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桑叶全程消毒是蚕种繁育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在原种繁育中比较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与桑叶不消毒的微粒子病"毒率"发生情况,调查桑叶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桑蚕原种繁育生产中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能很好的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毒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溶液喷消桑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常规全程漂白粉液消毒桑叶作为对照,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以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的原种为供试蚕品种。试验结果显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共计398盒全部为无毒种,而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共计1 094盒,其中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2015年秋蚕期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除健蛹率、全茧量略低于对照区外,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3.03%、1.04个百分点;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系数比漂白粉液处理区略有提高,且防微灵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而使蚕感染 病的一种毁来性传染病,自1995年秋以来,该病在德清蚕区有所蔓延、扩散,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危害。宵仅影响蚕种计划的安排,而且威胁蚕桑生产的安全和蚕种的生存发展,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为此,我们在总结各场近年来防微经验教训及学习兄弟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防微”技术,即采取以桑叶全龄浸渍消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下面就桑叶浸渍消毒对微粒子病防治的效果及有关标准和注意问题,谈谈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姚新弟 《中国蚕业》2003,24(3):49-4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蚕桑生产的疫病,其传播途径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为了有效地切断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途径,确保蚕种质量,从2000年开始本场全面实施全程桑叶叶面清洗消毒。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全程叶面消毒的一些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蔓延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本文就有关原蚕饲育中的叶面消毒技术试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桑叶全程浸渍消毒在生产中的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珣琰 《江苏蚕业》2003,25(3):23-25
<正> 目前,微粒子的危害是蚕种生产中的第一大敌,有许多蚕种场因防微工作过不了关,而导致关闭,绝大部分场也因微粒子的原因在经济上蒙受了很大损失。为此,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多年来摸索出许多防微工作的经验与措施,借助先进的检测工具,找到了最根本的毒源,根据切断传染途径这一思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应用了对桑叶进行全程浸渍消毒这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微粒子病的技术和方法,使微粒子病的危害在生产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武进场在2001年的蚕种生产中应用了桑叶全程浸渍消毒方法,使防微工作取得了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防消灵对家蚕微粒子孢子(N·b),家蚕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此蚕药可用于蚕室、蚕县、蚕体、蚕座消毒、桑树树体消毒、桑叶叶片浸泡消毒,对蚕体和制种无不良影响,通过我场1993年春季攻毒试验,蚕、蛹、蛾未镜检出微粒子孢子,无毒蚕种100%,防消灵用于蚕桑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的消毒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一代杂交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见图表1).第一阶段是1980~1995年,我省家蚕微粒子病处于低发期.从蚕种生产历史上看,这15年是我省蚕种生产发展最为迅速,蚕种生产量最大时期,尤其在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家蚕微粒子病大暴发,"微防"形势不断恶化情况下,我省的微粒子病发生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最高年份毛种淘汰率仅为1.66%,"无毒率"高,蚕种质量稳居全国前茅.第二阶段1996~1999年,是我省家蚕微粒子病暴发期.年毛种淘汰率都在10%以上,1998年甚至高达15.48%,检验无毒蚕种比例急剧下降,全省没有一个"无毒"场,微粒子病在我省的流行呈"遍地开花"之势.第三个阶段为1999年以后,我省家蚕微粒子暴发的态势得到了基本控制,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0年我省蚕种生产淘汰率从1996~1999年平均12.17%下降到3.25%;2001年全省"无毒"比例已达71.04%,比1996-1999年的平均水平上升了15个百分点,重点产区"无毒"蚕种比例已达80%以上.这阶段我省形成了"三控一严"(即控制胚种传染、控制桑园虫害、控制环境污染和严格管理)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全省建立了严格的预知检查体系,桑叶叶面消毒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漂白粉精和防微灵对种茧质量和制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2,43(3):27-28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和危害,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在生产上应采取控制胚种带毒,控制桑园病虫害,控制食下感染途径,严格防病消毒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就目前蚕种生产环境而言,如果没有对桑叶进行叶面消毒,就会造成蚕种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影响蚕种平衡。药物防微所用药物有2类,一类是治疗性药物,如防微灵;另一类是消毒性药物,如消特灵等。  相似文献   

9.
蒋义文 《四川蚕业》2005,33(3):30-31
为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世界各养蚕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国家检疫对象.微粒子病在我市历史上多次发生,1989年最为严重,微粒子病超标损失蚕种15万余张.1990年四川省科委将“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技术”作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将遂宁作为防微区重点攻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微阻击战,成功地控制了微粒子病危害与蔓延.近年来,大批技术人员,20年工龄以上的工人离岗退职,技术力量大大削弱,同时,生产量的减少,蚕种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导致价格的降低,蚕种生产十分困难,基础设施老化,再生产与消毒投入严重不足,蚕季生产又面临着新一轮微粒子病的威胁.因此,再次强调加大防微力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江平 《四川蚕业》2015,(2):48-49,54
桑叶全程消毒是种茧育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普种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桑叶消毒,正确运用桑叶消毒技术,坚持桑叶全程消毒不走样,能够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蚕种繁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冯昱 《四川蚕业》2015,(2):36-37
<正>家蚕微粒子病一直是困扰蚕种生产的难题,其传染途径分为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我场自上世纪末以来,便对场内的选原种生产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实践证明,通过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能有效地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较大幅度提高蚕种的母蛾镜检合格率。同时,桑叶消毒还能够抑制其他蚕病的发生,为蚕种的优质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12.
家蚕的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是国家规定的蚕种繁育的检疫对象之一。根据全国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指导小组的通报:“1991年全国微防形势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通过两年的努力,各地对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性以及微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微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微防组织与蚕种质量检验机构,制定颁发了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狠抓了以母蛾检验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发生率调查、疫区桑叶浸渍消毒对比试验和微孢子虫的形态观察等试验研究表明,湖南省蚕种生产中发生的家蚕微粒子病与野外昆虫的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密切相关,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已成为湖南省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搞好桑叶消毒 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杰宏 《四川蚕业》2009,37(3):17-21
防控微粒子病是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环节,桑叶全程消毒是综合防控微粒子病的关键措施。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漂白粉液的检测配制方法,做到目的液有效氯含量准、浸泡桑叶的时间科学合理、全面彻底,做好脱水、保叶质、防止再被污染等工作。在原蚕区全面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的重点:一是在保证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前提下,减少蚕农桑叶消毒开支,根据种质、茧质情况给予蚕农奖励,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二是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彻底等问题。实践证明,桑叶全程消毒是一项防控微粒子病效果好、投资成本合算的适用技术,应当继续抓好以桑叶全程消毒为核心的综合防微工作,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5.
浅谈防微     
我场自1990年初发现家蚕微粒子病后,由于思想上警惕,注重防微工作,超标蚕种逐年减少.总结近几年的防微工作,我们的做法如下:一、加强消毒工作消毒包括蚕前消毒、蚕中消毒和蚕后消毒,要求全面、彻底,贯彻全过程,防止流于形式.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防病卫生制度,及时淘汰迟眠蚕、弱小蚕,蚕沙必须堆积在蚕沙坑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介绍了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途径,细化桑叶全程消毒办法,结合桑叶的采、运、贮,浅析蚕种场的贮桑管理办法,有效防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地控制蚕种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在严格执行母蛾检查和全面的消毒防病措施的基础上,湖州市相关部门与蚕种生产企业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制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克微1号"在蚕种生产中应用。从3龄眠中开始至上蔟期间,每隔3 d用50%"克微1号"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喷洒桑园桑叶表面,用喷洒过"克微1号"稀释药液的桑叶连续不间断饲蚕直至上蔟,显示出良好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成效,同时减少了用工、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桑树叶面消毒的操作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荣 《中国蚕业》2006,27(4):43-44
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蚕种生产单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对桑叶叶面消毒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桑叶浸渍消毒、桑叶采摘后室内喷消、桑树叶面消毒等。这些方法对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有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蚕种生产单位认同,且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3种方法在操作上、原蚕区饲养户的接受程度上及对蚕生理的影响等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桑叶浸渍消毒被普遍认为是防微效果最好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过于复杂,桑叶需作脱水干燥处理,生产投入大,耗时费工,副作用明显,在实际生产中执行难度大,技术…  相似文献   

19.
原蚕区桑叶全程消毒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四川蚕业》2004,32(1):18-19
近年来,我场原蚕队全力推行以桑叶全程消毒为中心的各项防微工作,有效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危害,大大地提高了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场近四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在防微方面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