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北京降压0号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入选124例血压状态属非杓型的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分别选用北京降压0号1片和氨氯地平片5 mg,均为1次/d,8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北京降压0号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昼夜变异率0.065±0.0154vs0.131±0.0375(P<0.01);舒张压昼夜变异率0.059±0.0189vs0.137±0.0268(P<0.01)。比较北京降压0号和氨氯地平片治疗8周后收缩压昼夜变异率SBPF>0.10者为69.35%(43/62)vs72.58%(45/62)(P>0.05);舒张压昼夜变异率BPF>0.10者为74.19%(46/62)vs70.97%(44/62)(P>0.05)。结论:北京降压0号不仅能24 h平稳降低血压,而且在改变血压昼夜节律方面,与氨氯地平有类似的疗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昼夜节律由非杓型变为杓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平均脉压(P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2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再以PP≥60 mmHg、脉压<60 mmHg分为2个亚组.结果 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24 h平均脉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PP≥60 mmHg组左室肥厚发生率较PP<60 mmHg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差增大和脉压指数增高导致靶器官损害的机制。方法:对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APP)<40 mmHg、40~60 mmHg和>60 mmHg分为3组;按脉压指数(PPI)<0.35、0.35~0.45和>0.45分为3组进行分析。结果:①24 h APP或PPI与年龄、左房收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峰值APFV和A/E(APFV/EPFV)呈正相关(P<0.01),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峰值EPFV呈负相关(P<0.01),与收缩功能指标无相关关系;②在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面,脉压指数与脉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PPI相关性似乎更好(r值更接近于1)。结论:脉压升高和脉压指数增大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EH患者(硬化高血压组)和5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EH患者(无硬化高血压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h、7:00~22:00(白昼,d)、22:00~次日7:00(夜间,n)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平均舒张压(DBP)和平均舒张压标准差(DSD)。结果硬化高血压组除dSBP、dDBP外的观察指标均高于无硬化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EH患者其24h和夜间平均血压高,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  相似文献   

5.
汪克纯  李家富 《长江大学学报》2006,3(2):219-221,22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差增大和脉压指数增高导致靶器官损害的机制。方法:对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APP)〈40mmHg、40~60mmHg和〉60mmHg分为3组;按脉压指数(PPI)〈0.35、0.35~0.45和〉0.45分为3组进行分析。结果:①24hAPP或PPI与年龄、左房收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峰值APFV和A/E(APFV/EPFV)呈正相关(P〈0.01).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峰值EPFV呈负相关(P〈0.01).与收缩功能指标无相关关系;②在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面,脉压指数与脉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PPI相关性似乎更好(r值更接近于1)。结论:脉压升高和脉压指数增大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壮年糖尿病患者在偶测血压增高之前其动态血压是否已有改变。方法 :对 4 6例 4 5岁以下偶测血压正常的青壮年 2型糖尿病患者 (A组 )及 4 1例健康人 (B组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对各种血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组 2 4 h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各项血压负荷值均高于 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率 A组高于 B组 (P<0 .0 1 )。结论 :青壮年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改变表现为收缩压升高、昼夜节律改变及血压负荷增高 ,提示有早期高血压倾向及可能造成靶器官功能损坏 ,应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Benazepril)的降压疗效.方法服用安慰剂10~14天后服用贝那普利(10~20)mg/d,上午8时顿服,总疗程4周.共治疗观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5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24h血压.结果4周后24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1),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谷/峰比值分别降低54.1%和65.6%.结论贝那普利每日1次投药能有效的控制轻、中度EH患者24h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参数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清晨高血压、血压节律、动态血压负荷等方面对血压参数与高血压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发性高原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共2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IVST、PWT和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LVMI明显低于对照组[(84.5±8.6) g/m2 vs(102.9±9.4) g/m2,P<0.01].结论 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他伐他汀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臂间血压差异的发生规律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用欧姆龙7201型自动血压计测量双侧上臂间血压差异的绝对值,筛选出合并臂间血压差异者,计算检出率和均值,常规进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筛查和上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检出合并臂间血压差异35例,检出率15.9%;平均收缩压差异(12.9±10.2)mmHg,舒张压差异(7.2±4.9)mmHg;男女间差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上肢动脉狭窄4例,发生率11.3%(4/35)。57%合并心脑血管病,82.9%为高危人群。结论臂间血压差异是上肢动脉病变和高血压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的特征及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95例原发性高血压与40例正常人均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测量Q-T离散度(QTd)和改良法校正的Q-T离散度(QTlcd).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41例)的QTd和QTlcd明显大于正常组(40例)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54例).结论:高血压患者的QTd和QTlcd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高血压左室肥厚者的QTd与左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与左室重塑及血管紧张素 (Ang )的关系。方法 :4 2例 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单纯高血压组和左室重塑组 ,2 0例血压正常人为对照组。血清 HGF和 Ang 质量浓度分别采用 EL 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血清 HGF质量浓度与左室舒张末内径 (L VIDd)、左室后壁厚度(L VPWT)、室间隔厚度 (IVST)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4 9,0 .6 4 ,0 .6 2 ,P均 <0 .0 5 ) ,但与舒张压无相关关系 (r=0 .0 39,P>0 .0 5 ) ,而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r=0 .4 6 ,P<0 .0 5 ) ,血清 HGF质量浓度与Ang 亦呈正相关 (r=0 .5 5 ,P<0 .0 1 ) ;左室重塑组血清 HGF、Ang 质量浓度较单纯高血压组高 (P均 <0 .0 1 ) ,单纯高血压组的 HGF、Ang 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 (P均 <0 .0 1 )。结论 :血清 HGF水平与左室重塑及高血压本身有关 ,血清 HGF质量浓度升高受 Ang 改变的影响。 HGF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肾脏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又是高血压累及的重要器官之一。微白蛋白可作为判定高血压病人肾损害进展的可靠指标[1,2],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微白蛋白尿的程度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3,4],因此,常规的降压治疗能否有效、稳定以及减轻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值得探讨。笔者观察了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住院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5.3)岁。根据1999年WHO-ISH公布标准:收缩压在140~179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在90~109mmHg之间,经病史询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的变化,探讨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水平,同时测定血压、血糖、血脂和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并分析以上指标与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的关系.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26±1.22)ng/mL,(17.31±1.26)ng/mL和(13.32±1.31)ng/mL(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24.99±1.36)ng/mL又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单纯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75±1.29)μg/mL,(9.71±1.28)μg/mL和(12.67±1.48)μg/mL(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5.73±1.23)μg/mL又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单纯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的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  相似文献   

15.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联合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组,分别单独或联合使用氨氯地平5m g/d,卡托普利12.5m g/d,疗程4周,并进行血压监测。结果:治疗4周后,3组的血压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以联合治疗组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氨氯地平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于老年高血压较它们单独应用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臂间血压差异的发生规律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用欧姆龙7201型自动血压计测量双侧上臂问血压差异的绝对值,筛选出合并臂间血压差异者,计算检出率和均值,常规进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筛查和上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检出合并臂间血压差异35例,检出率15.9%;平均收缩压差异(12.9±10.2)mmHg,舒张压差异(7.2±4.9)mmHg;男女间差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上肢动脉狭窄4例,发生率11.3%(4/35)。57%合并心脑血管病,82.9%为高危人群。结论臂间血压差异是上肢动脉病变和高血压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8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组,PETCO2分别维持在40~45 mmHg和35~ 39 mmHg.检测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 A组POCD发生率及术后6、24 h、72 h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气腹后30、60 min,A组VT、Ppeak、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均低于B组,而PaCO2高于B组(P<0.05).结论 40~ 45 mmHg PETCO2可减轻神经系统损伤,维持呼吸参数平稳,降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控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口服并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晨峰(MBPS)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临床疗效,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4日-2月23日收治的20例接受HFNC治疗的重型NC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经HFNC治疗后, 7例(35%)患者症状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用P/F表示)改善,继续HFNC治疗; 13例患者(65%)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加重或恶化,改为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或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NC治疗失败组平均年龄高于HFNC治疗成功组(分别为63.30岁和57.76岁).对HFNC治疗进行失败风险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初始呼吸频率、 CD4+绝对值、P/F、治疗前ROX指数(rate-oxygenation index)、 12 h ROX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成功者基线SaO_2、治疗后2 h ROX指数和治疗后12 h ROX指数显著升高(p0.05).对单因素分子中p0.05的因素及基线P/F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基线SaO_2、基线P/F和治疗后2 h、治疗后12 h的ROX指数均不是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们的值越低, 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就越大.基线P/F200 mmHg(1 mmHg=0.133 kPa)时, 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高于P/F≥200 mmHg者. HFNC可用于治疗基线P/F≥200 mmHg的重型NCP患者,而基线P/F200 mmHg或年龄≥50岁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动脉外膜消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5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组(消融组,n=13)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n=12).采用自制的射频消融仪行双侧行肾动脉外膜行环状消融.结果 肾动脉外膜消融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降至正常血压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9±13.0) mmHg vs (165.0±6.7) mmHg,P<0.01).消融组术后心率逐步降低,术后3周下降最为显著,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2.5±26.3)次/min vs (392.5±34.1)次/min,P<0.01].与术前相比,消融组术后3周时左室后壁厚度(LVPM)明显减少[(1.89±0.23)mm vs (2.23±0.25) mm,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周消融组LVPM显著减少[(1.89±0.23)mm vs (2.24±0.21) mm,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消融组肾素活性显著降低[(39.1±9.2) μg/(L·h) vs (20.8±8.8) μg/(L.h),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消融组心肌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217.3±36.4) ng/g vs (153.1±27.4) ng/g,P<0.05),消融组心肌组织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113.5±28.3) ng/g vs (76.3±24.1) ng/g,P<0.05];Masson染色可见消融组心脏心肌间质纤维明显减少,心脏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降低[(8.59±0.78)%vs (10.73±0.86)%,P<0.05].血管紧张素1(ACE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消融组心肌组织ACE1生成减少,而ACE2生成增多.结论 肾动脉外膜消融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重构,交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的抑制可能是改善心肌重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