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穗1号是以花培品种“早花2号”为亲本,与优良性状互补的品种杂交配组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既保持了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强品质优的特点,而且抗旱性突出,适合旱直播栽培。冀东旱直播高产栽培的关键在于早播,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旱稻277、郑旱6号、鑫两优212、郑旱9号和郑旱10号5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模拟种植户大田管理条件,测定产量相关性状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合开封市栽培的高产、优质直播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品种不同,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不同,郑旱10号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小区产量最高,分别为443.25万穗/hm2、88.9%、31.4 g和592.29 kg,鑫两优212穗粒数最多,为115粒。综合产量性状指标,选取表现优异的两个品种:郑旱10号和鑫两优212,进入下年度直播水稻试验。  相似文献   

3.
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生育期、产量和温度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龙粳21号和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旱直播、湿润直播和插秧栽培对寒地粳稻生育期、温度利用和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插秧稻相比,旱直播稻和湿润直播稻的全生育期缩短,生育时期推迟,直播稻生育期缩短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所致;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对温度资源的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全生育期积温表现为湿润直播<旱直播<插秧栽培,直播栽培拔节前对温度资源利用减少,拔节期至成熟期与插秧栽培差异较小;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和结实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旱直播和湿润直播的穗数或千粒重较插秧栽培有显著增加,穗粒数却有显著降低。发挥小穗、多穗的产量构成优势,利于实现寒地直播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4.
探讨2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辽宁省水稻直播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以辽宁省中早熟水稻品种辽星21、旱稻品种旱403和旱9710为试验材料,采用移栽和直播2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种植方式下,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表现为移栽高于直播,辽星21直播种植产量高于移栽种植的旱403和旱9710;与移栽种植相比,直播种植水稻株高降低,水稻主茎叶片减少约2片,剑叶和倒二叶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单位面积茎蘖数增加。水稻直播种植宜以主茎成穗为主,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光合特性,进而实现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直播是随着2002年左右条纹叶枯病的暴发而推广开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用工成本的提高,这种栽培方式受到广大农户的推崇。旱直播的稻作栽培方式被农民自发推广以来,水稻后期早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和田块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水稻地膜旱管栽培生育特性及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996-1998年水稻地膜旱管栽培试验研究,探明了水稻品种在地膜旱管栽培条件下,植株变矮,节间数增加;前期分蘖快,够苗时间早;生育进程减缓,成熟期推迟,单株根系发达,抗根倒能力强;穗数增加,粒数减少等生育特性。  相似文献   

7.
轧宗杰  卢树昌  侯琨 《作物杂志》2020,36(2):9-2453
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传统水稻种植与水资源紧缺、劳动成本高等矛盾日益突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越来越得到各国研究者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水稻旱直播栽培的发展研究现状,表明水稻旱直播栽培具有省工、节水、便于机械化种植,能提高水肥利用率及降低劳动成本等特点与优势,同时也指出该种栽培方式存在杂草和倒伏问题较难控制、对田间管理要求较高及稻米品质较差等不足,提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情况,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1选择良种,适期早播 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应选择耐肥抗倒,后期耐寒性较强,保证安全齐穗,穗瘟发生轻,穗粒并重型,优质高产的中熟中粳水稻良种作为繁殖对象为宜.如武育粳3号、镇稻88等.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的播期虽然比移栽种繁水稻推迟25d左右,但是抽穗成熟期仅推迟6~7d.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播期要越早越好,最迟在6月上旬播种结束.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优选品种 水稻旱直播种植和水稻育苗移栽种植相比,不但节省了育苗环节,而且播种期可推迟35d左右,但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4~6d。因此,夺取水稻高产必须选用高产早熟品种。目前,原阳县选用的主要品种有黄金晴、豫梗六号早熟系及旱稻502、超优一号等。  相似文献   

10.
冯俊 《中国种业》2013,(7):94-94
摘要: 随着旱直播的稻作栽培方式被农民自发推广以来,水稻后期早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和田块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旱直播早衰的原因及避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高产、高抗、米质优的杂交稻新组合,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优质、抗稻瘟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强优势恢复系帮恢609配组,选育出籼型三系杂交稻繁优609,该品种经多地试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丰产性突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我国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018)。本文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抗性和米质的表现,并对杂交稻育种技术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早1号的特性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籼稻优质新品种佳早1号,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02),全生育期较短,米质基本达部颁优质食用米二级标准,丰产,较抗稻瘟病,其推广应用前景很好。本研究通过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抗稻瘟病和品质鉴定,针对该品种特性进行栽培研究,提出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引进水稻品种(系)的产量、品质及RVA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进的5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及RVA特性研究,并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7和r=0.710,最高粘度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89。综合5个引进品种(系)产量、品质及RVA特性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津稻1007增产最多(增产约58%),但食味品质最差;津原E28增产较多,食味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津原45和津原43增产较多,食味品质稍逊于对照品种;津川1号有一定程度减产,但食味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可作为优质稻育种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海南硅高效水稻的筛选及硅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硅营养机理,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在施硅(低硅)和不施用硅(缺硅)条件下,比较了25个海南主要栽培水稻品种产量的变化,筛选出了硅高效水稻,并探讨了施用硅对水稻产量构成、硅吸收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或稻草干重可以作为筛选的指标,得到10个硅高效水稻品种(系),其中不耐低硅的4个,耐低硅的6个;施用硅肥对不同品种的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尽相同;施用硅肥对水稻的株高影响在多数品种间并不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株高;谷壳中的硅含量在不同的品种间差异显著;在不施用硅的条件下稻草硅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过施用硅后硅高效品种更能显著提高稻草硅含量;施用硅后硅高效品种稻米硅的含量比硅不敏感品种的增加的更快,其中耐低硅的硅高效水稻施用硅后提高更显著。硅高效水稻地上部分各器官硅含量能敏感地响应硅的变化,不过产量构成对硅的响应特征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龙粳12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3年审定推广,2004年种植面积达7.16万hm2。该品种集大粒、早熟、优质、丰产、抗病于一身,是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同时也是一个大粒优质型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技术的适宜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杂交籼稻‘德香4103’和常规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调查测定了直播、机插秧及人工移栽等3 种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分蘖成穗、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栽培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与品种有关,杂交籼稻品种直播产量与人工移栽产量相当,高于机插秧;常规籼稻直播产量最高,机插其次,人工移栽最低。此外,直播稻群体数量增长最快,成穗以主茎和一次低位分蘖为主,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稻群体规模大,采用常规籼稻直播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依靠穗数优势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分子指纹和商品信息构建水稻品种身份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剑波 《作物学报》2014,40(5):823-829
为方便水稻种子质量的追溯和管理,提出基于SSR分子指纹和商品信息构建水稻品种身份证的新思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由12个水稻SSR标记构成的核心标记组(每条染色体1个),对127份安徽省审定(或主推)水稻品种进行荧光标记分析,构建供试水稻品种分子指纹,在此基础上,再与品种基本商品信息相结合,并进行数字化编码,构建了127份水稻的品种身份证。该身份证号码组成的第1部分为商品码,代表品种的基本商品信息,包括品种类别、品种选育(或审定)的区域和时间等;第2部分为指纹码,代表水稻品种的分子指纹信息;第3部分为补充码(或特异基因识别码),代表品种的特异基因信息。还对127份水稻品种身份证进行了条码表述(一维码和二维码),以便水稻品种种子的身份标识和溯源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