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笼养白颈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325.00~450.00 g的成年笼养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对笼养白颈长尾雉(15♂,17♀)的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颈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颈长尾雉疾病诊断、治疗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种性别的个体倾向于比另一性别的个体扩散到离出生地较远的地方,这种现象称为性别偏倚扩散.性别偏倚扩散现象在脊椎动物中很常见,对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一夫一妻制鸟类的扩散模式,然而有关一夫多妻制鸟类的研究和数据还是很少.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多态性DNA微卫星位点(105个个体和7个位点)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63个个体)来研究白颈长尾雉的性别偏倚扩散模式.传统的观点认为,鸟类中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更具扩散性.与此不同的是,本文中两种遗传标记所得的遗传信息都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扩散模式是雄性偏倚的.我们认为,在鸡形目中,不具群集展示行为的一夫多妻制物种更加倾向于雄性偏倚扩散模式.该推论与基于白颈长尾雉一夫多妻的婚配体制所得到的结果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2003~2007年,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人工投喂、跟踪观察和解剖等方法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食物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选择的植物性食物有24科41种,取食部位有植物的花、果实、幼嫩的叶子和茎:动物性食物有蜈蚣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4个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雄性:觅食40%,游走28%,追逐25%,警戒3%,静栖和其他的时间各2%;雌性:觅食65%,游走25%,静栖和其他各3%,警戒和追逐各2%。早晨下树后和傍晚上树前各出现1次游走和觅食高峰。  相似文献   

5.
珍禽源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一起以眼炎、呼吸道症状及腹泻为主症的美国七彩山鸡、白颈长尾雉所分离的17 株奇异变形杆菌,其培养性状及生化特性基本一致, 均表现出特有的迁徒生长现象。16 株菌对3 种敏感药物 C F P、 A K N、 G E N 的药敏试验经方差分析, 菌株间差异不显著, 对 C F P 一致显示双抑菌环现象。经系统聚类分析, 可细分为4 个类型。另外, 均对 C M P、 O X A、 S X T、 E P Y、 V A N、 T E T 六种抗生素耐药。由拮抗试验, 可将17 株菌划分4 个 Dienes型。通过动物回归试验, 分离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作用, 雏伊莎公鸡人工造病成功, 并从死亡例中回收到相应细菌。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禽》2008,30(14)
新华网7月7日消息:环境保护部日前正式公布了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育数据,其中主要数据与Logistic方程拟合(1—120日龄6只雏鸟的平均值)相关显著,以及1岁龄、2岁龄生长发育的数据与成鸟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寒雉类──绿尾虹雉,经过8年的研究在低海拔属于暖温带气候的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成活的技术、条件、方法和饲料等。结果表明:第一年饲养成活率为77%、第二年为76%、第三年为70%、第四年以后为100%。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120台红外相机开展野外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对3种雉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日活动节律上,3种雉类均为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全年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较高,但活动高峰不完全重叠。(2)3种雉类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变化明显,春、秋和冬季生态位分离主要体现在清晨的活动高峰上,但黄昏时的活动高峰基本无差别。(3)3种雉类夏季的活动时间较其他季节延长、活动频率增加,白颈长尾雉(05:00—07:00和17:00—19:00)和勺鸡(05:00—07:00和14:00—16:00)仍保持早晚2个活动高峰的双峰型,但白鹇则变化为单峰型(09:00)。综上表明,3种雉类各季节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系数均低于全年总体水平,若将采集的全年数据合并分析可能会掩盖季节间的差异。3种雉类的生态位在时间上的分离,为保护区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雉类保护...  相似文献   

11.
雉鸡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我国特产动物雉鸡营养需要的进展和成就 ,简述了雉鸡营养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为该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巨菌草对七彩山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和钙激活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表达影响.在为期3周预试验后,选取1周龄(无外观上缺失,无精神、食欲不振等情况)健康的七彩山鸡(母)210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5个组分别是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相似文献   

13.
水貂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7月,辽宁省某水貂养殖场出现了以零星散发、高死亡率和多种内脏器官出现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流行病学特点的病例。从病死水貂内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出了高度敏感的抗菌药,控制了该病的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14.
貂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离貂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临床病死貂的肝脏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细菌,通过生物学特性检验及16S rRNA基因比对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其中,应用PCR方法扩增出1504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经BLAST比对分析表明,与其同源性最高的均为P.mirabilis各株系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均高达98%以上.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菌株与10株参考菌的同源性为98.9 %~99.9%,其中与HQ259932同源性最高(99.9%),检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貂P.mirabilis.以0.2 mL/只(3.2×109 cfu/mL)菌液的剂量接种小白鼠,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60%,表明分离菌具有较强致病性.免疫保护性实验表明分离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此外,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哌酮钠、卡那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氧氟沙星、红霉素、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等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在沙门菌检测过程中,奇异变形杆菌经常作为一种假阳性菌而出现。为提高沙门菌分离鉴定的准确性,我们制备了奇异变形杆菌的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经protein G抗体纯化柱纯化,与奇异变形杆菌混合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分析该抗体是否能够在体外特异性的裂解奇异变形杆菌。经扫描电镜分析,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在2h后将奇异变形杆菌裂解。同时,将纯化的抗体分别添加到氯化镁孔雀绿肉汤(MM)和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中分析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抑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临床的100多份样本,进行改进方法与常规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改进的方法能够有效排除因奇异变形杆菌带来的假阳性干扰,明显提高了沙门菌分离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甘肃省临夏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试验采集该牛场13头腹泻犊牛的粪便和血清,通过胶体金技术、ELISA方法、细菌分离鉴定、Kirby-Bauer法分别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样中未检测出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阳性率为23.08%(3/13);未检出BRV和BCV的抗体,BVDV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38.46%(5/13)。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和7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20种常规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无对两种细菌均有效的药物。此次犊牛腹泻是由BVDV、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且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此次的犊牛腹泻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对阿克苏某生猪养殖场腹泻仔猪肛拭子进行病原分离,并成功分离到一株细菌。细菌纯化后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提取其DNA测序。分离菌株得到的基因序列标记为W1,通过DNA star生物软件将菌株W1与国内外菌株进行基因序列对比,并做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W1与国内外15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96.4%~99.4%,其中与W1同源性最低的是KT216564,与W1同源性最高的是AB272366。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株W1与南京株JF775415处于同一分支,属于奇异变形杆菌,该菌株的成功分离为阿克苏地区对奇异变形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环颈雉的野外栖息地和生存现状、繁殖特性、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生理生化、形态学、营养成分分析等生态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PCR反应扩增7株鸡奇异变形杆菌和1株兔奇异变形杆菌的23SrRNA基因片段(1045bp),经克隆测序,用DNA Star分析软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以及其他相近属的23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由此构建奇异变形杆菌系统进化发生树。结果表示,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鸡奇异变形杆菌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奇异变形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9.8%,与兔奇异变形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99.3%,与普通变形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4%~96.2%,而与其他相近属同源性只有92.9%~93.4%。结果表明,23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可以作为鉴定奇异变形杆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