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优2374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安徽广德县育成的协青早不育系与本所选育成的新恢复系(41004/鉴30)配组而成的中熟杂交晚籼组合,经两年省联合区域试验,已通过了区试,同时生产试验示范均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好,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一、主要特征特性:作二晚栽培,株高100厘米左  相似文献   

2.
杂交晚稻“协优2374”,是我所承担国家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的“七五”攻关成果,1990年3月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组合是利用矮败新质源协青早不育系与新恢复系2374配组而成。恢复系2374是1981年冬繁采用汕优 2号H 2/鉴30(恢复系改造株系)杂交,于1984年冬选第六代单株,与协青早A测交育成。1985年秋在南昌正季种植测交一代,表现穗大粒多,优势旺盛, 1986年秋进行优势比较试验和大区试验示范。1987年以来,连续4年参加江西省级及全国杂交晚稻新组合地区适应性试验鉴定,先后在省内各地市及南方各省进行试验,几乎在所有试点都表现增产…  相似文献   

3.
协优78039     
协优78039(协青早A/78039)系安徽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籼稻新组合。恢复系78039为1978年以抗病系1R30—2为母本,早熟、大粒恢复系圭630为父本杂交,1983年初步定型,后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1990年7月该组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安徽省在白叶枯病区接替汕优63的主要组合。 一、历年产量表现:该组合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釉新组合预备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48.7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8%,达极显著水平11987—1989年连续三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融新组合区试,平均亩产511.87公斤,与汕优63相当。1987一1988年…  相似文献   

4.
协优3550     
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3550组配育成的华南晚籼型组合(3550恢复系是青四矮16/IR54杂交选育而成)。1988~1989年晚稻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性迟熟组区域试验,亩产386.6和512.35kg,比对照组合汕优桂44分别增产10.8%和15.6%,达极显著值。1992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弱感光性晚稻组合.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95~100cm,茎秆坚实、叶片厚直、株型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每穗粒数120~130粒,后期耐寒…  相似文献   

5.
协优63     
  相似文献   

6.
协优63     
协优63是协青早A与明恢63配制而成。该组合于1988年3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主要特征特性协优63单株分蘖力强,主茎总叶数17叶,地上部5个伸长节间。株高100~110cm,上部叶片窄而挺直,上三叶长度比汕优63略短,后期熟相好,功能叶寿命长。全生育期143天左右,与汕优63相近。富有效穗18.24万;每穗总粒数109.36粒、实粒数92.74粒,结实率84.8%,千粒重32.82g,亩产589.04kg。该组合植株矮子汕优63,杆粗壁厚,耐肥性较好,抗倒性强。大面积均无稻…  相似文献   

7.
协优413     
协优413(协青早A/中413)系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已通过浙江省品委会水稻专业组考察审查。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该组合茎秆粗壮,株高95~110cm,根系发达,耐肥抗倒,株型紧凑,剑叶挺,叶色浓绿,分蘖力强,亩有效穗可达18~20万,穗型大,每穗总粒130~170粒,每穗实粒数125~150粒,后期熟相好,千粒重26~28g。一般亩产500kg,高产田可达600kg以上。协优413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较耐细条病,抗褐稻虱。协优413米质中等偏上,糙米率83.4%,精米率75.7%,整精米率6…  相似文献   

8.
协优46     
协优46(协青早A/密阳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水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kg,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kg,比汕优6号增产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97kg,一般比汕优6号增产50kg以上。有两个百亩方亩产分别达506.3和518.8kg,龙游镇唐尧村占根宝户1.8亩,亩产高达610.8kg。该组合已在衢州、宁波等市通过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全…  相似文献   

9.
协优78039     
协优78039(协青早A/78039)系安徽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籼稻组合。恢复系78039为1978年以抗病系IR30—2为母本,早熟、大粒恢复系圭630为父本杂交,1983年初步定型,后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1990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安徽省在白枯病区接替汕优63的主要组合。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新组合预备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48.75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8%,达极显著水平;1987~1989年连续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新…  相似文献   

10.
协优432     
  相似文献   

11.
协优4625     
协优4625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A年3月审定。协优4625的恢复系4625是1986年由引进的密阳46品种,晚稻栽培时在熟期、株高及粒型等方面出现分离,经单株选择进行单株配组测交,供测雄性不育系有V20A、协青早A、珍汕97A、江农早A等,1986年冬繁子一代,优势明显。1987年进行小区对比,以威优4625表现早熟、产量较好,于是同期制种威优4625。1产量表现协优4625于1991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71.1kg,比对照汕优桂33增产8.0%,达极显…  相似文献   

12.
协优赣7号     
协优赣7号,原名协优49,是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于1985年春在海南岛用协青早不育系(代号:回153)与测49(代号:B61,即测64—7—49)配组育成.1988年12月通过江西省技术鉴定,198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并定名“协优赣7号”.1992年7月由国家科委颁发“国家科技成果证书”。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7~1988年参加江西省杂交早稻区试,亩产496.7和446.0kg,比对照分别增产14.5%(73—07)和10.05%(威优,3…  相似文献   

13.
协优赣15号     
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种子站选育的协优赣15号,原名协优辐26,习惯称协优华联2号,即协青早A/辐256。1992~1993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2.69和403.76kg,比对照威优49分别增产9.99%,7.16%;两年平均亩产444.31kg,比对照增产36.37kg/亩,增产8.92K,名列第1位。1993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9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到1994年止累计种植面积610.5124万亩,大面积一般亩产450kg左右,增产10%左右,增产稻谷274…  相似文献   

14.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5968(协青早A/台恢5968)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概述了其双亲特征特性,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从协优57 的叶片直立性、穗粒结构和产量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其高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13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优136系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T136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灿新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抗倒伏,后期熟相佳等特点,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协优9308双亲的特征特性,从调整播差、花期预测和调节肥水管理、巧施“九二O”等方面总结了协优9308的高产制种技术。重点总结了针对父本“苗高、蘖弱、蘖迟”的缺点,强化父本培育;以“壮秧、多穗、短剑叶、高柱头外露率”为目标培育母本等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协优10号(协青早A ×密阳46,原名协优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公斤,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公斤,比汕优6号增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  相似文献   

19.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 92 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短、抗倒能力强等特点,1999 年 3 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In regional trials for hybrid rice in Jiangxi Province in 1987 and 1988, the average yield of Xieyou 2374 over the 12 trials sites was 5.19t/ha, and 6.78 t/ha respectively, being 11.2% and 8.7% higher respctively than the CK Shanyou 2. In 1989-1990 national regional trials for hybrid 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