮石斛根共生形成了菌根,对铁皮石斛的生长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较明显促进作用。由此可认为GS222、GDB162、GDB254、MLX102、CLN103、CLX104是铁皮石斛优良的菌根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叶朴组织培养初代无菌体系。[方法]通过对不同消毒剂及消毒时间的对比,筛选出能够有效控制小叶朴初代培养的污染率,且不抑制小叶朴茎段萌发的消毒处理。[结果]小叶朴茎段经70%乙醇消毒30 s 2次,再用氯化汞消毒6 min所得茎段污染率低,萌发率高。对于后期出现的真菌污染采用多菌灵作为消毒剂和添加剂,用200 mg/L多菌灵浸泡外植体60 min能有效地控制污染,且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在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多菌灵也能抑制真菌污染,且效果优于多菌灵浸泡处理。[结论]建立了小叶朴组织培养无菌体系,为小叶朴组培苗的增殖和生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台州紫山药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紫山药种苗的快速繁殖。结果表明: 70%乙醇浸泡30 s及84消毒液消毒15~20 min配合使用灭菌效果最好;腋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6 BA+01 mg·L-1 NAA,培养25 d后诱导的芽数最多,平均芽数为158,高度最高,为23 cm;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2 MS+01 mg·L-1 6 BA+20 mg·L-1NAA+002%活性炭,平均生根天数为6 d,生根率达100%,气生根率低,根系长而粗壮;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将试管苗按节切段繁殖,繁殖系数可达30。  相似文献   

20.
小水榕是天南星科的一种热带观赏水草,传统繁殖靠根茎侧芽分株,繁殖速度极慢;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小水榕试管苗的技术还不成熟。以小水榕腋芽为外植体,研究消毒时间和激素水平对小水榕初代培养的影响,探讨小水榕快速繁殖试管苗的快繁途径。结果表明:小水榕腋芽为外植体的最适消毒时间为24min。小水榕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 6-BA0.75mg/L NAA0.15mg/L,其腋芽增殖率最高为14.29%;转入生根培养基的第60天时,生根率为9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