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几天前的一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小明应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由于操作不够熟练,本来装满水的集气瓶在翻入水槽中时,其中的水一下子流出了接近三分之一。眼看着水槽里的导气管口直冒气泡,他就没有再将水注满,而是本能地把这只集气瓶罩在导气管口部就开始收集了。当他收集"满"之后,特别有意识地尝试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检验,本以为木条是不会复燃的,但结果却令人意外——木条竟然复燃了。面对这"意外"的实验现象,小明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决定在老  相似文献   

2.
<正>图1是教材上"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装置图。我们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但是化学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定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这是为什么呢?【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大家认真回忆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交流,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装置漏气,冷却后有空气进入集气瓶;(2)红磷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打开  相似文献   

3.
一、氧气的性质实验在《氧气性质和用途》一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教材上演示实验的做法,是在集气瓶底部铺一薄层细沙或放少量水,可防止铁丝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后炸裂瓶底。但在集气瓶底部铺一薄层细沙,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得到的氧气  相似文献   

4.
人体依靠不停的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使生命得以维持。【提出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成分和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管、玻璃片、火柴、小木条。【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探究步骤】1.采样先在集气瓶内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倒扣入水槽中,如图1。把弯导管伸入集气瓶内,用嘴向集气瓶内吹气,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到水下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并正放  相似文献   

5.
水电解实验是化学实验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内容。该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授课效果,成功的实验可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世界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调查发现,该实验的原理比较简单,操作简便,但是成功率往往不高,效果不甚理想。要么H_2的燃烧很不容易被学生发现,要么产生的O_2不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被冲出来的水流所熄灭。本文拟通过试验,寻找出提高水电解实验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宜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hirsutissimum)离体培养的培养基组分,为规模化生产带叶兜兰组培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带叶兜兰组培苗为外植体,筛选适合其丛生芽诱导、增殖和壮苗生长的基本培养基、附加物种类和生长激素组合。【结果】初步筛选出较适宜带叶兜兰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3.0 mg/L BA+0.1 mg/L NAA+80.0 g/L香蕉汁+2.0 g/L活性炭,其诱导率较高,为36.1%,且丛生芽诱导出芽较多;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1/2MS+0.1 mg/L TDZ+3.0 mg/L 2,4-D+80.0 g/L香蕉汁+2.0 g/L活性炭,其增殖系数为2.02,芽生长较快;壮苗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1.0 g/L花宝1号+1.0 g/L花宝2号+MS培养基的有机、微量成分+1.0 mg/L NAA+2.0 g/L活性炭+80.0 g/L香蕉汁+1.5 g/L蛋白胨,其幼苗生长较好,生物量大,生根率达75.5%。【结论】在1/2MS+3.0 mg/L 6-BA+0.1 mg/L NAA+2.0 g/L活性炭培养基中添加香蕉汁较适宜带叶兜兰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在1/2MS+80.0 g/L香蕉汁培养基中添加0.1 mg/L TDZ+3.0 mg/L 2,4-D对带叶兜兰的增殖效果较佳;花宝改良培养基适宜带叶兜兰壮苗培养,结合添加NAA和活性炭培养效果更佳,但活性炭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7.
正【实验装置示意图】【提出问题与解析】1.教材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1和图2),有哪些不足之处?答案:(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蒸气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很多小液珠,实验时需持续"追寻"白磷,操作不太方便,现象也不明显;(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实验装置示意图】【提出问题与解析】1.教材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1和图2),有哪些不足之处?答案:(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蒸气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很多小液珠,实验时需持续"追寻"白磷,操作不太方便,现象也不明显;(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栽培基质进行优化。【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DM-003为供试材料,采用400mL玻璃罐头瓶为栽培容器,研究了蚕蛹粉、基质含水率、葡萄糖、蛋白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对蛹虫草子座生物学效率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蛹虫草人工栽培中上述几种常用基本基质用量与子座生物学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确定了基质中各主要成分的最佳用量为:蚕蛹粉0.156g/g,葡萄糖12.19g/L,蛋白胨10g/L,基质含水率66.75%,微量元素添加剂25g/L。【结论】蚕蛹粉用量、基质含水率及栽培营养液中葡萄糖、蛋白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含量对蛹虫草的生物学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为毛乌素沙地造林选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消散探针法测量了陕西榆林地区旱柳(2011-04-28-11-07)和小叶杨(2011-06-27-11-07)的夜间树干液流密度,利用自动气象站测量风速、温湿度、净辐射、降雨量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计算空气水汽压亏缺,分析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旱柳和小叶杨树干液流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昼夜波动,且白天(07:00-19:00)高,晚上低。白天旱柳和杨树的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6.79和6.49g/(cm2.h),而夜间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是0.82和0.63g/(cm2.h)。雨天夜间树干液流比晴天大,主要是因为强降雨后,土壤水分明显增多,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水分增加了10%左右。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呈极显著相关,旱柳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2,0.42和0.44,小叶杨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5,0.29和0.50。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密度对整树总蒸腾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1.4%,7.1%。【结论】旱柳和小叶杨2个树种均存在明显的夜间树干液流,且雨天的夜间树干液流比晴天高。影响夜间树干液流的因素是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树干液流是由夜间补水和蒸腾共同造成的。旱柳夜间树干液流对总蒸腾量的贡献率较高,且随季节变化大,而杨树夜间液流对总耗水量的贡献率小且稳定。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活动课上,老师将包有淡黄色粉末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然后向脱脂棉上滴水,发现脱脂棉迅速燃烧起来,且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小红对此现象颇感兴趣,决定和同学们一起探个究竟。【提出问题】为什么脱脂棉会迅速燃烧起来,且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查阅资料】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常温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一种体型简单、过流能力强的梯形渠道梯形喉口量水槽,为提高小流量时的测流精度和减小大流量时的水头损失提供支持。【方法】对梯形渠道4种喉口收缩比ε(0.427,0.506,0.557,0.681)的梯形喉口量水槽,分别在12种流量(15.39L/s,19.44L/s,23.62L/s,29.39L/s,35.91L/s,39.15L/s,45.00L/s,49.59L/s,54.28L/s,61.15L/s,65.70L/s,71.96L/s)工况下的测流精度、水头损失、临界淹没度、适宜喉口收缩比等水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观测15个控制断面的水深分析水面线的变化规律及流量与收缩比、上游水深的关系,并对自由出流条件下的流量公式进行拟合。【结果】梯形喉口量水槽的上游水深与流量间存在良好的指数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98 6;设计梯形喉口的量水槽有效改善了梯形渠道测流的测流误差和水头损失,喉口收缩比为0.427~0.557时,实测流量与计算流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643%;喉口收缩比为0.506~0.681时,水头损失最大为上游总水头的12%左右,较长喉道水头损失有所减小;梯形喉口量水槽具有较高的临界淹没度,临界淹没度变化范围为0.85~0.93;综合考虑水头损失及测流精度,较适宜的喉口收缩比为0.506~0.557,喉口倾角为70°~78°。【结论】梯形喉口量水槽为灌区梯形渠道量水槽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实验发生装置示意图】(如图1)【实验收集装置示意图】(如图2)【提出问题与解析】1.对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仪器,我们都有哪些认识?答案:A、D装置中的试管是最常用的反应容器,容积小,所盛药品较少,适合制取较少量的二氧化碳。B、C装置中的锥形瓶容积为250 m L,容积较大,所盛药品较多,适合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4.
【实验发生装置示意图】(如图1)【实验收集装置示意图】(如图2)【提出问题与解析】1.对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仪器,我们都有哪些认识?答案:A、D装置中的试管是最常用的反应容器,容积小,所盛药品较少,适合制取较少量的二氧化碳。B、C装置中的锥形瓶容积为250 m L,容积较大,所盛药品较多,适合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中的第二个实验。在进行该实验的教学时,学生对教材中水蒸气含量的比较方法提出了质疑:冬天戴眼镜进入教室时,镜片上也会出现一层水雾,这是否证明教材上的实验方法不够准确呢?为此,笔者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再设计。一、设计背景教材实验中对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是维持与保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稻田养蟹是一种新型迅速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采取田间试验、化学分析和统计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稻田养蟹对水质、土壤、大气、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稻田养蟹的情况下,养蟹区杂草密度为9.09株/m~2,比对照区减少了2.2株/m~2;养蟹区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00.6 mg/kg与对照区相比增加了4.3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7.01 mg/kg,比对照区相增加了1.34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58 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了0.86 g/kg;CH_4含量降低了1.32 g/m~2,N_2O含量降低了0.003 g/m~2;pH值降低了0.02,水体溶氧量降低了0.12 mg/L。【结论】可见,稻田养蟹可以改善水质、增强土壤肥力和净化空气,为以后的农田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污染物的影响,在成都驿都大道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开展了TSP(空气总悬浮颗粒物)、PM10(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PM2.5(粒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和PM1(粒径在1μm以下的颗粒物)4种空气颗粒物浓度观测.【方法】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采用浓度和净化百分率评价法分析了道路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结果】林带带宽10m处,仅PM10和TSP 2种空气颗粒物的日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类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的,分别为(132.0±1.2)μg/m3和(289.2±0.7)μg/m3;30 m林带带宽处的PM2.5,PM10和TSP 3种空气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分别为(72.3±0.5)μg/m3,(120.9±0.4)μg/m3和(268.9±0.4)μg/m3,均达到了国家二类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标准;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PM1和PM2.5的净化率峰谷时间出现在15∶00~17∶00,PM10出现在13∶00~15∶00,TSP出现在11∶00~13∶00.【结论】道路景观绿化林带对空气颗粒物有消减作用;净化率随着绿化林带带宽的增加而加大;林带相同带宽处,林带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率随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自然界的水主要分布于地球表面、地下以及大气中,其中含有多种杂质。不溶性杂质使水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水具有气味或颜色。况且自然界的水即便既不浑浊也没有气味和颜色,它也不是纯净的水。氧气是存在于空气中的既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水中的鱼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提出问题】氧气在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9.
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非棉田生境实施棉蚜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种群系统调查和天敌控害功能罩笼评价。【结果】 田埂碱蓬带是棉田多异瓢虫的重要来源;有碱蓬带的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多异瓢虫与棉蚜的益害比均高于没有碱蓬带的对照棉田,其中多异瓢虫平均密度是对照棉田的1.9倍、益害比是对照棉田的8.8倍;利用罩笼进行天敌隔离处理,第7和14 d处理组(封闭罩笼)棉花上棉蚜种群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开放罩笼的对照组;有碱蓬带的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棉田田埂碱蓬带能有效增加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并提高益害比,对控制棉田棉蚜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碱蓬在天敌保育与控害中有重要作用,棉田周边予以留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莴笋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天然叶绿素,利用莴笋废弃物提取叶绿素,提高莴笋废弃物利用价值,同时为叶绿素提取原料开拓新的资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转速为自变量,叶绿素得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通过软件分析,本试验回归模型预测莴笋废弃物叶绿素提取的理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6.66min,液固比13.71m L/g,提取温度43.35℃,转速152.18rpm,在此条件下,叶绿素理论得率可达0.7706mg/g。验证试验,得到实际叶绿素得率为0.7665mg/g,与理论值相比,其相对误差为0.53%。【结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7min,液固比14m L/g,提取温度43℃,转速150rpm。在此条件下叶绿素实际得率为0.7665mg/g,与预测值0.7706mg/g相对误差为0.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