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家科技》2012,(4):32
<正>一、仔猪断尾育肥的好处1.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仔猪尾巴的功能是驱赶蚊蝇及与同类嬉戏。虽然其作用不大,但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无形中造成饲料浪费,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2%~3%,还可节省饲料。2.减少咬尾症。咬尾是猪的一种恶癖,原因很复杂,将仔猪断尾则有效控制该病发生。据统计,咬尾症在同群中一般可达20%~30%,由于该病的出现,降低了猪的  相似文献   

2.
断尾育猪就是在猪7~14日龄将尾巴距尾根2.5cm处断除。方法是用牛筋线沾消毒液后在第二尾骨与第三尾骨间勒紧,5~7天自行脱落,达到断尾目的。断尾育猪好处如下。 1.提高猪日增重、节约饲料。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2%~3%,节约的饲料可饲喂1只产蛋鸡。 2.改善屠体品质。断尾后猪的肌间脂肪沉积增多,咀嚼阻率降低,适口性增强,屠宰率提高4%~5%。 3.减免咬尾症的发生。咬尾是猪的恶癖,将仔猪断尾可控制该病发生。 4.降低仔猪死亡率。初生猪断尾后,可提高窝成活率,原因是哺乳母猪有可能无意中压住仔猪的尾部,造成伤亡。有的母猪有恶癖,专噬仔猪尾巴,断尾后则可免除。 5.利于授精。断过尾的种猪在人工授精时可免去拽尾一步,操作方便,减少精液污染。 (广西农业厅)  相似文献   

3.
1.及时断尾。仔猪出生后1天内断尾,尾巴断掉1/2~2/3。此法可节省饲料,防止仔猪咬尾。2.饲料营养要全面。如果营养缺乏,不仅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猪互  相似文献   

4.
1.及时断尾。仔猪出生后1天内断尾,尾巴断掉1/2-2/3。此法可节省饲料,防止仔猪咬尾。  相似文献   

5.
正1猪异常行为的分析断奶猪和生长猪异常行为(恶习)在一些猪场会是一个重大问题,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不同类型的恶习表现为:仔猪的面部坏死;断奶猪的吮吸肚脐、吮吸包皮、吮吸耳朵、咬尾;生长猪咬尾、耳坏死、嚼蹄、咬腹等;怀孕母猪和断奶母猪会存在咬食外阴的问题。根据经验,恶劣的环境条件和人的相互作用会不同程度地加重猪的异常行为。如果猪场存在此问题,考虑3个主要因素,即管理、营养和疾病~([1-3])。管理因素。站立几分钟,观察咬尾或咬耳的猪,看到  相似文献   

6.
<正>1品种和个体差异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常出现咬尾现象。2环境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要求,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躁不安,也会引起咬尾;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终导致严重的食肉癖。  相似文献   

7.
<正>规模养猪场"双咬病"即猪咬尾和咬耳病,又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在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下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  相似文献   

8.
1 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常出现咬尾现象. 2环境 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要求,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躁不安,也会引起咬尾;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终导致严重的食肉癖.  相似文献   

9.
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的断尾青铜猪尊的历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猪尊短而上翘的残尾表明周代先民已经掌握仔猪断尾以防阉割感染的先进技术。这件猪尊的出土,为先秦文字学与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家猪去势术提供了实物力证,让这项世界领先的家猪生产技术较《齐民要术》的文字记载提前了一千多年,这件青铜器艺术价值、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猪咬尾症在各猪场均有可能发生,猪出现咬尾时,会出现尾巴被咬掉部分或全部被咬掉。被咬过的猪只,如耽误治疗会出血、感染化脓,甚至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治疗不及时而发生死亡,给猪群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对猪咬尾症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咬尾症在各猪场均有可能发生,猪出现咬尾时,会出现尾巴被咬掉部分或全部被咬掉。被咬过的猪只,耽误治疗会出血、感染化脓,甚至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治疗不及时而发生死亡,给猪群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猪咬尾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咬尾症是猪群的猪相互攻击相互残害对方。引起尾伤残的一种异食癖。猪咬尾症是目前规范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的一个重要问题,可引起猪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降低,经济效益减少。笔者通过对不起54个养猪场及时37户20头以上养猪户中发生的咬尾症进行临床观察及具病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承担的"九五"攻关项目《柑桔高品质化生产及其技术规程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这标志着困扰柑桔果农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被攻破。(本刊辑) 断尾育猪就是在猪7~14日龄将尾巴距尾根2.5cm处断除。方法是用牛筋线沾消毒液后在第二尾骨与第三尾骨间勒紧,5~7天自行脱落,达到断尾目的。断尾育猪好处如下。 1.提高猪日增重、节约饲料。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2%~3%,节约的饲料可饲喂1只产蛋鸡。 2.改善屠体品质。断尾后猪的肌间脂肪沉积增多,咀嚼阻率降低,适口性增强,屠宰率提高4%~5%。 3.减免咬尾症的发生。咬尾是猪的恶癖,将仔猪断尾可控制该病发生。 4.降低仔猪死亡率。初生猪断尾后,可提高窝成活率,原因是哺乳母猪有可能无意中压住仔猪的尾部,造成伤亡。有的母猪有恶癖,专噬仔猪尾巴,断尾后则可免除。 5.利于授精。断过尾的种猪在人工授精时可免去拽尾一步,操作方便,减少精液污染。 (广西农业厅) 德车荷恩赫农业机械公司研制生产了一种微波灭虫犁,这种犁的犁尖壳内有台6 000W的微波发射机,该犁用拖拉机或农用汽车带动,在耕作翻土时,微波通过犁尖发射到土壤中,足以消灭50cm深土中的害虫或病菌,对土壤可起消毒灭虫的作用。这种微波犁还可以用来对鱼池、牧场、草场等大面积区域作消毒灭菌用。 (本刊辑)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最近开发出一种以合成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花卉保鲜剂,它可以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含有害化学成分的花卉保鲜剂。 据日本媒体报道,为了尽可能地使鲜花呈盛开状态,花卉上市前一般都要经过化学制剂处理。迄今普遍使用的是以硫代硫酸银为主要成分的保鲜制剂,而硫代硫酸银是有害化学物质。这所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发出一种合成氨基酸—乙基硫氨酸,可作为花卉保鲜剂。 据介绍,鲜花在吸收了乙基硫氨酸这种物质之后,能够稀释鲜花在采摘后自然分泌的可导致老化和落叶的植物激素—乙烯,从而使花仍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 (本刊辑) 四川省柑桔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因气候造成的柑桔有机酸含量过高影响了品质。川农大攻坚克难,在国内首次探明了CS是影响脐橙有机酸含量的关键酶,并研制出降酸剂。同时,他们还系统研究四川盆地生态条件下柑桔高品质化栽培技术,建立了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优质栽培技术体系。蓬安、资中、三台、邻水等地运用这一成果生产的脐橙类产品,已先后获得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金奖和名牌产品认证。据统计,近5年来该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广面积累计已达17 334hm2,新增产值33 698.2万元,新增利税14 025.6万元,年增收金额9 237.3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破伤风又称强直症或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猪破伤风病的发生多因去势、断尾、断脐带等人为创伤引起,也有因仔猪戏耍互咬、猪栏(槽)破损刮刺等意外创伤引起。在发病比例中以给仔猪去势时消毒不严所导  相似文献   

15.
猪群咬尾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胎衣、食仔等,其中,猪的咬尾现象在集约化和规模化猪场常有发生,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将很快导致猪的尾巴脱落、采食量减少、伤口感染、关节红肿、跛行、甚至死亡,严重地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猪的咬尾症是规模养猪场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一是具有品种差异。瘦肉型杂交猪,尤其是长白杂交本地猪和杜洛克杂交本地猪最易发生咬尾症。二是与气候因素有关,天气突变,会使猪群烦躁不安而诱发咬尾症。三是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缺乏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也会引  相似文献   

17.
正读者沈燕问:仔猪为什么发生原发断尾?答:仔猪原发断尾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多感染于2~7日龄出生仔猪。起先,仔猪尾根部出现轻微皱裂、结痂现象,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局部肿胀、出血,随即发生继发感染,严重者尾部坏死、断掉,影响仔猪生长发育。此种情况可采取如下防控措施:1.加强产房卫生管理,母猪产前彻底清理圈舍,保持圈舍干燥、洁净,不留污染死角,并定时进行通风换气。2.消毒药剂定期消毒灭菌,以杀灭潜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3)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①抓初生关,重视喂初乳  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喂初乳,最晚不宜超过3小时,生产中都采用边产边喂奶的方式,早喂初乳和喂足初乳是抓好仔猪出生关很重要的一个饲养管理环节。  ②打耳号、剪犬齿、断尾  打耳号的目的是便于识别和选育。为防止仔猪在吮乳时咬伤母猪的乳头,要用去齿钳将新生仔猪的犬齿剪去。同时为防止猪长大后互相咬尾巴影响生长发育,要对新生仔猪进行断尾,断面要用5%的碘酒消毒,打耳号、剪犬齿、断尾必须在仔猪出生后3日内进行。  ③保温防寒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关门窗,堵塞缝隙,防…  相似文献   

19.
1症状表现 有咬尾癖的猪常见舔食墙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尿碱、咸味异物(伤口、血液)等症状。有的啃咬耳朵、尾巴;有的母猪吞食胎衣和仔猪;有的食欲减退、贫血、衰弱,甚至衰竭。  相似文献   

20.
断奶仔猪咬尾症是发生于断奶仔猪之间,先是个别仔猪啃咬其他仔猪尼巴而引起仔猪间相互咬尼的一种恶癖症.被咬仔猪往往失血而发生贫血,甚至个别仔猪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