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用8头荷斯坦牛公犊,确定饲喂经巴氏消毒的初乳对其血清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的影响。给初生4小时的犊牛饲喂新鲜冷冻的初乳或巴氏消毒处理(76℃,15分钟)的初乳,喂初乳前和喂初乳24小时后采血,分离血清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用免疫印迹分析、快速免疫测定确定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的浓度。结果表明:饲喂新鲜冷冻初乳的犊牛24小时后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均高于饲喂经巴氏消毒初乳的犊牛在24小时后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因此表明:经76℃,15分钟巴氏消毒的初乳影响了蛋白的持续转运与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初乳、常乳、废乳经65℃30min巴氏消毒法、72℃15s巴氏消毒法、100℃瞬间煮沸法处理后,进行营养物理化、体细胞数、细菌数检测和牛乳免疫球蛋白检测。72℃15s巴氏消毒法处理的初乳、常乳、废乳营养物指标最接近于未经处理的乳样指标,体细胞数、细菌数达国标或优于国标,但高于65℃30min巴氏消毒法处理的乳样和100℃瞬间煮沸法处理的乳样。用经72℃15s巴氏消毒法处理的初乳、废乳与不经任何消毒处理的初乳、废乳作饲喂犊牛比较试验,前者在30d内平均日增量、腹泻发生方面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40头新生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试验组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观察期60d,旨在研究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对犊牛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能极显著减少乳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数,减少犊牛被动免疫失败率,改善犊牛腹泻状况,显著提升0~60日龄内的犊牛日增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犊牛的均衡发育。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0头新生荷斯坦牛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组犊牛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测量两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同时观察犊牛腹泻情况,在0、30、60及90日龄测量两组犊牛体尺指标。结果显示,在90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74%和2.33%(P> 0.05),试验组犊牛管围和体斜长分别增加了2.68%和1.41%(P> 0.05),而腹泻率和料重比却分别降低了0.67%和2.40%(P> 0.05)。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复胃重、小肠重及小肠长度的影响不显著(P> 0.05),但显著降低了犊牛复胃重与活体重比(P< 0.05)。综上所述,巴氏初乳对90日龄内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我国犊牛饲养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鉴定我国规模化奶牛场中致犊牛腹泻的风险因素,本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收集国内奶牛场产犊管理、初乳管理、犊牛日常饲养管理和腹泻犊牛治疗的相关信息并从中分析致犊牛腹泻的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受访的57个奶牛场中,犊牛腹泻年平均发病率为22.53%(2.50%~97.50%,分位数:1.0%~80.0%);问卷所得信息经整理分析后展示了受访奶牛场在产犊管理、初乳管理、犊牛日常饲养管理和腹泻犊牛治疗方面的现状;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寒冷季节、初乳采用60℃1 h的巴氏杀菌程序、产圈垫料更换频率低于1次/2周、奶桶消毒频率低于1次/7 d、仅采用口服补液治疗腹泻犊牛均与犊牛腹泻发病率呈正相关;出生2 h和出生12 h进行脐带消毒、产圈垫料更换频率为1周1次、使用独立的产圈、使用初乳折射仪检测初乳质量、由兽医或犊牛饲养员饲喂初乳、以抗生素为主配合口服或静脉补液和以口服补液为主配合抗生素治疗犊牛腹泻与犊牛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本调查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奶牛场犊牛饲养管理现状,分析了导致犊牛腹泻的相应风险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犊牛饲养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护理应去除口腔、鼻孔内的粘液,擦干体表的粘液。对脐带进行消毒,犊牛出生后立即用5%~7%的碘酊来消毒,然后每次喂初乳时消毒一次,第二天、第三天各消毒一次。产牛和犊牛要在半小时后分开。对健康母犊牛打耳标,犊牛出生后立即打耳标并记录产犊信息。另外,还需对新生犊牛进行称重并记录。2饲喂初乳的饲喂,犊牛出生后13小时以内必须最少喂完6升初乳,温度38~39℃。饲喂初乳步骤为犊牛  相似文献   

7.
11日龄犊牛的喂养 断脐、擦洗、称重、打耳号(产后24小时)、做好犊牛健康检查,建立犊牛档案,将犊牛在产后24小时从产房运送到犊牛舍内喂养。首先,喂初乳,挤出初乳,按挤奶程序进行挤奶,并判定初乳是否为好奶,凡是奶汁异常者不能作为初乳喂犊牛,需喂其他母牛的优质初乳。犊牛出生后30分钟内喂第一次初乳,出生第六小时、出生第12小时各喂一次初乳。其次,夏季奶的温度37.5~38.5℃,冬季38.5~39.5℃。产房饲养员在饲喂前必须严格测温后才可饲喂犊牛。视犊牛的个体大小、强弱有所区别,一般第一次喂量为1.5-2.0千克,第二次喂量为2千克,第三次喂量为2千克,以保证犊牛能吸收母乳中足够的免疫球蛋白。用奶瓶或胃管喂奶,若因犊牛体弱,吃奶太慢或因犊牛头数多而喂初乳人员少时,为尽快使犊牛吃上初乳,可用胃管灌服初乳。每喂完一头犊牛,对用过的胃管要用消毒液消毒,或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再喂第二头。1日龄犊牛在犊牛舍的犊牛笼内喂养,犊牛卧床及运动场均应铺软草,厚度不得低于3厘米,防止犊牛因站立不稳而发生摔伤,垫草要保持干燥、清洁。凡被粪尿严重污染的垫草都要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饲喂犊牛的初乳是否需要进行巴氏杀菌,一直是奶牛业的重要话题。测定表明,40%~90%用于饲喂犊牛的初乳中所含细菌总数都超过了最小允许量,即细菌总数为10万CFU/mL,大肠菌群数为1万CFU/mL。  相似文献   

9.
初乳制成酸初乳喂犊牛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牛分娩以后5~7d所产生的乳叫初乳。在通常情况下,尤其养奶牛过程中,母牛与犊牛隔离饲养,其所产初乳犊牛吃不完,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酸败,造成浪费和污染,对养牛很不利。如将初乳制成酸初乳,会得到很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犊牛腹泻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发病原因复杂,如不加以科学防治,会危害犊牛健康和生命,给养牛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下面笔者把临床多年经验介绍给养殖户朋友,希望给养牛户带来借鉴。1 犊牛腹泻原因1.1 管理因素犊牛出生时,脐带消毒不严格,饲喂初乳时间和次数不够,初乳质量不合格,饲喂用具清洁消毒不好,哺乳母牛乳房消毒不严格。1.2 营养缺失1.2.1 新生犊牛维生素C缺乏,母牛饲养单一,没有添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发酵初乳饲喂犊牛,已在许多国家普遍应用,国内一些奶牛场多年来采用此技术也收到了显著成效。为充分利用初乳,节约商品奶,减少犊牛疾病,降低犊牛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奶牛经济性能,在上级业务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和有关奶牛场、奶牛小区及奶农户的配合下,本市有关科研推广人员先后对个别奶牛场、户、小区的奶犊牛进行了发酵初乳饲喂犊牛试验。现将发酵乳培育犊牛的试验效果加以介绍。1发酵初乳材料准备及制作将新鲜混合初乳用消毒纱布过滤后倒入大口无毒塑料桶内(容积50升),及时盖上桶盖(奶不能盛得太满,防止发酵后溢出),放入室内,每天…  相似文献   

12.
奶牛犊牛的饲喂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牛从初生到6月龄,是奶牛的产奶持续高产的基础,这时期犊牛的生理机能处在急剧变化阶段,组织器官尚未充分发育,机体抗病力差,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力不强,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终生的生产性能。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生长发育不良,往往感染疾病,甚至死亡,所以应加强犊牛的饲喂与管理。1消毒首先应在犊牛产下后,立即用碘溶液消毒其脐眼,24小时后再进行一次消毒。2及时喂足初乳新生犊牛出生后半小时内就应喂给初乳。初乳是指奶牛分娩后最初7天所分泌的乳汁,其营养物质丰富,并含有免疫物质,可提高犊牛对疾病的…  相似文献   

13.
<正>犊牛腹泻易造成初生犊消化道内有有害细菌。大多数犊牛腹泻是因为吃了不洁的乳汁引起腹泻的,因此我们第一步就首先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奶牛犊一般不让犊牛自行吸吮母乳,所以挤初乳和放初乳的容器一定要卫生,挤初乳时洗净乳头,挤时头两把把奶丢掉,然后挤在消毒好的容器里。  相似文献   

14.
犊牛为牛群的基础,提升犊牛成活率意义重大.文章汇总犊牛成活率提升的饲养管理建议,自重视泌乳母牛管理、搞好日常消毒管理、精心管理好犊牛、出生后犊牛及早补食初乳、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等几方面进行重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猪瘟疫苗超前免疫过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犊牛单笼饲养每个犊牛占1.2m×1.2m的犊牛笼或牛栏单独饲养,优点是①犊牛相互不舔吮,避免脐炎、下痢等传染病发生。②便于消毒。③便于观察个别犊牛的精神、食欲、粪便等情况。④方便喂奶、喂料、饮水等,可有效预防犊牛病的发生,使死亡率降到4%以下。2科学饲养、喂足初乳犊牛出生后半小时内,尽早让犊牛一次性吃足初乳2升,大多初产母牛1~3天与小犊牛同室饲养。初乳自由吮吸喂养,一方面使犊牛及时充分吃上初乳,获取最大限度的免疫物质,另一方面能够刺激母牛产奶性能更好地发挥。对弱犊要精心管理,辅助其吃好初乳,前3天1日2次,1次2升,满足犊…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农村养牛户在犊牛培育过程中因管理粗放、不科学,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断奶体重也偏低,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在饲养肉用繁殖牛过程中,能不能培育出健康的犊牛是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1犊牛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到足够初乳刚出生的犊牛没有免疫力,只有犊牛吃到初乳后,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透过肠壁以未消化的完整状态被吸收,才发挥免疫作用,但是犊牛出  相似文献   

17.
获得健壮犊牛及提高其在以后培育过程中的存活率,不仅取决于妊娠母牛的日粮营养价值和全价性,还取决于犊牛出生后发育期的许多条件。初乳喂量对新生犊牛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有关犊牛初乳喂量的意见不一致:不限制初乳喂量;严格定量饲喂,每昼夜5—6升;犊牛应经常喂以初乳,但喂量要小。作者在下列条件下研究了初乳喂量对犊牛健康的影响:出生后头几天喂给2.5—3升/日初乳的犊牛,初乳喂量不按犊牛体重计算。分析犊牛对不同初乳喂量的反应所得的结  相似文献   

18.
科苑采撷     
犊牛初乳的饲喂技术 ①饲喂方法.如果用奶桶喂初乳时.一般是人将手指伸在奶中让犊牛吸吮.不论用什么工具喂奶都不得强行灌入.在初乳期每次喂乳1~2h后.应饮温开水进行补水。⑦饲喂量应根据小牛体质量的不同.每次所需的量不同.在24h内应喂3~4次.每次饲喂量不能超过犊牛的胃容积。③饲喂用具的消毒.饲喂初奶可用清洁的奶瓶或奶桶.所有容器在使用前后必须彻底清洁消毒.切断细菌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提升犊牛成活率的饲养管理,提出了重视泌乳母牛管理、搞好日常消毒管理、精心管理好犊牛、出生后犊牛及早食用初乳和犊牛常见疾病预防几点建议,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1败血性大肠杆菌病 犊牛舍或围产舍因消毒不及时,导致犊牛接触大量的败血性大肠杆菌。犊牛不能获得足量的高质量、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的初乳。环境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过大,脐带消毒不严格,不及时,初乳温度不合理导致免疫球蛋白获取不足都可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