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林业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4):240-244
从区域分工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吉林省情、林情,通过计算2008—2013年吉林省林业产业的区位商和集中系数,结合各产业产值及比重,选出7个具有较大比较优势和较高集中度、且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养殖业,木制品制造业,第三产业,锯材、木片加工业,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业,人造板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林业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生态认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市场机制, 区域生态系统治理企业(REME)是这一动力机制的关键结点。分工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推导表明, 应建立REME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管理专业化。对区域生态认证机制中REME的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 每个区域只应由1个REME申请认证, 该REME与政府构成代理人-委托人关系, 与其他企业和组织在讨价还价博弈中互利合作。除了通过REC标志使用权转让获利外, REME还应当开辟其他的获利途径以改变风险偏好, 争取在博弈中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毛竹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植物,地理,生态、土壤、气候及森林经理等学科为理论,依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滑动平均数原理,利用微机将我省划分为四个水平适宜区域,综合分析各区域毛竹经营特点,划分出五个不同生产力等级区,并将区划界线落实到乡一级。运用数学模型将我省南北代表山体分划出四个适宜带。同时对各适宜区域(带)进行分区论述,提出了毛竹生产发展方向、目标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东北落叶松,南方杉木、马尾松、栎类和西北山杨5个树种(组)的实测数据,对3种平均生物量转换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假设检验方法,对落叶松和马尾松、2个区域杉木的生物量转换系数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利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生物量转换系数是合适的,阔叶树的生物量转换系数大于针叶树;落叶松和马尾松的生物量转换系数无显著差异,而2个区域杉木的生物量转换系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间系数函数和时间系数函数模型的统计阐述了小兴安岭区域森林群落符合原始自然状态标准。且由于经营活动的程度不同,人工林景观增多和林分密度较小,由北向南形成时间和空间系数函数值占景观斑块数量比例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翁梅 《技术与市场》2011,(12):166-167
就江苏沿海经济保持较快较好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伴随内部的资源抢夺和市场抢夺,是否会产生无序竞争这一议题,利用结构相似度系数和专业化系数从产业整体和产品层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连云港与盐城、南通的产业同构程度不高,而盐城与南通产业同构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与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的关系、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的关系、区域经济分工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三个方面的论述,进一步证实了要彻底防止和有效治理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搞好水土资源的保护,必须加快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在经济发展中来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总体划分与样本构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结合全国生态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并兼顾立木材积表的建模总体划分,提出了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总体划分方案,将全部树种分为34个树种组,全国分为6大地理区域,共划分70个建模总体;通过对已有立木生物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将立木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确定为95%以上,同时根据变动系数分析结果提出合适的建模样本单元数应该在150以上,且要按划定的10个径阶均匀分配,保证每个径阶的样本单元数不少于15个;以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确定了每一个建模总体的样本结构,将样本单元数全部落实到了各省和各级径阶。研究成果可为推进全国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月季微卫星标记的7个遗传相似系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季品种的微卫星标记数据为基础,选择7个遗传相似系数对月季品种间遗传相似度进行计算,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建立相应的系统树.通过遗传相似系数相关性、聚类结果一致性以及拟合优度等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的遗传相似系数在微卫星遗传分析中的适用性.分析数据显示7个系数之间相关系数介于0.726 ~1.000.共表型相关系数rc介于0.85~0.93,表明品种间遗传差异在基于UPGMA方法的聚类树状图中有良好体现.系统树之间的CI.指数范围为0.468 ~1.000,表明采用不同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7个遗传相似系数的S统计值介于16.24% ~ 29.90%,Russel and Rao系数最低,Simple Matching等3个系数S值均大于20%.综合考虑分子标记特点、物种杂合度、Kruskal拟合优度等因素,并结合聚类分析与品种谱系比较结果,研究认为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适用于月季的微卫星遗传分析,其次是Simple Matching系数.  相似文献   

10.
林改在吉林     
《中国林业》2009,(17):F0002-F0002,I0001-I0003
吉林省2007年按照东,中、西区域分布,在1个地级市和3个县(10个县,市,区)开始集体林改试点工作,占全省集体林改面积30%左右。2008年完成试点工作。2009年4月份在全省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具产业的集聚和工业(园)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美琪 《木材工业》2004,18(1):9-11,19
针对中国家具业目前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4个家具工业区的格局。以及近年来这些工业区内企业更加聚集、形成了由产业链构成的工业区的现象,文中指出了中国家具业的工业区应进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要由终端企业、中间企业、服务型企业和中介机构组成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社会系统,此外,还着重阐述了家具协会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个有效运行机制对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生态认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市场机制.具有标本意义的FSC森林认证只是一种特殊区域的生态认证,而普遍适用的区域生态认证体系即区域生态认证(REC)是依据生态-技术-经济模型下的生态、经济、社会指标,对具有一定生态、社会、行政特征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的认证,由专业化的区域生态系统治理企业申请认证以取得REC标志使用权,并通过市场交易向区域内企业和组织转让使用权以实现经营利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正开始进入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新时代,"西三角"经济区各省市自古地脉相连、文脉相通,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阔的旅游合作领域。在探索"西三角"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意义及基础的前提下,提出"西三角"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自治区7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C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西藏200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到结果:从时间尺度看,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直线扩大趋势,相对差异逐年不断减少;从空间尺度看,经济聚集程度高,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本文是黄河源头高原区和甘蒙沙漠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结果,共计4个亚区12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田林网主林带透风系数和疏透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测定农田林网主林带透风系数(o_o)和疏透度(p)35组数据,经统计分析并建立7个数学模型,其中最优数学模型为::o=0.5025—1.6964自+8.4139日~2—8.07089~3。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以鄂西三峡库区为例,建立了包括气候条件、林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生态安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个(区)县中,夷陵区生态安全整体情况较好,巴东县和兴山县一般。库区在水土保持、林种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构建鄂西三峡库区安全的生态系统,保障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江山木业加工中木门产业快速崛起,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门制造基地,并成功打造了"中国木门之都"产业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9.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本文是川渝鄂湘山地丘陵区和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结果,共计9个亚区25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如何建立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的区域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区域经济区的原则,并以此划分了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的经济区:以人造板为龙头产品的区域6个;以纸浆和纸制品为龙头产品的区域2个;以家俱为龙头产品的区域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