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大豆是我国农业种植中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每年产量都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综合农业植保技术在农产品种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等作物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对大豆综合植保技术进行相关阐述,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大豆在我国种植广泛,是非常重要的豆类。大豆的品质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饱满圆润的大豆制作食物或者豆奶等饮品;而对于农民来说,更关注大豆的产量。虽然大豆在我国种植广泛,但是很多农民依然沿用不科学的种植技术,大豆产量不高,质量也一般,有的甚至为了追求产量导致质量低于平均水平,效益不高,农民积极性也不高。基于此,从大豆实际种植出发,阐述大豆种植的基本要点,以提高大豆种植技术,促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大豆在种植栽培过程中,会遇到重茬、耕地不合理、肥料配比不合理等问题,这都会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以大豆栽培为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众多的农作物中,大豆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大豆的地区也较多,但由于大豆病虫害的影响,近年来大豆的产量连年降低。基于此,分析和探讨提高大豆产量和综合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技术,以期尽量避免病虫害,恢复大豆高产。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也是禽畜养殖业的主要饲料蛋白来源。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豆消费国,85%的大豆需要依赖进口,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探讨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路径,振兴大豆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文献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低、总产量不足,种植面积小、提升空间有限,大豆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种植补贴政策不完善等影响大豆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大豆产能提升的途径:从产量突破性品种培育、栽培技术改进和高产竞赛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从东北地区大豆面积恢复、西北地区大豆种植、盐碱地开发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等方面多渠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完善大豆补贴及保险政策;从产教融合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振兴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备受人们喜爱。我国北方地区是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且种植广泛。基于此,主要对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和病害防治问题进行讨论,旨在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豆套作是我国南方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了提高套作大豆产量,筛选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5个重庆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试验比较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结果表明:南豆12、贡选1号的株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均大于其他品种,667 m2产量分别为126.7 kg、113.3 kg,是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套作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市场需求量较大,种植效益良好。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受气候条件、病虫害、粗放式管理模式等因素影响,其产量、质量下降,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基于此,探究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提升大豆产量,扩大大豆种植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的前列。在我国各个地区,水稻种植都是十分常见的一项农业工作,特别是在袁隆平研发出杂交水稻后,我国在水稻的产量上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比较北方的水稻种植和南方水稻的过程中发现,北方地区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水稻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能提升水稻的产量,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北方农业经济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研究水稻的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和病虫害防治,以进一步提升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种植的现状介绍,提出影响我国大豆种植户品种采纳行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传播体系、农村所处的文化环境。内部因素有农户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新品种的态度,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农户采纳行为,以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且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长期的水稻种植实践表明,水稻病虫害问题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基于此,为了保证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总结了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生产形势严峻。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差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大豆单产低,资料显示我国大豆单产仅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平均单产量的60%。鉴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在大豆种植面积不能大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挖掘大豆高产潜力、缩小产量差成为我国大豆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播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密植成为大田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依靠群体实现产量增加最简单和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农业生产中,密植增产技术已在多种作物中实现。本文对近年来大豆密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明确下一步大豆密植增产的研究方向,为大豆密植增产和耐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方寒冷季节时间较长,黄瓜种植基本为棚室种植。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北方棚室黄瓜生长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产量是种植户的追求,质量是消费者的要求。基于此,以辉南县为例,对棚室黄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进行探究,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并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的大豆产量长期处于产量不足的状态,多半需要从国外进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于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种植的重要区域,需要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其优势地位。基于此,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旨在对其他气候相似地区的大豆种植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大豆产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大豆种植的产量,应深入研究大豆的种植技术,并不断提高种植技术,但大豆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所以应该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也要掌握大豆种植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及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北方大豆多在旱地种植,因受水分因子限制,产量一直徘徊不前,难以突破[1,2]。为此试验研究了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及密度效应,为旱地春大豆增产节水提供依据。1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试验于2002年5~9月在国家攻关(寿阳)旱农试区中心试验田进行。试区位于北纬37·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蔬菜产量也大大提升。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季节气温较高,而冬春季节气温会明显降低,光照也不够充足,因此需要加强人工干预来提升蔬菜的种植质量。基于此,对北方设施蔬菜的栽培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调控光照因素、科学控制大棚温湿度、促进大棚设施应用的合理化以及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等措施,以促进北方蔬菜设施栽培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黑农35”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提出作物有效营养面积新概念,并建立了大豆植株个体营养面积与产量关系模型,优化解析出大豆有效营养面积为2837.5cm2,即有效株行距为53.3cm;大豆最佳营养面积为520.0cm2,即最佳株行距为22.8cm。并据此阐明目前我国北方垄作区广泛采用的67~70cm垄距已超过大豆有效株行距,造成土壤资源等浪费。垄作区若采用50cm左右垄距,平作区采用23cm×23cm株行距种植大豆,更有利于大豆群体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粮食结构中,小麦占主要地位。在小麦的播种、生长、收获过程中,日常田间管理、病害防治、虫害防治等都会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因而,在具体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小麦种植地的实情,使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病害虫害防治措施,从而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确保小麦有很好的质量和很高的产量。基于此,浅析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用到的种植技术及病害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的理论及实践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南方和北方均有种植,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必须优化玉米栽培技术,加强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基于此,从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