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面积杂交稻制种单产如何稳定在250kg以上,高的达300~350kg,这是所有从事杂交稻制种的科技人员所希望的。制种是通过异交结实而获得产量,因此高产制种应围绕如何提高异交结实这一中心,笔者从1987年开始搞制种至今,经过不断的实践,对单产275~300kg(单产面积666....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优质杂交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晶两优华占、锦两优华占和晶两优1212为试验材料,2017~2018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了不同施氮量(145~225 kg/hm^2)和不同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的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适当减少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氮素收获指数、籽粒氮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2)杂交水稻产量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和年间差异,其中2017年以晶两优华占产量最高(9. 56 t/hm^2),3品种平均为8. 75 t/hm^2; 2018年以锦两优华占最高(13. 45 t/hm^2),3品种平均为12. 87 t/hm^2。(3) 2018年高施氮量处理显著增产,而2017年则显著减产。可见,增加氮肥用量或改进氮肥施用模式是否增加杂交水稻产量,可能与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较易杀雄制种的品种为母本,与高产品种或品系配制组合19个, 研究化杀杂交稻F1主要产量性状的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1的单株 粒重优势最大,主要由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单株穗数的优势综合构成。F1的单 株粒重、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与亲本平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值呈极显 著或显著正相关,F1实粒数、千粒重与母本值是极显著正相关。选用双亲主要性 状良好的品种配组,易选育出高产化杀组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施氮水平旱直播湿润管理下粳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茎、叶、穗中干物质和氮积累水平以及旱直播湿润管理下粳稻的产量,T3处理产量最高,为8 660.63 kg/hm2。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的积累及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茎、叶、穗氮积累量与旱直播粳稻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旱直播粳稻产量与播种-分蘖-齐穗期的茎叶氮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旱直播粳稻产量与齐穗-成熟期茎的氮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成熟期的叶的氮转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上,T3处理能够提高旱直播湿润管理下的结实率,增加穗数、穗粒数,有利于促进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并向籽粒转运,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提升产量,是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旱直播湿润管理粳稻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利用MAS选育的氮高效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农艺性状差异。本研究以抗病虫害和氮高效的多基因聚合恢复系R4302、R4312及其配制的8个杂交稻组合为试验材料,‘华占’‘天优华占’为对照,设置0 kg/hm2(N0)、112.5 kg/hm2(N112.5)、150 kg/hm2(N150)、187.5 kg/hm2(N187.5)4个氮肥水平,成熟期测定与分析供试材料的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干物质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下R4302各农艺性状均优于‘华占’,R4312除氮肥农学利用率外其他农艺性状优于或接近‘华占’,表明OsTCP19基因的丢失并未影响R4302、R4312氮肥的高效利用;杂交稻组合天丰A/R4302、天丰A/R4312为氮高效型组合;贵A/R4302、科20A/R4312、香龙A/R4302、科4364A/R4312为低氮高效型组合;荃9311A/R4302属于双高效型组合;科20A/R4302属于高氮高效型组合;恢复系可用单株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干物质产量其中1项指标或有效穗数来评估氮肥的利用效率;杂交稻组合可用单株产量、干物质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有效穗数、收获指数其中1项指标来评估氮肥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为通过氮高效基因选育氮肥高效利用型恢复系和杂交水稻组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饲用杂交稻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唐湘如 《杂交水稻》2000,15(2):34-37
研究了氮肥用量和穗粒肥比例对饲用杂交稻威优56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增加穗粒肥比例,能提高叶片和籽粒的全氮、蛋白非蛋白氮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从而提高米蛋白质含量;氮肥施用过量,会抑制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籽粒蔗糖合成酶(SS)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不利叶片的蔗糖合成和籽  相似文献   

7.
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龙海市杂交稻的种植现状与发展曾文鸿,王惠珠(龙海市农业局363100)一推广杂交稻的主要成绩(一)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自1975年开始引种杂交稻,经过两年的多点试验、示范,1977年大面积推广普及,至1995年累计推广面积400多万亩,增产稻谷220...  相似文献   

9.
于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开展了不同减氮模式下甬优1540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的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与人工撒施肥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稻谷平均增产3.0%~8.2%;氮肥减量20%(192 kg/hm2),撒施条件下会导致水稻一定程度减产,但侧深施方式下可以保证水稻稳产并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200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在0-240kg/hm^2纯氮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以180kg/hm^2的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0.7t/hm^2),在120—180kg/hm^2的施氮区间内增产效应员明显。氮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施氮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04^**),二是在低氮水平下(0—120kg/hm^2)施氮量对穗数有明显影响。超级杂交稻对抽穗期源器官有特殊的要求,施氮明显影响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较高的施氮量,能保证超级杂交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完全彻底转运,发挥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潜力。氮肥农学利用率(AE)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其中18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高,达16.10,而24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低.仅为7.43。  相似文献   

11.
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稻后期生长与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0293为材料,在2007-2008年2个不同气候年景条件下,以缓释氮肥正常用量(SCU2,氮素用量180kg/hm2)及其减氮用量(SCU1,氮素用量135 kg/hm2)为处理,普通尿素(U,氮素用量18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稻后期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CU2、SCU1处理与对照U相比,水稻产量依年度不同而不同程度增加.水稻总物质积累量SCU2处理与U相当,scul略低.scul处理水稻后期物质积累和物质转运均有一定优势,但前期物质积累明显不足.SCU2和SCU 1处理与U比较,水稻成穗数减少但每穗颖花数增加,且在气温异常年份结实率较高,抽穗灌浆期剑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性能也有一定优势,且这一优势在强日照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但SCU2处理的冠层叶长和叶宽均较scul和U处理增加,有异致后期冠层结构恶化的可能.超级杂交稻使用缓释氮肥减氮25%、一次性全层施用具有节氮作用和一定的稳产高产效果,但有关施肥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施用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2001~2003年在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施氮处理的氮肥用量为100~120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38.9%~47.6%,产量增加0.48~1.48t/hm^2,增幅6.32%~27.3%,减氮增产的效果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用量为99~147.5kg/hm^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为146.9~194.3kg/hm^2。改进的施氮处理AEN平均为10.6~14.3kg/kg.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7.0~10.7kg/kg;PFPN平均为65.2~96.8kg/kg,比农民的习惯施肥增加34.1~65.7kg/kg;REN平均为68.5%~76.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4.1%~21.8%,增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析了氮肥用量对植株干物质在茎秆、叶片和稻穗分配的影响,讨论了植株后期对氮素的奢侈吸收而导致减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我国杂交稻再生制种的不同方式,应用现状和意义,以及再生制种亲本生育特点、育性变化情况和制种技术,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杂交稻施肥效应,设置了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明确;(1)杂交稻适宜的施肥量为每公顷N144 ̄170kg,P63 ̄75kg,K120 ̄140kg;(3)适宜的施肥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库容量,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以小粒不育系卓234S系列杂交稻组合(卓234S/R1126,V1;卓234S/R1353,V2;卓234S/R1519,V3)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0、120、 180、240 kg/hm2,分别记作N0、N1、N2、N3)对小粒型杂交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小粒型杂交稻产量,N2处理显著高于N1处理,但与N3处理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N2和N3处理显著高于N1处理;从整体上看,每穗总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表现先升后降趋势,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实率、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施氮使小粒型杂交稻干物质量显著提高,2021年3个组合成熟期干物质量均以N2处理最高,2022年V1组合表现与2021年一致,V2、V3组合以N3处理最高。各组合成熟期地上部氮积累量整体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除2022年V3组合的N3处理显著高于N2处理外,其余组合N2与N3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1处理。各组合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产谷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氮肥吸收利用率以N1和N2处理较高,显著高于N3...  相似文献   

16.
陈平 《杂交水稻》1992,(1):14-15
作者通过多年吨粮田生产实践,提出了穗型大小定节位,成穗多寡定茎向,增不增粒定叶指,结实差异定级色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1976—1981年,是杂交稻制种的摸索阶段.亩产由10几公斤提高到近50公斤,1982年至现在是制种技术改进和完善阶段,此时技术趋于成熟,亩产连上75公斤、100公斤及125公斤三个台阶。随着CJD80型采粉机研制成功,机械授粉等配套技术不久可望解决,花期花时不遇及异交结实率低等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制种亩产可望达到常规稻产量水平,从而进入超高产制种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再生利用高产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我区杂交稻再生利用在耕作制度、组合选择、高产栽培等三方面实现了技术配套。1990年全区再生稻40万亩,亩产200公斤以上,高产田经实地验收,头季稻亩产465公斤,再生稻亩产423公斤。其措施主要是高节位留桩,重肥促多蘖。该技术使荆州地区稻田每亩增产250~270公斤,进而找到了与之配套的新三熟制度和两种五收制度,使其成为一种农业综合发展的优化耕作模式和节劳节能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a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水稻总吸氮量,基肥和蘖肥对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作穗粒肥施用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比基肥和蘖肥高;水稻最适吸氮量随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华南双季杂交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信阳地区不同于南、北稻区的气候条件,杂交稻制种难度大,历年制种产量低。本文从分析该地区制种期间气候条件的利弊出发,认为把父母本的理想始穗期安排在 7月下旬至8月初,在技术措施上采用塑料薄膜育秧以提早花期,搭好苗架,确保父母木盛花相遇,抓好病虫防治和人工辅助授粉,仍能获得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