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胃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8月龄小尾寒羊10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50只。放牧组羊自由放牧,以采食牧草为主;舍饲组羊饲喂全价饲料+粗饲料。常规方法制备胃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量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厚度。结果表明:舍饲组小尾寒羊前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厚度均略高于放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网胃的肌层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瓣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皱胃的黏膜层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而黏膜下层厚度略高于舍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组羊前胃肌层较厚,而放牧组羊皱胃的肌层较厚,在养羊生产中应根据需要选择放牧、舍饲或二者结合饲养。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的屠宰性能。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屠宰性能|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
绥化地区海伦种畜场位于海伦市东北部,养羊的自然资源比较优越。 我场于1993年4月份从山东省荷泽地区嘉祥种羊场引进小尾寒羊育成母羊120只,种公羊3只。通过两年来的实践,现将引种后观察的情况分述如下: 一、适应性 小尾寒羊适应性强,不怕热,比较耐寒,采食广泛,性情温顺。由于雨季草场积水多,抗腐蹄病能力较差。 1.小尾寒羊不怕热,有一定抗寒能力。我场饲养的小尾寒羊冬天以舍饲为主,备有封闭式圈舍,在舍外补草、补料、饮水,每天结合运动放牧5~6小时。夏季以放牧为主,每天放牧10小时以上,在河流饮水。夏天放牧季节在30℃高温下,不聚堆,不钻草棵,照常采草;冬  相似文献   

4.
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育肥增重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中选择日龄为(130±10)d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羔)各30只作为放牧补饲组,从淘汰群中选择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羊)各30只作为舍饲组进行舍饲育肥,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饲养模式,设放牧补饲和舍饲育肥两种,其中,放牧补饲的羔羊按照原厂方式,每天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并每只补饲玉米(风干基础)300 g,舍饲育肥的羔羊,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第二因素为性别,分为母羔与羯羔,育肥期3个月。育肥结束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的羯羔组中每组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6只羯羔屠宰,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羯羔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补饲相比,舍饲模式的育肥体重和增重显著增加,育肥期内舍饲组的日增重较放牧补饲组提高69%,饲料转化效率是放牧补饲组的2倍。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模式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显著提高,分别较放牧补饲组增加64.60%、27.56%、37.39%。因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对增重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和屠宰性能的促进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产肉量。  相似文献   

5.
贵州桐梓县是省级地方优良肉用山羊品种一贵州白山羊的主产区。上世纪最高存栏量为12万只,后因各种原因存栏量有所下降。近几年来,桐梓县以养羊小区规模饲养带动广大农户因地制宜小群散养、放牧与舍饲结合,全舍饲养羊等形式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山羊存栏13.7万只,出栏10万只,养殖规模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放牧 补饲、舍饲 补饲、全放牧、舍饲不补饲等4种方式对波×黑杂交F1代肉羊作育肥试验.试验羊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育肥期120 d.通过平均日增重、经济效益等指标对育肥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7.3 g、166.7 g、146.3 g、155.3 g,舍饲 补饲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舍饲不补饲组与放牧 补饲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放牧方式最差.放牧 补饲、舍饲 补饲、全放牧、舍饲不补饲各组利润分别为79.8元/只、88.4元/只、57.4元/只、72.2元/只,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12、1∶2.23、1∶1.69、1:1.94,舍饲 补饲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果表明:舍饲 补饲组增重速度最快,肥育末重最大,投入产出比最高,经济效益最大,舍饲 补饲方式波×黑杂交肉羊育肥最为理想,可在生产中推广;放牧 补饲组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于舍饲不补饲组,生产中应给予补饲,以增加产出;在生产中不应采取全放牧方式进行波×黑杂交肉羊的育肥.  相似文献   

7.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粗脂肪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舍饲组羊肉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放牧组羔羊背最长肌黄度值(b*)和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放牧组(P<0.01)。综上所述,放牧饲养的羔羊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肌纤维特性较好,舍饲饲养的羔羊其肉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色和产肉性能较好,生产中可结合两种饲养方式平衡养殖。  相似文献   

8.
羔羊培育方法在云岭黑山羊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羔羊3种培育方法的应用研究,其结果放牧补饲组实行羔羊随母放牧,休牧时母仔分隔自由采食羔羊饲料,比舍饲组、放牧组在羔羊的日增重、羔羊的成活率、羔羊特一级羊等级分别提高33.72%、60.28%,15、10个百分点,18.82、26.67个百分点;补饲饲料的增重效率放牧补饲组为最高,达到0.74,比舍饲组的1.36每增重1 kg少耗料0.62 kg,减少83.78%;只均获毛利720元,比舍饲组、放牧组分别提高7.22%、22.26%.泌乳期羔羊实行母仔分隔补饲,有利于羔羊集中精力采食固体饲料,避免恋奶.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农区枯草季节饲养泌乳母羊的方法,进行舍饲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舍饲组泌乳平羊及羔羊的日增重分别比放牧组泌乳母羊及羔羊提高181.70%、96.25%,差异极显著(P<0.01);期内,放牧组母羊发病5只,死亡2只,羔羊发病7只,死亡4只,而舍饲组,、对照组母子羊无发病和死亡;舍饲泌乳线羊日补代谢能11.135MJ,可消化粗蛋白49.83g,效果良好,对照组母羊(非泌乳母羊)补为舍饲组的一半是,  相似文献   

10.
传统养羊是以放牧为主,对生态平衡有较强的破坏性.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放牧草场逐渐私有化.半舍饲、舍饲已成为养羊业探索的一种新的饲养模式.马龙县自2006~2007年底共发展300只以上养羊小区9个,300只规模养羊户4户,500只规模养羊户3户.现将马龙县发展规模养羊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波尔山羊与本土山羊杂交一代的160日龄阉割公羔60只,20只1组随机分成舍饲育肥,放牧补饲育肥和放牧育肥3个组,经50天结果:舍饲育肥组均只增重13.15kg,纯收入73.30元/只,放牧补饲育肥组均只增重8.87kg,纯收入64.83元/只,放牧育肥组均只增重6.61kg,纯收入59.49元/只。  相似文献   

12.
栽培草地生产系统肉羊舍饲生产利弊共存。本研究通过对比舍饲与放牧补饲条件下的肉羊屠宰及肉质性能,旨在探究肉羊优质高效生产的模式。选取80只体况相当的6月龄育肥小尾寒羊,随机分为两组(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每组40只。其中舍饲组(HF)于圈舍内以全混合颗粒饲料饲喂,剩料10%的方式进行饲养。放牧补饲组(GS)白天于红豆草草地进行放牧,夜晚归牧后于圈舍进行补饲,补饲饲料与舍饲组相同。在90 d育肥试验结束后,从每个试验组选取6只接近该组平均体重的试验羊用于屠宰试验。研究发现不同饲养方式下,小尾寒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滴水损失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GS组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均极显著高于HF组(P<0.01);GS组与HF组相比总不饱和脂肪酸(TUFA)、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GS组γ-亚麻酸(C18:3n-6)含量高于HF组(P<0.05)。HF组小尾寒羊背最长肌中缬氨酸含量低于GS组(P<0.05),其余氨基酸含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全舍饲,放牧补饲可提升小尾寒羊肉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放牧滩羊与舍饲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2月龄时屠宰取瘤胃液,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rDNA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真菌多样性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个门,其中舍饲组6个门,放牧组5个门。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的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滩羊瘤胃液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舍饲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9个属,其中放牧组55个属,舍饲组56个属。舍饲组的Kazachstania、赤霉菌属(Gibberella)、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香蘑属(Lepis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梨囊鞭菌属(Piromyces)、盲肠鞭菌属(Caecomyces)、新丽鞭菌属(Neocallimastix)、未分类新丽鞭菌科(Neocallimastigaceae_NA)、Chalastospora等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放牧组未分类毕赤酵母科(Pichiaceae_N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和梨囊鞭菌属,舍饲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构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型奶牛饲养与青贮舍饲型饲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8511农场现有奶牛6200头,户养奶牛占2/3。由于近几年农场大力推广玉米青贮的种植搞奶牛舍饲圈养,使我场的户养奶牛形成了两种饲养模式。一种我们称传统型;一种是舍饲型。所谓传统型奶牛饲养方式,是指半舍饲(在冬季)、半放牧,并在舍饲期是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粗饲料,另投喂大量混合精料的饲养方式。青贮舍饲型是指以腊熟期全株玉米青贮为主要粗饲料的常年舍饲,精料主要是补喂以蛋白质及矿物质为主的常量预混料的饲喂模式。下面就两种不同的饲料玉米收获方法及饲养方式,在奶牛营养及生产水平,劳动生产效率,经济效…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羊在圈养的基础上进行放牧养殖,有效地解决了农牧和林牧矛盾,同时也很好地弥补了单独圈养和放牧两种饲养模式间存在的缺陷,"舍饲+放牧"模式逐渐得到推广。作者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山羊"舍饲+放牧"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和借鉴。1建造楼式羊舍羊舍建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排水良好、便于放牧的地方,周边栽种树木遮阴。羊圈要高出地面1m左右,按每只羊1~2㎡设计,床面用木条、竹条或细木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放牧和舍饲对肉羊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挑选24只健康无病、体重(20.0±2.2) kg杜寒杂交肉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公、母各半。放牧组肉羊以柏籽和柏树叶作为主要饲料,适当补饲基础日粮,舍饲组肉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柏籽。预试期为15 d,正式试验期为90 d。结果显示,舍饲组肉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总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肉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率、屠宰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或P<0.01)。舍饲组羊肉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羊肉的pH24 h值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羊肉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的丙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羊肉的色泽、香气、滋味、总分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  相似文献   

17.
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旨在为山羊的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且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变浅。  相似文献   

18.
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年龄6月龄左右的努比亚黑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放牧补饲育肥和全舍饲育肥2组,育肥期65d后进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屠宰率、净肉率以及羊肉中蛋白质、粗脂肪、18种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脂肪酸中的油酸含量舍饲组(43.6%)高于放牧补饲组(38.35%)5.2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而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放牧补饲组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羊肉中微量元素铁含量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高47.02%,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铜含量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高64.71%,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努比亚黑山羊采取放牧补饲育肥和全舍饲育肥方式羊肉主要营养指标相当,其中放牧补饲育肥羊肉中所含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更丰富。山羊适度放牧补饲育肥是目前一种可行的育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山羊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试验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云南黑山羊频密产羔模式下的繁殖效率,开展了云南黑山羊两年三产频密繁殖试验,对舍饲和放牧+补饲条件下云南黑山羊的胎均产羔数、羔羊断奶成活率、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舍饲条件下胎均产羔数2.34只±0.72只,放牧+补饲条件下胎均产羔数1.90只±0.64只;2舍饲羔羊断奶成活率89.75%,放牧+补饲羔羊断奶成活率91.14%;3不同饲养方式下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