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8月,北安农校蠕虫剖检实习时,在3只鸡的小肠中找到吸虫209条,经鉴定系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 miyag awai)。此种吸虫曾在黑龙江省穆陵、宁安发现过,但对虫体未进行描述,而在北安市是首次发现,特作一报道。一、材料和方法从鸡的小肠中,获得209条吸虫,用巴氏液固定,部分虫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鉴别颚口线虫虫种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ITS-2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建立了这3种颚口线虫的单一PCR和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分别对单一PCR和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单一PCR和多重PCR均能特异扩增出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其片段大小分别为282、358、183 bp,单一PCR对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虫体DNA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2、0.01、0.01 ng/μL。对宫脂线虫、异尖线虫、棘口吸虫以及迭宫绦虫均不能进行扩增。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黑龙江颚口线虫等12条颚口线虫DNA模板进行扩增,经鉴定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的颚口线虫为棘颚口线虫,黑龙江的颚口线虫为日本颚口线虫。鉴定结果与原虫体样本的形态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研究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虫种的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用驱虫康对星湖湿地公园里的丹顶鹤进行全群驱虫,结果只驱出卷棘口吸虫一种寄生虫.经统计,丹顶鹤群感染卷棘口吸虫的比例为67.9% (38/56),全群驱虫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吸虫种类,本文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来源于喜鹊和山斑鸠虫体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1(ND1)基因同源性为99%,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两种鸟的虫体ND1序列归类在同一分支,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强壮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obustum)和弗氏棘口吸虫(E.friedi)。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种鸟的虫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两种鸟之间的虫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所获得虫体与强壮棘口吸虫、弗氏棘口吸虫之间的形态特征,发现这两种鸟体内检出的棘口吸虫均与弗氏棘口吸虫的的形态特征更为相符。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确定感染喜鹊和山斑鸠的棘口科吸虫均为弗氏棘口吸虫,这是弗氏棘口吸虫在国内的首次报道,喜鹊和山斑鸠应为弗氏棘口吸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5.
<正>卷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棘口属的卷棘口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家禽以及鸭科、鸬鹚科、鹭科等多种野生鸟类的直肠和肓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吸虫  相似文献   

6.
剖检福安市麻鸭30只,检得蠕虫11种,总感染率为73.3%。分别为:鸭两尖吸虫23%,楔形前殖吸虫23%,卷棘口吸虫7%,宫川棘口吸虫23%,接睾棘口吸虫3%,似难低颈吸虫3%,细背孔吸虫7%,舟形嗜气管吸虫3%,叉棘单睾绦虫13%,裂刺四棱线虫47%,鸭瓣口线虫20%。群落生态分析表明,优势种为裂刺四棱线虫。两两种间关系中,卷棘口吸虫分别与宫川棘口吸虫和鸭瓣口线虫呈正关联(P<0.05);接睾棘口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和似锥低颈吸虫之间呈负关联(P<0.05)。种群分布型中属随机分布的有卷棘口吸虫、接睾棘口吸虫和舟形嗜气管吸虫,其余8种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在集安市解剖3只散放的当地品种鸡时,发现在鸡的盲肠和直肠内寄生一种淡红色长柳叶状虫体。经鉴定为鸡的卷棘口吸虫。感染强度为1—15条,平均为5条。为了摸清卷棘口吸虫的感染情况,对其饲养的15只鸡,分別采取粪便,用离心沉淀法清洗粪便镜检,15只鸡均查到了卷棘  相似文献   

8.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大庆市犬小肠内采集的吸虫进行鉴定,采用苏木素染色法将虫体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初步鉴定为圆圃棘口吸虫。提取该虫体的DNA,对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ernal spacer region,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析。经BLAST比对,发现与Gen Bank已发表的圆圃棘口吸虫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6%。通过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证实从犬体内分离出的吸虫为圆圃棘口吸虫。  相似文献   

9.
卷棘口吸虫是棘口科的各属吸虫之通称。家禽的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棘口属的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和盲肠。除鸡、鸭、鹅外,猪、猫、家鼠、兔和人均可感染,对雏禽危害较大。虫体呈细长叶状,呈肉红色,体表具有小刺。体长7.6~12.6毫米,最大宽度1.26-1.6毫米。中间宿主为螺蛳、蝌蚪,鹅吞含有囊蚴的中间宿主而被感染。  相似文献   

10.
猪食道口线虫ITS-1和lTS-2 rDNA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另一种为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代表性样品的测序结果表明,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的样品为四棘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四棘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并建立了区分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的PCR-SSCP方法,从而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寄生于畜禽及人肠道中所引起的吸虫病。园圃棘口吸虫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和我国。棘口吸虫首先在日本东京犬小肠内发现,后证实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天津等地区广泛流行[1],但在河北省并未见报道[2]。现将在河北省保定市发现的一例宠物犬感染园圃棘口吸虫病例报道如下。1患病犬的基本信息2016年5月10日,河北省保定市某家养宠物泰  相似文献   

12.
卷棘口吸虫是棘口科的各属吸虫之通称。家禽的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棘口属的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和盲肠,在各地普遍流行,除鸡、鸭、鹅外,猪、猫、家鼠、兔和人均可感染,对雏禽危害较大。虫体呈细长叶状,呈肉红色,体表具有小刺。体长7.6~12.6mm,最大宽度1.26~1.6mm。中间宿主为螺蛳、蝌蚪,鹅吞食含有囊蚴的中间宿主而被感染。  相似文献   

13.
棘口吸虫可以可以感染丹顶鹤。本文介绍了棘口吸虫在我国丹顶鹤中的流行历史、生活史、感染途径、感染动态等,提出了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春季灭螺、定期药物预防,以及定期对粪便进行检测和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控丹顶鹤棘口吸虫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猪食道口线虫ITS—1和ITS-2rDNA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另一种为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代表性样品的测序结果表明,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的样品为四棘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四棘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并建立了区分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的PCR-SSCP方法,从而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棘防E号”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昆明种小鼠经口灌服“棘防E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按简化机率单位法测得“棘防E号”对小鼠的LD_(50)为2 808 mg/kg;LD_(50)的95%的可信限为2 015~3 905 mg/kg,表明“棘防E号”为低毒物质。  相似文献   

16.
对昆明种小鼠经口灌服“棘防E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按简化机率单位法测得“棘防E号”对小鼠的LD50为2808mg/kg,LD50的95%的可信限为2015mg/kg-3905mg/kg,表明“棘防E号”为低毒物质。  相似文献   

17.
1980年在杭州家鸭体内发现一种新的棘口科吸虫,主要特征为头冠上有31枚头棘,其中背棘21枚分上下两列交错排列,大小相等;每边角棘各5枚,虫体狭长,外形呈中间窄两端宽,虫体宽长比例为1:21~26,定名为杭州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angzhouensis nov.sp)。本种与豆雁棘口吸虫(E.anseris Yamaguti,1939)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每边角棘为3枚,虫体外形呈中间而两端窄,宽长比例为1:8~9。与狭窄棘道吸虫(Echinodollfusia stenon,Dollfus,1950)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其头棘43枚,其中背棘35枚,每边角棘4枚,两列头棘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8.
江津市鸭鹅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江津市150只鸭、60只鹅按寄生虫完全剖检法和粪便检查法进行寄生虫区系调查,结果查出寄生虫42种,隶属6门8纲9目14科23属,其中鹅感染的优势虫种是卷棘口吸虫、接睾棘口吸虫和矛形剑带绦虫;对鸭危害严重的为卷棘口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棘沟瑞立绦虫、台湾鸟蛇线虫、台湾多形棘头虫和鸭对体吸虫.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电镜对肝片形吸虫成虫进行了观察。低倍放大见皮棘呈环状排列,从头锥到尾部,从背面到腹面,包绕整个虫体,但口吸盘、生殖腔、腹吸盘、排泄孔周围无皮棘分布。中倍放大见皮棘基部宽,远端窄,有的具齿,齿尖指向尾端。按皮棘的大小及齿的数目,分为大、小、小三型。虫体后部腹面和背面的皮棘较稀疏,在皮棘的周围有由体壁形成的沟和嵴。中倍放大见口吸盘、生殖腔、腹吸盘、排泄孔周围有感觉乳头,口、腹吸盘的唇部较为密集。高倍放大见感觉乳头呈花蕾状,体表及皮棘的背面有许多微孔,体表的微孔可能与体壁吸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蛇四棘食道口线虫线粒体cox1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市四棘食道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四棘食道口线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 X 1.83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3 bp,与GenBank公布的线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分离株与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在98%以上,与其它科线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1%。四棘食道口线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明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四棘食道口线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