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药剂在撑绿竹3#扦插育苗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科技通讯》2000,(10):22-23
  相似文献   

2.
生长调节剂在绿竹扦插育苗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T1号、ABT2号、2 ,4-D等 3种生长调节剂对绿竹扦插条进行 2、4、8h的浸泡处理 ,观察扦插苗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生长调节剂和浸泡时间 2因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因素的组合处理中 ,以ABT1号浸泡 4h为最佳 ;3种生长调节剂中 ,ABT1号、ABT2号的作用优于 2 ,4-D。  相似文献   

3.
绿竹带蔸主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AA、NAA+IAA、ABT生根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绿竹带蔸主枝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绿竹带蔸主枝扦插生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促进主枝生根ABT生根粉的效果较好,促进主枝发笋以NAA、NAA+IAA处理和ABT3#处理效果较好。以发笋率为指标,筛选出la带蔸主枝,NAA100mg.kg~(-1)浸沾10小时、NAA2000mg.kg~(-1)和ABT3#2000mg.kg~(-1)浸沾10秒等处理,带蔸主枝打插成活率在59~60%。  相似文献   

4.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方法与传统的分兜法相比,不仅提高母竹利用率15倍以上,每公顷节约造林费1327.5元,成活率达97%以上,而且操作简单,能为大规模造林提供足够的竹苗。  相似文献   

5.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方法与传统的分兜法相比,不仅提高母竹利用率15倍以上,每公顷节约造林费1327.5元,成活率达97%以上,且操作简单,能为大规模造林提供充足的竹苗。  相似文献   

6.
运用剪纸称重法对撑绿竹(Bambusa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grandis叶面积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叶面积与胸径成直线回归关系,其回归模型为Y=-20092.924+43594.484X。利用该方程可制定撑绿竹胸径与叶面积关系表,计算林分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7.
绿竹带蔸主枝扦插植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对绿竹带蔸主枝扦插过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主枝在扦插45天后开始在枝蔸的根芽点上萌发出幼根,但通常根径纤细,不能形成完整根系。发笋在80天左右开始,竿(笋)蓖根芽点在6月初开始生根,发根和生长都较为迅速,且根径粗壮,并形成发达的根系。根据发枝和发笋植株生根的比较研究表明,绿竹带南主枝扦插成活率应以发笋率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撑绿竹在水富县的引种造林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水富县引种造林的撑绿竹进行成活率调查、生长表现观测、施肥及抚育择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撑绿竹能够适应水富县生态环境条件,且合理的抚育管理有利于提早成材。因此引种撑绿竹具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撑绿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撑绿竹是采用"撑嵩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为母本、"大绿竹"(Dendrocalamopsis daii Keng f.)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速生优良竹种。撑绿竹笋期大致可划分为初期、盛期、弱期和末期四个阶段。出笋率,初期占35.8%,盛期占37.3%,弱期占22.2%,末期占4.7%。竹笋高生长是随出笋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加快,出笋初期日均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9.7%,盛期占10.5%,弱期占21.8%,末期占58.0%。竹笋平均地径5.1厘米,小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54.8%,等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34.0%,大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11.2%。抽枝发叶历程约120天。总退笋率为21.2%,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随笋高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撑绿竹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水富县引种撑绿竹的不同径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撑绿竹各构件的生物量随径阶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分布规律是:秆>枝>叶>蔸>根,且生物量与胸径相关性显著,采用回归模型W=3556.98 0.337 89(D2H)可较准确地预测单株生物量,该模型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间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间伐强度的试验研究,以期为撑绿竹生产中进行合理间伐提供科学依据。经过2008、2009、2010连续3年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t/hm2、处理C最低为10.91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撑绿竹栽培区13个县(市)67个点342株样株胸径、株高、枝下高以及竹材质量的实测值,分别以胸径、株高、枝下高为自变量(x),以竹材质量(Y)为因变量,采用一元线性、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数学模型分别拟合它们之间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经分析比较选择因变量竹材质量(Y)与自变量胸经(x)建立的回归模型Y=1.093-0.788X+0.315X2编制贵州省撑绿竹竹材重量表,在生产上具有可靠和简洁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采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采伐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 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 t/hm2、处理C最低为10.91 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已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落户赤水,项目总投资多达30多亿。竹浆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消耗鲜竹材约80万吨。为解决工程原材料供应的困难,赤水市2003年引进营造了优良纸浆竹种撑绿竹170多万株,面积约2000hm^2。  相似文献   

15.
在赤水市和仁怀市对撑绿竹不同施肥量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施肥量设置0.3 kg/丛、0.4 kg/丛、0.5 kg/丛、0.6 kg/丛以及对照5种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在赤水市和仁怀市2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生竹胸径、竹高、质量的增幅相应增大,且以0.6 kg/丛施肥量的效果最好。不同施肥处理间,2个试验点的新竹胸径、质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竹高方面,赤水试验点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仁怀试验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立地因素对撑绿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引种栽培撑绿竹的10个县(市)24个镇(乡)60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6个重要立地因子对撑绿竹平均竹高与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坡度、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对撑绿竹竹高、胸径的影响差异显著,坡向对撑绿竹的生长差异影响不显著,但表现为阳坡上生长更旺盛.  相似文献   

17.
新疆杨扦插育苗促进生根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高锰酸钾、醋酸、双氧水等3种氧化剂和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等3种外源激素不同浓度对新疆杨插穗进行处理,以探讨新疆杨扦插生根促进技术。结果表明:虽然不同氧化剂试验处理对新疆杨生根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是显著的,但没有达到生产上对生根率的要求;不同的激素浓度水平会明显影响新疆杨的生根率,以吲哚丁酸浸泡插穗6h最佳浓度是200mg·L-1,扦插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到3.6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草炭土基质上用IBA、ABT、NAA3种药刘不同浓度处理越告绿枝扦插育苗的技术,认为IBA、ABT 500×10~(-6),NAA 1000×10~(-6)为适宜浓度。河沙也是越桔绿枝扦插的可靠基质。  相似文献   

19.
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鉴定撑绿竹赤霉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门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的虱状赤霉(竹赤霉菌)Gibberella pulicaris(Fr.)Sacc..对10种杀菌剂抑菌效果筛选,10%世高、50%多菌灵、60%茄苯得、80%炭疽福美对菌丝的抑制效果均80%以上,其EC<,50>依次为0.033,310.88,528.98,770.68μg/mL.  相似文献   

20.
青海云杉是我国西部优良的造林树种和城乡绿化树种,采用种子繁育苗木,幼苗期苗木生长非常缓慢,苗木出圃时间长,增加了育苗成本,同时不利于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为了解决生产上出现的这一问题,该试验采用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zI,(自配生根剂)等不同浓度的溶液对青海云杉嫩枝进行处理后扦插,观察不同处理对青海云杉嫩枝扦插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吲哚丁酸200mg/kg溶液处理2小时和ZI。(自配生根药剂)200mg/kg溶液处理2小时对促进青海云杉嫩枝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分别为46%和48%;尤其以ZI。促进生根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