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紫外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鉴别白僵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为白僵蚕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研究了紫外指纹图谱技术在白僵蚕鉴别上的应用。将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白僵蚕及健蚕的水溶性提取液、脂溶性提取液和醇溶性提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用白僵蚕的各提取液对小白鼠进行抗惊厥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蚕的醇溶性提取液的紫外指纹图谱可以对白僵蚕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蓝刺头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评价蓝刺头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色谱柱为Apollo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1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4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SPSS 22.0统计学软件和SIMCA-P12.0软件对10批蓝刺头所含总黄酮的色谱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蓝刺头总黄酮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其中8号峰为芹菜苷峰;10批药材相似度较好,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10批药材分为3类;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到引起蓝刺头药材批次间总黄酮成分差异的4个色谱峰。综上,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结果准确、稳定,可为蓝刺头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更好地控制复方黄芪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品质,建立复方黄芪饲料添加剂(compound Astragalus feed additive,CAF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不同批次饲料添加剂指纹图谱,以乙腈-0.1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在254 nm下进行检测.对研究结果进行相似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蜂胶HPLC指纹图谱真伪鉴别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蜂胶的功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着手,测定了真品蜂胶、杨树胶和搀假蜂胶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发现:真品蜂胶含有19个特征峰中的18个特征峰,缺6号峰;杨树胶含有19个特征峰中的17个特征峰,缺7号和11号峰;搀了杨树胶的搀假蜂胶,含有6号峰,而7号峰和11号峰的峰面积显著降低。通过上述HPLC指纹图谱可以对蜂胶的真伪进行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5.
桑叶不仅是养蚕的饲料,也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桑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黄酮类、生物碱类、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等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功效成分,是开发药物或功能食品的天然原料。我国的桑品种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桑叶中的营养与功效成分及其含量同桑品种、植株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区都有关系,桑叶指纹图谱可以鉴别由上述因素造成的营养与活性成分差异,进而科学评价桑叶的药、食用品质。已有研究者采用色谱法对桑叶中的功效成分进行测定,并初步建立了桑叶相关功效成分指纹图谱。本文归纳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3种常见的用于构建桑叶指纹图谱的方法,为今后建立更加丰富、完整的桑叶指纹图谱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建立甜叶菊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测定21批甜叶菊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在甜叶菊提取物的HPLC特征图谱中共标记和确定6个特征峰,经对照品比对确定特征峰1~6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以异绿原酸B为参照峰(S峰),特征峰1~6的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值分别为0.388、0.520、0.534、1.000、1.042、1.091。研究表明,建立的甜叶菊提取物HPLC特征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甜叶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六安瓜片茶叶的历史及优良的品质,并综述了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上的利用,以及六安瓜片茶指纹图谱技术建立的意义。通过前期的研究认为六安瓜片指纹图谱技术可以作为评判六安瓜片茶品质优劣等级的方法,以达到控制茶叶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HPLC指纹图谱在蜂蜜种类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在蜂蜜种类识别和蜂蜜活性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我国开展蜂蜜指纹图谱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概念,概述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孢子虫的RAPD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0个随机引物对家蚕寄生性微孢子虫的分子标记进行了RAPD扩增。结果:60%的引物产生了扩增多态性;随机引物OPG-11及OPH-08等可区分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广州株及浙江株,Nosema sp.MG1和MG2、NI,柞Nb。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作为区分微孢子虫种、亚种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家蚕灰僵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灰僵病(grey muscardine)是一类不常见的真菌病,其病原一直未能确定。从感染灰僵病的家蚕体中分离获得一株棒束孢(Isaria),菌株编号为RCEF197,测定了该菌株的ITS1-5.8S-ITS2 rDNA区域序列,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与一些近似的棒束孢和拟青霉(Paecilomyces)的ITS序列进行比较,该菌株和爪哇棒束孢菌株CBS134.22的相似性为99.8%,在构建的棒束孢属部分种的系统发育树中,该菌株与爪哇棒束孢聚为一类,再结合该菌株具有的淡灰紫色菌落和长椭圆形分生孢子大小等形态学特征,将家蚕灰僵病的病原确定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分析探讨了现阶段利用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缪云根 《蚕业科学》2000,26(2):91-93
从收蚁方法、饲料形状、光照条件等方面研究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结果表明 :不带卵壳收蚁其疏毛率、起蚕率、生长发育进度优于带壳卵收蚁 ;收蚁用饲料以平板状为好 ,有利于蚕的取食和疏毛 ,2龄以后用片状饲料饲育较适宜 ;光线不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而且影响饲料价值。为便于实际操作 ,防止饲料变质和污染 ,保持饲料水分等以黑暗封闭饲育为宜  相似文献   

14.
家蚕现行品种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运用温汤处理方法对 16个现行家蚕品种进行了孤雌生殖研究 ,调查了不同品种的孤雌生殖发生率 ,提出了适合现行蚕品种的诱导条件及使处女蛾自然产下较多的未受精卵再进行诱导的方法 ,并且初步选育了几个孤雌生殖系。  相似文献   

15.
家蚕由于富含高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DNJ、PTTH、MH、T3、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药理活性物质,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简述了当前家蚕幼虫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永珍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9,25(3):163-169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收集到的8 种不同来源的对家蚕有病原性的微孢子虫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其结果:(1) 未见外部形态有特征性差异。(2) 超微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如孢子壁分层、极丝结构、固定板等;也存在相异性,尤其是极膜结构、后极泡的内部构造、极丝圈数与倾斜角、核糖体的数量及排列方式等方面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桑蚕的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雄蚕较雌蚕有较高的生命力和叶丝转化率。近半个世纪来各国学者对蚕的性别控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许多产生桑蚕单一性别后代的方法。作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后,认为俄罗斯科学斯特隆尼柯夫育成的桑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能产生理想的雄蚕杂交后代,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sch基因在家蚕性别控制及单养雄蚕品种选育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朱勇  陈萍  赵天福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1,27(4):253-256
将伴性赤蚁基因导入经济性状优良的实用家蚕品种 ,育成单养雄蚕实用系统纯系夏sch、秋sch ,其经济性状基本达到实用水平。配制的夏芳×秋sch、秋白×夏sch为单养雄蚕杂交种 ,实验室和农村小区试验证明其茧丝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并且可降低雄蚕品种的繁育成本。  相似文献   

19.
优良蚕品种是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为了解全国各重点蚕区推广应用的当家蚕品种的演变,对川,苏,浙三省各年代和全国各省(区、市)当家蚕品种变化及其所占比列进行资料整理。从资料中得知:春用"菁松×皓月"与夏秋用蚕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两广2号)"为目前的当家蚕品种,其饲养量所占比列有望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