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替诺福韦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诺福韦酯胶囊治疗,均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2组临床疗效、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情况、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G复常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G复常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较替诺福韦酯单独使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活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喹酮辅助常规护肝干预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学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肝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吡喹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分级、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门脾静脉内径和脾实质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A及L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吡喹酮辅助常规护肝干预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可有效延缓肝硬化进程,保护肝脏功能,并有助于改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和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予以恩替卡韦与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Ⅳ、LN、HA和PC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及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淤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护肝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HBV-DNA定量变化、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4、48周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水平和HA、LN、PC-Ⅲ水平明显下降,ALB、PAT水平明显升高,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变化及血清HBe Ag转换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单用恩替卡韦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清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病毒标记物 (HBVM )的影响。方法 :将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作对比治疗 :( 1)清肝颗粒治疗组 (清肝组 ) 3 4例接受清肝颗粒治疗 ,每次 1小袋 (含 10g) ,每日 3次 ,疗程 8周 ;( 2 )对照组 3 0例 ,仅给予一般护肝药物包括肝泰乐、肌苷、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肝功能和HBVM (采用ELISA法 )。结果 :清肝颗粒组对改善肝炎症状和体征以及降低血清ALT有明显效果 ,其疗效较对照组为佳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0 .0 5 ) ;清肝组HBeAg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 2 3 .5 %vs6.7%) ,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 (P >0 .0 5 )。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清肝颗粒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性化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病情好转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磁疗灯照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25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苯海拉明注射液1 mL+维丁胶性钙注射液1 mL注射双定喘穴,同时用磁疗灯照射2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磁疗灯照射疗法能够缓解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理气活血利水方.1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脾超声检测指标.结果:经上述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2.63%,有效率为39.47%,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分别为37.5%,41.67%,79.17%,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缩小脾脏及改善肝脏声像图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氧化苦参碱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24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BeAg,聚合酶链免疫护增法测定HBV-DNA,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36.4%(8/22),HBV-DNA转阴率54.5%(12/22)。血清HA、LN、CIV及PCIII明显降低(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ELITEPR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浆中FIB和D-D含量.结果与健康体检正常组相比,各肝病组FIB含量降低,顺序为急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别不显著,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含量升高顺序为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IB和D-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和D-D可客观地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庚型肝炎( H G)临床、生化和病理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检测血清 H G V R N A,并对22 例 H G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和7 例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 H G 的传播以输血及血制品和注射途径为主;(2)7 例单纯 H G 的临床表现有一定隐匿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 L 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 A/ G、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 T A)的异常程度均明显轻于 H G重叠慢丙肝(9 例)或慢乙肝者(6 例)( P< 0.05);(3)肝组织学示3 例单纯 H G者呈急性轻型肝炎改变,而4 例 H G 合并慢丙肝或慢乙肝者的肝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结论:单纯 H G V 感染的临床症状和肝损害均较轻、预后良好,而 H G重叠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者则肝功能损害可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本院开展的不同模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疗法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6.96%,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存活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研究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健肝消胀丸组和对照组,健肝消胀丸组给予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健肝消胀丸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血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在肝功能改善及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较单独西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颗粒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安福隆)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采用干扰素注射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冲服,10 g/次,3次/d,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60%,HBV-DNA转阴率为76.7%;对照组e抗原阴转率33.3%,HBV-DNA转阴率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可以显著提高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 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1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与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纳入处方总数共206个,共198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白术、茯苓、泽泻、茵陈蒿、甘草、柴胡、黄芪、丹参、鳖甲、白芍;常用的2味药物组合模式38组,3味强关联药物组合5个;因子分析法将药物按其功效进行归类,主要分为6大类。结论 本院乙型肝炎肝硬化体现的主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通络软坚,疏肝健脾,健脾利湿,补益肝肾,温补脾肾,该研究可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