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林业融资的过程中,金融部门慎贷、惜贷现象非常突出,从而导致林农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对林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结合2005年对福建永安市林农信贷状况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林农信贷约束的林业特质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利率对林农的信贷约束有显著的影响外,森林保险的参保状况、林权证和采伐证的拥有情况是林农信贷约束的显著特质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景谷县197户林农的融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林改后林农融资需求强烈,民间融资作用突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效显著,林农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存在融资困境、信贷约束和金融供给与融资需求错位的问题.藉此,从金融机构、林农、林改配套改革和农村金融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林业科技需求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全省林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林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将成为现阶段林业快速发展,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未来林业科技推广与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成为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对当前全省林业技术需求现状和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并就加快和扩大林业科技推广与运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散生产的林农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农个体经营和林业规模经营性质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公益林补偿低,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林业生产短期效益有限,导致林农对从事林业生产热情不高;在林业生产中林农经营、管理等技术能力相对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林业科技服务工作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  相似文献   

5.
林权改革之后,林业实用技术已经在林业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根据林权改革的现实状况,对当前林农实际接收林业技术培训现状、对林业实用技术的需求、对投资林业前景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加强科技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集体林权改革对林业科技推广的影响,提出从开展林农科技需求调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对广大林农进行技术培训、成立林业服务中心、建设实用技术示范基地、建立林业科技服务信息网络等方面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林业是一项宏伟的社会工程。林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其中林农是生产者和实践者,占有主体地位。只有林农技术素质的提高,优质、高产、高效的林业才可能实现;林农才能真正做到聚山地之财,发林果之家。我长期从事林业科技工作,先后在生产、科研、推广、科技管理岗位任职,与林果学专家、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果农有比较广泛的接触。我觉得当今林果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界向林农、果农和基层林业工作者奉献的技术普及型读物不是很多,广大林农和基层林业工作者对知识的渴望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事实上,要编…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20个县的调研和409份调查问卷整理,就林农林业生产要素稀缺性、林业经营风险状况、森林抵押货款需求意愿、森林资源保险意愿、法律咨询、科技服务、社会中介服务、林业产权交易机构需求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或潜在需求总体旺盛,客观上要求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宁省11县329户林农684块林地的调研, 从经营主体、林种、林地获取途径等方面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家庭经营与联户经营的改革路径为例, 建立Heckman二阶段决策模型, 实证分析林权制度改革路径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家庭经营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家庭经营比联户经营更能提高林农林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并激励林农扩大林业投资规模。但是, 家庭经营也有受到资金、林地规模、生产技术的局限, 政府应进行林区金融产品创新, 鼓励林地流转, 引导林农参加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20,(2):14-18
在剖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以及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提高政府的支持力、提升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力和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调动林农经营林业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林木种子采收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采收环节是林业生产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木种子采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主要介绍我国林业、林木种子繁育基地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采种技术的类型以及国内外相关采种装备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山地、林地复杂环境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影响和其必须具备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苗圃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苗圃机械化整体水平依旧很低,与现代林业建设极不协调。在介绍和分析我国北方苗圃机械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后着重指出: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包括林业机械化在内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造林苗生产设备为基础,解决苗木切根、起苗、深层土壤施药、防寒等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研发适于绿化苗生产的通用底盘及大苗移植机、中耕除草机、施肥机、喷药机、起苗机等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分析了广东省1975~2005年间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及林木种苗资源开发利用在广东林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重视种质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强种苗工作,全面推进种苗事业发展,为全省林业建设和国土绿化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营林技术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et of forestation decision-making system which covers 140 tree species growing extensively in Zhejiang Province including coniferous forest, broad-leaf forest, production forest, and bamboo forest, was developed by cooperation of silvicultural techniques and computer programming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estry management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It can be easily operated to help user selecting tree species in given site types and optimize their benefits, which advances the efficiency of forestation and improves the rationality of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5.
容器育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文章简单介绍了容器育苗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容器苗培育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是在退耕还林造林地块中间作套种具有农作物的林业立体种植模式。论述了农林间作对板栗生长的影响,重点通过对"板栗+辣椒+豌豆"和"板栗+烟草(蔬菜)+绿肥"间作模式的分析,分别从效益、种植技术、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林农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农林间作,给作物施肥、浇水,同时也给林木补充了肥料和水,相互促进加速了树木的生长;合理间种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栗园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VonBertalanffy生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单木直径潜在生长模型,以相对植距和相对优势度为竞争指标构造了生长修正函数,综合单木直径潜在生长模型和生长修正函数组建了杉木人工林单木直径竞争生长模型,该模型预估精度高,能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云南林木种苗基地旱灾后的恢复及非工程性抗旱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在2009~2010年度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林业生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损失,林木种苗基地也受到重创。为了恢复或重建这些基地,分别对苗圃、采穗圃、种子园、母树林和采种基地提出了不同的旱灾后恢复技术对策。同时对非工程性抗旱技术:保水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菌根菌的功效和使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相似三角形原理测量树高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高是评定立地质量和林木生长状况的重要依据,是林业调查地的必测项目。在林业生产、森林调查、科学研究、编制林业数表和立木材积的计算等工作中,都需要对树高进行测量。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相似三角形原理测量树高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At present, China has the highest afforestation rate of any country or region in the world, with 47,000 km2 of tree plantations undertaken in 2008. While the prominent rol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afforestation programs is well-known, little is understood of how the system of tree seedling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supports afforestation efforts. More importantly,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how small-scale farmers access high quality tree germplasm in the afforestation program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eedling supply system in the west of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by focusing on the three types of tree nurseries (stat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that are being opera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holder forestry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decentralization.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forestry decentralization has provided support for smallholder access to high quality planting materials and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ery management. The reform has enabled the engage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nurseries and created a hybrid system of state nursery operations. However, the state monopoly over the major seedling supply system using its inherent technical, market,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has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scale nurseries.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improvements to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the supply system of tree seedling may require more investment in nursery techniques, market information and provision of incentives to enhance small-scale nurseries and to contribute to seedling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