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要救农民,必须要“消灭”农民。日本已经走完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道路,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留下了深刻教训。战后初期,大量复员军人、海外撤离以及城市疏散人员的返乡,致使农村人口急剧膨胀。1947年日本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53.4%。经过战后恢复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就业人口下降到10%,2003年只剩368.4万,占总人口的3%左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日本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需要80~120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由于兼业的扩大,农民收入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机新技术的逐步推广使用,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投入到农业生产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1我市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越发突出,因此,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同时分析了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可行性,提出了我国在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有效利用,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然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为农民工就业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免除农民工就业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省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农村劳动力解放不彻底、人力资本不高、组织不健全、受传统观念束缚,提出从健全组织、加强培训、发展农机服务市场、确保农机增长、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提高务工农民人力资本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长青  李晓燕 《农机化研究》2005,(2):248-249,25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强农村教育。为此,针对中国当前农民工素质偏低、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立足于黑龙江省现实.从完善农村综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对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政府、社会和农民都受益的公益事业,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政策措施一年比一年多,投入力度一年  相似文献   

9.
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江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逐步加快,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另一方面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东宁  惠宁 《农机化研究》2006,(11):8-10,21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为此,分别从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两个角度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经济学分析得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应引起社会各界给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高度的关注和理性的思考,并为合理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献策献力。  相似文献   

12.
《农机具之友》2009,(11):17-20
通过对六合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大力培育、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加强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了农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弱化了市场风险,对农户就业和收入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还存在所扶持的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扶持成效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县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级农业机械化行业虽然通过近30年的努力,不断壮大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还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农机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为此,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机行业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确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走多元化农机化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类型区域的农业机械化,完善和加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达到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企业群体产业化,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农机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4.
谷子精密播种机性能检测方式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米具有丰富的使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由于种植谷子苗期间的苗和除草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米消费市场的发展.播种作业是谷子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中后期劳动强度、用工成本的重要因素.在播种机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对排种器进行充分的试验和检测,是保证播种机质量的重要步骤.为此,分析了目前谷子精密播种机性能检测方式的现状,提出了经济适用的谷子精密播种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以四川省某市A村为例,调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劳动力严重流失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是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培训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步进式水田除草机的工作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除草效果,对步进式除草机进行了人机工程学设计。根据人体尺寸参数,除草机整机尺寸设计为长1 420mm、宽530mm、高900mm。利用Pro/E的质量分析模块对步进式水田除草机进行了质量属性分析,获得除草机的整机质量为2 5.2 kg,并估算出操作人员握扶手时的提升力为49N,表明操作除草机的劳动强度较低。对该除草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平均除草率为85.9%,平均伤苗率为4.4%,除草效率为0.173hm~2/h,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低,符合水稻田间机械除草的作业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3DDF-8型棉花打顶机机架的有限元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3DDF-8型棉花打顶机机架的有限元强度分析的必要性,依次论述了机架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以及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的设定、整机及工作部件轮叉等的受力分析及求解.同时,应用ANSYS work.bench对机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并进行了实地动应力测试,为机组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江苏50马力拖拉机在田间耕作中配套较大、旋耕机具时提升力不够的问题,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对已有定型产品的液压提升系统部分进一步优化改进,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结构及保持生产使用原套工装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系统压力、提升器悬挂等相关零部件的强度等一系列措施,使提升力达到设计允许最大的目的,拓展了50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的使用空间和效率,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弱质化现象,由此带来了人们对农业化肥利用效率的担忧。基于2004—2018年全国小麦主产省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推导化肥利用效率函数,建立化肥利用效率和影响因素函数关系,实证研究劳动力弱质化对小麦生产化肥利用效率影响,并估计机械化对劳动力女性化和兼业化的替代效果,考察机械化对化肥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小麦主产省化肥利用效率仍然偏低(34%左右),总体上农业劳动力弱质化并未影响小麦生产化肥利用效率,因为机械化调节效应弥补了农业劳动力弱质化不足,但是老龄化对化肥利用效率有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为避免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继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研发推广适用于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替代作用和调节效果,确保农业化肥减量增效计划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测算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城镇职工边际收益的节节攀升、农村劳动力人均农业收入不断降低的局面,作为一个追求独立物质利益的市场主体的农民就会理性地选择放弃农业,在农村或城市去从事第二、三产业。以此为出发点,对贵州省“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并在对估算结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