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水稻高产增收技术,通过再生稻的培养能够提高水稻的负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是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总结前几年再生稻的栽培试验和示范经验,从再生稻的概念、生育特点以及水稻从培育、栽种、收获的整个过程来详细分析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汤兰 《南方农业》2010,(2):22-23
结合重庆市垫江县实际,从良种选择、免耕栽培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唐大成  李彩 《南方农业》2021,(10):48-51
重庆是我国龙眼种植的最北缘地区,目前栽培面积超过7700 hm2,种植效益普遍偏低.从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要求、栽植技术、田间管理、果实采收及处理等方面介绍了龙眼的优质、丰产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3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中稻-再生稻增产模式攻关项目振兴再生稻种植,永川区以该项目为基础将中稻-再生稻种植与稻田养泥鳅结合创新推出了中稻-再生稻-泥鳅综合种养模式。叙述了生产示范过程,并对示范结果进行成本分析、效益分析。该综合种养模式667 m2产值达5673元,是中稻产值的2.8倍、中稻-再生稻产值的1.9倍;收益达2245元,是中稻种植收益的5.5倍、中稻-再生稻收益的2.8倍,增收效果非常显著。从稻田选择和整理,泥鳅养殖稻田有害生物的防治,泥鳅饲养管理,中稻-再生稻栽培几个方面简介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要点。通过讨论认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放在集成完善配套技术,并充分发掘利用中稻-再生稻-泥鳅模式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四川南部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的产量穗粒构成,本试验以近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区试和四川省区试审定的36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于2018—2020年在有代表性的江安、富顺、隆昌、泸县、南溪5个生态点,统一采用目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了高产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两季产量11 000 kg·hm-2以上品种有内5优907、内香优138、内香优103等16个品种。头季稻穗粒性状对其产量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F值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再生稻产量多元回归分析F值极显著(F值为22.18,n=180),且与两季总产量的关系极显著(F值为14.65,n=180)。选择头季稻、再生稻、两季总产分别高于10 000 kg·hm-2、4 000 kg·hm-2和13 500 kg·hm-2的43组高产数据,分析发现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y=12 161-0.867 6x,r=0.557 2)。由此可知,大穗型品种表现出头季稻高产、再生力相对较弱的特点,穗数型品种则具有再生力强和两季总产量较高的优势,两季总产量高的头季稻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230.72~257.85万·hm-2、穗粒数167.50~194.44粒、结实率78.80%~90.79%、千粒重22.60~29.33 g。本研究结果为川南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大面积生产的高产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因高温逼熟,产量低且稻米品质较差。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途径。以2015—2016年审定的1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川南有一定生态代表性的隆昌、江安、富顺、宜宾4个地点采取统一的栽培技术方案,研究了杂交中稻品种与环境对头季稻及其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4个地点间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和两季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2个水稻品种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而两季总产量间差异则不显著。其中有7个品种(‘创两优华占’‘内5优907’‘宜香4245’‘泸香优104’‘花优357’‘内6A/绵恢138’‘隆两优1813’)两季产量在11 000kg·hm~(-2)以上。6个稻米品质性状在4个地点间的差异除胶稠度不显著外,其余5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以宜宾和江安2个点的米质稍好。12个水稻品种在4个地点间的品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总体米质相对较好的为‘创两优华占’‘隆两优1813’两个品种。再生稻产量和头季稻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稻产量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相关不显著。说明川南特定生态下需要改良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3个米质性状与高产并没有明显矛盾,长宽比大的品种有利于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胶稠度。  相似文献   

7.
油菜在我国油料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截至2014年,重庆市开州区油菜种植面积10 000hm~2,产量2万吨。回顾了重庆市开州区油菜种植历程,指出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规模起伏波动、单产水平与全球有差距、机械化水平较低、产业开发滞后等问题,同时指出了油菜恢复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规划了发展目标与布局,最后提出建立油菜技术支撑体系、拓宽油菜产业发展空间、加大财政支持保护力度、强化组织保障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简介重庆市开州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未来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分析,以及下一步将开展的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开州区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将农业生态建设与实施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年推进原则,科学划分重点治理区域,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农业面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农业生态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开始,重庆市开州区的柑橘通过政府鼎力支持及品种的优化升级,大量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知名柑橘品牌,不过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分户管理,分户销售的模式依然沒有发生根本变化。笔者就开州区柑橘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关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实现开州柑橘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化运行。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开州区秸秆资源主要来源于水稻、玉米、小麦、杂粮、油菜、薯类、豆类、花生,2014年总量达52.23万t。针对重庆市开州区秸秆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几种利用模式进行探究。具有成熟技术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4种:(1)秸秆过腹还田(青贮氨化);(2)农田休闲期秸秆覆盖;(3)作物生育期秸秆覆盖;(4)秸秆直接还田。单位重量秸秆增加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为(1)(2)(4)(3)。  相似文献   

11.
简述重庆市开州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农机化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开州区农机化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去库存,实现农机均衡发展;以体系建设为重点,优服务,强化农机引领作用;以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降成本,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促融合,满足多样化需求;以设施改善为重点,补短板,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在重庆市开州区对4个甘薯新品种的生长进程、主要性状、产量、商品性做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万薯7号’‘渝薯17’‘万薯5号’‘万薯6号’平均667 m2折合产量均比对照‘徐薯18’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万薯7号’淡红皮、橘红肉,消费者喜爱,食口性表现最好,是食用型品种;其余3个品种淀粉率大于21%,属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开州区中草药分布广、种类多、储量大,具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和机遇。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产业,重庆市开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加强政策支持,注重资金倾斜,采取多种举措,注重精准对接,为助推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内生动力不足、能力素质不高、带动作用不强、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针对现存问题,必须采取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降低贫困户的种植风险、加大对药企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如期脱贫、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开州区李子营养元素分析及其施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开州区6个主要李子园采集的15个叶样的11种营养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李子叶片中氮、磷、钾、钙、锰和硼元素含量普遍偏高,镁、锌、铜元素含量大部分在适宜指标范围内,普遍缺铁元素。元素含量偏高的李子园氮占100%、磷占100%、钾占60%、钙占93%、锰占73%、硼占60%,缺铁元素的李子园占84%。根据叶片营养丰缺状况配方施肥,调整开州区李子园施肥措施,重点控氮、磷、钾、钙、锰、硼,补铁,从而全面提高开州区李子园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重庆市荣昌区荣富花椒股份合作社的生产实践,从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调节、病虫害防治、采收贮存等方面介绍了九叶青花椒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2009—2013年重庆市永川区的中稻-再生稻丰产栽培实践,分析了永川区中稻-再生稻生产中存在的3个问题(传统再生稻技术耗时耗工,有收面积下降;再生稻稻米外观品质不佳,产业后劲不足;中稻-再生稻效益仍较低,生产风险较大),提出了加快永川区中稻-再生稻发展的4个建议:提高思想认识,出台惠农政策;加大科技攻关,解决技术瓶颈;强化成果应用,增加产业效益;优化再生稻布局,培育新型生产主体。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有省工、省力、节省投资的益处,基于此,就广西山区地区的再生稻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水稻品种的选择、播期的控制、培育壮秧、施肥、分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留茬等方面,希望对山区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分析重庆市开州区农业供给侧结构存在的现状,指出存在"农产品种类供给不平衡、结构性短缺现象突出,农产品质量不优、品牌不响,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效益低"等问题,最后提出"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补短板、促融合"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汉平原早稻-再生稻模式不利种植越冬作物的突出问题,研究中稻-再生稻模式培肥增效可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品种两优1208为试验材料,针对头季稻进行施肥处理,以施磷钾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3种基肥与追肥组合处理,各处理的总有效养分相同(N-P2O5-K2O=120-63-135 kg/hm2),钾肥作基施和穗肥分2次等量施用,氮肥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分3次施用,其施用比例对于处理CRF(基施缓控释复合肥)为8∶0∶2,对于处理CF(基施复合肥)和OC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为5∶3∶2。结果表明,两优1208作为再生稻用种,全生育期为156~157 d;通过观测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发现,基施复合肥可促进头季稻前期至中期生长,基施缓控释复合肥可促进头季稻后期和再生稻的生长,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再生季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20.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模式,开州区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模式不够先进、生产效益有待提高等短板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优化品种、打造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