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农田害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密度夹夜、查洞方法和不同捕鼠夜次的系统调查对比,确定了以夹夜法连续捕鼠3夜是调查农田害鼠密度及研究消长规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
害鼠的调查     
近两年来,我区鼠害严重。我们对农田和住宅区害鼠种类、分布及密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法 鼠种和密度调查:根据地貌类型及不同作物环境,采用“夹夜法”定点系统调查。用铁板夹  相似文献   

3.
94年农田害鼠回升及其主要原因宜城市植保站张道巡1994年的农田害鼠有明显回升。特别是主要害鼠尤其为突出。据1994年1—10月共布鼠夹6006个,捕获害鼠585只、捕获率为9.69%,其中室内布夹3000个,捕鼠318只,捕获率为10.6%,农田布...  相似文献   

4.
1998年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宜城市植保站(441400)张道巡今年农田害鼠是一个大发生为害年,据6月在农科所繁殖队农田,对农田害鼠密度调查,布夹280个,捕获农田害鼠40只,总捕获率高达14.08%,其中黑线姬鼠36只,占12.67%;褐家鼠...  相似文献   

5.
黄毛鼠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鼠种,1985年至1987年调查所捕获的1357只农田害鼠中,黄毛鼠就占578%。为了把握农田灭鼠的最佳时机,更有效地防除农田害鼠,以保护农作物丰产丰收,笔者对黄毛鼠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研究方法采用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的120X60mm中型铁皮鼠夹调查,用曲线市夹法,每sin一夹,以新鲜油条或花生米作饵料,每月固定在月中旬调查一次,每次投放鼠夹300只,夜放晨收,分别记载黄毛鼠雌雄数量,并对雌鼠逐一解剖,观察记载其怀孕情况,孕仔数。二、研究结果1.田间消长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毛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江西农田鼠情,2011年4月2~7日在江西省选择5个地区,每个地区各选1个县(区、市)确定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夹夜法对害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区农田以黑线姬鼠和黄毛鼠为主要害鼠,各占66.96%和26.56%;鼠密度平均为4.85%。密度最高的是新余市渝水区,为11.97%,最低的是抚州南城县,为2.48%;新余市的渝水区、赣州市的兴国县和景德镇市的乐平市需要对农田害鼠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4年农田害鼠有暴发可能据阳谷县植保站1993年11、12两月害鼠调查,捕获率分别为6.38%和5.68%,均高于重发的1992年。据解剖,亚成体占31.25%,成体Ⅰ占43.75%,成体Ⅱ占25%,老体为0。越冬后将以100%的个体参与明年春季...  相似文献   

8.
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开始设立二个鼠情监测点,并在每年2、3月份对全市各区进行农田害鼠的种类、密度调查,农田共放标准鼠夹41775夹次,捕鼠1710只,平均鼠密度4.09%,其中黑线姬鼠1343只,占78.54%。常年除对大小麦、早晚稻各生育期鼠害进行调查外,1986~1989年重点抓好10月中下旬晚稻成熟期的穗害率调查,全市10个区4年共调查431块田,平均穗被害率0.712%。通过6年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秋阳  赵秀兰 《植物保护》2012,38(6):147-150
为了解云南沧源县农田害鼠种类、密度、繁殖特性、分布及为害特点,采用"夹夜法",于2010-2011年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沧源县农田害鼠有黄胸鼠、臭鼩鼱、卡氏小鼠、大足鼠、小家鼠、宽齿鼹、短尾鼩等7种。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9.22%;臭鼩鼱和卡氏小鼠为常见种,分别占22.62%和15.18%;其他鼠种占2.98%。混合种群平均鼠密度为2.54%±0.88%;雌雄性比0.94∶1.00。年内夏秋季为繁殖高峰期;5-6月和9-11月为危害高峰。平均怀孕率为31.88%,平均胎仔数(6.92±0.43)只。不同鼠种在不同季节睾丸下降情况不同,夏秋季下降率高。臭鼩鼱具有隐睾现象,睾丸不下降。黄胸鼠和臭鼩鼱分布广泛,全县均有分布。卡氏小鼠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稻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田鼠害日益猖獗。为寻求治理对策,荆州市植保站鼠情监测站在荆州的太湖港农场建立固定的鼠情监测点。监测点按《湖北省农村鼠害测报调查与统计分析规程》的要求设置样方大小,每月6~9日定时布放鼠夹,室内和农田每夜各布夹100个,晚放晨收。用生花生米作为诱饵。每天将所捕获的害鼠集中经药物消毒处理后,进行鼠群分类和鼠龄分析,并对雌鼠进行解剖。观察记载受孕情况,对所获取的数据按《规程》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1 害鼠发生特点  1)害鼠密度开始回落。本市农村(农田)害鼠自1991年起开始上升,综合密度…  相似文献   

11.
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县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害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和环境对发生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灭鼠的总体效益,我站于1985~1989年连续5年开展了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研究,取得以下结果。试验研究方法1.鼠情监测:在城东乡镇东村设置系统鼠情监测点,在每月中旬,用标准中号鼠夹捕捉害鼠。具体方法:100只鼠夹连续布放3夜,晚放晨收,用新鲜花生米作诱饵.沿田埂每隔5~7m 设一夹,3夜共放300夹次,对捕到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各鼠种的比例,对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广东省典型作物种植区害鼠群落结构状况,采用夹夜法对分布在省内5地(市)的代表性样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黄毛鼠、小家鼠是省内作物种植区优势密度鼠种,板齿鼠为次优势密度鼠种;黄毛鼠、板齿鼠是省内作物种植区的两种优势生物量害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等家栖鼠在作物种植区的密度及生物量也有明显升高.分析调查结果,黄毛鼠、板齿鼠依然是本省作物种植区主要害鼠鼠种.在防控中必须重点针对其生物学习性研究持续治理对策.同时,要密切注意害鼠群落中家栖鼠密度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以全面做好农业鼠害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站自1987年5月承担省农田鼠情监测以来,结合不同生境的普查,逐步摸清我县农田害鼠的主要种类、种群结构、种群消长及其繁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县农田灭鼠的防治时机。我们于1987年5月~1989年10月对农田害鼠种群进行调查,共捕到5种1481只害鼠,其  相似文献   

14.
利用笼捕和夹捕相结合的方法,对万柏林生态区害鼠种类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害鼠发生严重,笼捕率高达46.94%,夹捕率可达28.43%。根据捕获结果,结合现场勘察可以确定至少有6种不同的害鼠在万柏林生态区发生危害,分别为社鼠、岩松鼠、花鼠、褐家鼠、小家鼠和棕色田鼠,其优势鼠种为岩松鼠和社鼠。笼捕法和夹捕法捕获的害鼠种类及捕获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笼捕法对岩松鼠的捕获效果较好;夹捕法对社鼠的捕获效果较好,对岩松鼠、花鼠的效果较差。经田间试验,0.005%的溴敌隆毒饵对万柏林区害鼠种群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可以用于大范围内的灭鼠。  相似文献   

15.
黄胸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黄建国(云南临沧地区植保站,677000)黄胸鼠(Rattusjlauipectus)是与人伴栖的常见害鼠,主要栖于家屋,但在我区农田害鼠中为主要鼠种,为了监测和控制为害,我们在全区设立了6个监测点,采用夹夜法,逐月定点定时采集...  相似文献   

16.
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害鼠发生逐年加重。近年来,鼠密度10%~15%,高的达25%左右。作物受害造成产量损失为5%~15%,高的达40%。常年发生鼠害面积3万hm2,损失粮食达1.2万t。鼠害已成为本市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为科学控制害鼠为害,于1989~2002年对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发生情况1.1主要种类及优势种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主要有17种,其中常见的有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田小鼠等。农田优势种,山区、半山区为黄毛鼠,一般占55%~100%,平均77.8%;沿…  相似文献   

17.
黄光鹏  韦宗悌 《广西植保》1993,(2):25-27,38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田鼠情的预测预报,我们于1988~1991年在广西的灵川、上林和灵山三县开展了农田鼠情监测工作.鼠情监测点的设置,分别代表了桂北、桂中和桂南区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方法1.1 在每一固定样方内,每月重复每夜异位连续布夹三晚,每晚100夹,共300夹次捕鼠,计算平均捕鼠率,测定害鼠相对密度消长情况;1.2 将捕获害鼠按鼠种、年龄分类,测定优势种鼠的不同年龄组鼠消长情况;1.3 在农田鼠情监测的基础上,探索鼠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8.
三都县稻田黄胸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胸鼠 (RattusfiariPebus)是三都县稻田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的有害动物 ,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 ,减少危害损失 ,笔者通过总结分析该县 11年的害鼠发生防治情况 ,对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1 害鼠的发生特点据 1990~ 2 0 0 1年调查 ,共布放 2 160 0个夹夜 ,捕获害鼠标本 1798只 ,其中黄胸鼠 12 16只 ,占种群的63.63%。1.1 活动规律黄胸鼠主要栖息地分布在稻田水沟旁、高埂的田边、进出水口、田角及田埂低凹处 ,随作物成熟期作季节性转移。当聚集盗食期间 ,在稻田周围的草丛、土埂里咬草开辟鼠道 ,…  相似文献   

19.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农田害鼠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浙江省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于2008~2009年在本市开展了农田不同生态环境害鼠发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害鼠有4种,分别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果园、平原、丘陵、山边农田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农田以褐家鼠为优势种.丘陵、果园、山边农田鼠密度相对较高,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平原农田鼠密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