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物特征:红火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红火蚁具有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还有具有翅膀的雌、雄繁殖蚁。工蚁体长2.5~4.0毫米,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兵蚁体长6~7毫米,体橘红色,上颚发达。红火蚁有蜇刺,人体被叮咬后会有如同被火灼伤般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2.
红火蚁     
(续2012年第6期14页) 红火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本世纪初传入我国台湾省的部分地区。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主要危害农作物根、茎、叶和果实,当受到干扰时,会蜇刺人、畜。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是一种危险性入侵生物,选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啶脲、氟虫脲)、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吡丙醚)、蜕皮激素类似物(甲氧虫酰肼、虫酰肼)3类6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以毒饵法室内测定其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以400 mg·kg-1昆虫生长调节剂饵剂饲喂红火蚁工蚁1~3 d,部分工蚁出现行动迟缓、呆滞现象,个体间相对分散;9 d后各处理中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12.21%~88.27%。其中,甲氧虫酰肼饵剂处理后工蚁的校正死亡率较高,达(88.27±1.8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LT50较短,为3.3 d;氟啶脲和苯氧威饵剂处理次之,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75±2.99)%和(70.11±1.56)%,LT50分别为4.3和4.8 d。质量分数高于900 mg·kg-1的甲氧虫酰肼饵剂,以及质量分数高于500 mg·kg-1的氟啶脲、苯氧威饵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作用显著增强,工蚁取食3种饵剂7 d的LC50分别为23.689、79.665、99...  相似文献   

4.
采用刻度图示法评价5种杀虫剂处理红火蚁活动蚁巢对工蚁活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蚁净施药1d后工蚁活动性略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变化较小;绿爽处理后工蚁活动性显著下降,5~6 d后降至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红火蚁克星、灭蚁净、晔康3种药剂处理蚁巢后工蚁活动性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弱,第9d下降至很低.建立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指数与杀虫剂处理后时间之间的多个多项式理论模型.考察了红火蚁克星使用剂量与红火蚁活动性关系,得出合适的使用剂量为15~25 g/蚁巢.  相似文献   

5.
测定6种饵料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力最强,花生酱、豆豉鲮鱼次之,每瓶平均诱集工蚁分别达374.00、367.00、142.67和126.00头;在试验设置距离范围内,以离蚁丘外周10 cm处的引诱效果最强,之外则随与蚁丘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同时,诱饵对红火蚁的召集蚁量差异明显,面包、火腿肠召集的工蚁最多,到达最大召集蚁量的时间为60 min,持续召集时间可长达240 min.综合来看,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最好,持续召集时间长,在对红火蚁的防控、监测与防效评价中可选作诱饵.  相似文献   

6.
荔枝园红火蚁和哀弓背蚁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红火蚁发生区荔枝园内的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 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发生较严重的荔枝园,哀弓背蚁和红火蚁种群数量间表现为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 4,而红火蚁发生较轻的荔枝园两者不相关.2种蚂蚁种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竞争系数(α)为0.324 9.在轻度发生荔枝园,气温对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作用最大;而在重度发生荔枝园,气温通过影响红火蚁种群数量进而对哀弓背蚁产生的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是影响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经主成分分析,获得了2个包含3个因子的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5.73%和95.75%,并给出了2个主成分与3因子间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哀弓背蚁工蚁数量与气温(X1)、空气相对湿度(X2)、红火蚁工蚁数量(X3)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5.490 2-0.063 0X1-2.813 1X2-0.003 3X3.  相似文献   

7.
红火蚁是隶属于膜翅目蚁科 的一种昆虫,与我们常见的蚂蚁系 近亲。这种昆虫原产于南美洲的巴 西、阿根廷、巴拉圭。红火蚁的成虫 体长为3-6毫米,头部的线呈倒 "Y"形,大颚具4齿,中胸侧板有刻 纹或表面粗糙。 红火蚁的首次入侵发生于1918 年至1930年之间,入侵地为美国的 亚拉巴马州。红火蚁入侵美国南部 被认为是随贸易发生的,随后通过 苗木的运输,红火蚁迅速扩散到美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火蚁克星─Ⅳ型诱杀饵剂对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及其周边绿化区的红火蚁进行了疫情调查和防控,处理结果表明:2个小区红火蚁疫情达到Ⅴ级,属于严重危害区;另有5个小区红火蚁达到Ⅳ级,属于中度危害区。施药后5 d,蚁丘周围开始出现死蚁,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控效果愈高。施药后7 d,红火蚁蚁丘的减退率为20.31%~33.33%,工蚁的诱集量减退率为46.28%~78.72%。15 d后,蚁丘减退率上升至49.41%~80.0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79.55%~92.34%。药后30 d的工蚁平均减退率、蚁巢平均减退率分别为93.08%、88.64%。施药后6个月,工蚁平均减退率为99.01%,蚁巢平均减退率为98.04%,显著地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入侵生物红火蚁的竞争能力,本文围绕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之间的干扰竞争现象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记录两种蚂蚁之间的攻击级别(攻击级别由弱到强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并运用攻击指数公式与两者之间相对抗的死亡率来评价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在个体与群体水平上的攻击强度。结果表明:个体水平攻击测试中,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的总体攻击级别占比多为Ⅱ、Ⅳ级,并且随着红火蚁工蚁体型大、中、小的改变,Ⅳ级的攻击级别占比逐渐升高,分别为25.00%、45.00%、60.00%;群体攻击测试中,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的数量比例依照5∶1、3∶1、1∶1、1∶3、1∶5进行处理可发现,随着双齿多刺蚁数量的增加,红火蚁的死亡率逐渐升高,当两者数量比例为1∶1时,双齿多刺蚁死亡率为12.00%,红火蚁死亡率为27.33%(t=5.50,p0.01),可见在同等数量比例的对抗下双齿多刺蚁的死亡率低于红火蚁。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双齿多刺蚁对红火蚁的攻击程度较为激烈,该蚁在抑制红火蚁的扩张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成全 《油气储运》2007,(12):22-23
十、蚂蚁的繁殖 蚂蚁属完全变态昆虫。交配:蚂蚁4~9月交配,若温度20℃以上,可全年交配。产卵:交配后8~21天开始产卵,第一批卵200~300粒。约14天经数次蜕皮变成小工蚁。卵、幼虫及蛹形态相近,不易区分。分窝:蚂蚁是群居生活的,以一窝为一个家庭,每到一定时期新生产出一批繁殖蚁,每对繁殖蚁可组成一个新蚁群。  相似文献   

11.
多杀菌素饵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火蚁是重要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防治药剂登记使用。为了明确0.015%多杀菌素毒饵颗粒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试验评价了单蚁巢撒施毒饵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多杀菌素饵剂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药剂被带入蚁巢后,通过交哺作用,导致蚁后、幼蚁及其他工蚁死亡,药后25天蚁丘和蚁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2.00%和92.39%,对红火蚁具有较好的田间防除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红火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2.
红火蚁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利普芬(0.5%吡丙醚)、黑燕(0.15%氟虫胺).1.0%伏蚁腙饵剂、灭蚁威饵剂(0.2%氟虫胺)、0.01%毗丙醚颗粒剂.火蚁-扫清(0.5%硫氟磺酰胺)、灭蚁威饵剂(0.015%多杀霉索)、Advion颗粒诱剂.红火蚁克星Ⅳ型饵诱剂等10种诱杀剂均能在6—16d内基本杀灭蚁巢内的工蚁、兵蚁、有翅繁殖蚁和蚁后,使用方便,对环境安全,且对红火蚁引诱力强,适合红火蚁搬运,均可应用到红火蚁诱杀处理中,是防治红火蚁工作中大范围诱杀红火蚁和个别红火蚁蚁巢处理较理想的诱杀药剂。有机活菌抗菌.驱虫保护剂(喷洒剂).诺威粉剂撤施处理剂.红蚁净撤施处理剂3种药剂处理蚁巢,红火蚁死亡速度快,但劳动强度较大,适宜于红火蚁发生区第一次突击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压低虫口种群。  相似文献   

13.
红火蚁防控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种防控红火蚁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克星(Ⅳ型)饵剂、红蚁净、DuPontTM AdvionTM Fire Ant Bait颗粒状饵剂对蚁巢的防效达到80%以上,火蚁一扫清在补施后达到明显的灭巢效果:红火蚁克星(Ⅳ型)、火蚁一扫清、百利普芬、红蚁净等3种药剂对活动工蚁的防效为85%~97%.防效最佳而且效果稳定,而DuPontTM AdvionTM Fire Ant Bait颗粒状饵剂、黑燕2种药剂也表现相似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我国常见的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大头蚁属(Pheidole)的两个新种.本属的主要特征是:工蚁明显地分为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分类学上主要以大型工蚁为主、小型工蚁为辅.大型及小型工蚁的触角末端的触角棒由3节组成,少数由4节组成.本文描述的两个新种,均由4节触角棒组成.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一种新传入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将红火蚁定为我国入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加以封锁控制。红火蚁是蚁科昆虫,归火蚁属类别。这种蚁最初见于南美洲,然后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Lour.) Hook. et Arn.﹞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致死作用和攀爬能力、行走能力等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水浸土壤处理对红火蚁进行防冶试验。【结果】 羊角拗对中小型红火蚁工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和行为抑制作用。土壤深度 0~1.2、1.2~2.4、2.4~3.6 cm,经 0.5 g 羊角拗叶处理 7 d 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80.00%、60.00%、85.33%,中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37.33%、 34.67%、40.00%;经 1 g 羊角拗叶处理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50.67%、62.67%、88.00%,中型工蚁死亡率 分别为 33.33%、33.33%、40.00%;经 2 g 羊角拗叶处理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90.67%、88.00%、73.33%, 中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18.67%、28.00%、12.00%。【结论】羊角拗对红火蚁中小型工蚁均具有良好的致死作用, 可以明显降低其行走能力和攀爬能力,而且对小型工蚁的杀虫活性和行为抑制能力较中型工蚁更强。羊角拗有 望成为防治红火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了冬季红火蚁Soenopsis invicta蚁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冬季红火蚁蚁群中职蚁占96.3%,职蚁中工蚁比例高达98.7%;幼蚁以幼虫为主,约占60%.1 cm2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和1 cm3蚁丘体积平均蚂蚁数量分别为287和24头.蚁群数量和不同品级数量随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强规律.建立了蚁群总数、各品级数量和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的14个模型.提出了推测单位面积上冬季蚁群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工蚁减退率和活动蚁巢减退率为指标,评价了10%高效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噻虫?氟氯氰、0.1%舒绝杀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防治效果一般;10%高效氯氰菊酯持效性较好、速效性一般;噻虫?氟氯氰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但安全性较差;0.1%舒绝杀蚁饵剂在对活动蚁巢防效和工蚁防效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且使用方法简单,对环境友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红火蚁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中型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作用,为利用植物源药剂防治红火蚁及其他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试管喂养法,探究曼陀罗根、茎、叶、花和种子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毒力及攀爬率、抓附率、行走率和聚集率等行为的影响。【结果】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中型红火蚁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红火蚁死亡率上升,其中以曼陀罗干叶和干花对两种蚁型红火蚁的毒杀效果最好,处理11 d后,干叶和干花提取物处理小型蚁的死亡率分别为98.67%和100.00%、中型蚁的死亡率均为100.00%。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抓附率、攀爬率、聚集率和行走率等行为也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曼陀罗干花和干叶的作用效果最好,处理11 d后,干花提取物处理两种蚁型红火蚁的攀爬率、抓附率、聚集率和行走率均为0;干叶提取物处理小型蚁的攀爬率、抓附率和行走率均为1.33%、聚集率为0,而中型蚁的攀爬率、抓附率、行走率和聚集率均为0。【结论】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两种蚁型红火蚁均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对其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干花的影响力最明显,具有开发成新型绿色环保红火蚁防治植物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红火蚁特性:红火蚁,又名入侵红火蚁,属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害虫。红火蚁的繁殖力惊人,一只蚁后每天可产卵1500-5000粒,蚁后寿命达6—7年。它们可以通过爬行、自然迁飞、随水流扩散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为的方式如垃圾运输、园艺植物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污染、车辆污染等进入其他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