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湖北林业科技》2017,(6):14-19
本文以多年生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为材料,采取室内控温系统模拟低温胁迫条件,研究不同浓度CaCl_2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宜昌润楠幼苗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激素AB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究CaCl_2对润楠幼苗抗寒性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5 mmol/LCaCl_2后叶绿素含量最高。(2)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25 mmol/LCaCl_2后丙二醛(MDA)含量最低。(3)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影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4)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25mmol/LCaCl_2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5)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其中在0℃条件下,宜昌润楠幼苗经5 mmol/LCaCl_2喷施后的SOD活性达到最高,在-5℃条件下宜昌润楠幼苗经5 mmol/LCaCl_2喷施后的POD活性达到最高。(6)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提高激素ABA含量,在-5℃条件下喷施5 mmol/LCaCl_2后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硼酸钠对桂花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低温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外源硼酸钠处理桂花叶片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持续上升;外喷0.5%~1%浓度的硼酸钠可显著减少桂花叶片MDA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促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0.5%浓度的硼酸钠可促进植株纵向生长,1%~2%浓度的硼酸钠对低温胁迫下桂花幼苗纵向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性越强。低温胁迫对桂花幼苗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适当浓度外源硼酸钠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桂花叶片的伤害,提高桂花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生长调节剂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BRs、BT和SA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寻找缓解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可行方法,为酸橙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s)、甜菜碱(BT)和水杨酸(SA)溶液后,置于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常温(温度25℃/23℃(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1,以低温胁迫(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2。低温胁迫处理3天后,测定酸橙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CK_1相比,低温显著抑制CK_2酸橙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加重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致使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引起酸橙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低温处理也会导致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致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与CK_2相比,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酸橙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轻酸橙幼苗叶片因低温而导致的细胞失水;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避免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使细胞膜系统代谢正常,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造成的伤害。同时,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弱低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生长调节剂对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缓解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以叶面喷施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叶面喷施浓度为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可明显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低温条件下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对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幼苗抗寒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浙江楠的保护、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SA浓度(0、0.1、0.5、1.0、2.0 mmol·L-1)对浙江楠1年生容器苗进行连续3 d的叶面喷施处理,随后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0℃低温,再进行连续7 d的低温胁迫处理,以20℃常温为对照(CK),测定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指标,对浙江楠相关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有效缓解REC、MDA含量的上升及Chl含量的下降,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减轻低温造成的胁迫伤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外源SA预处理在0℃胁迫下能有效提高浙江楠幼苗的抗寒能力,其中1 mmol·L-1的SA处理具有最大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低温胁迫下华山松幼苗的抗寒机理,以华山松幼苗为材料,研究在低温(4℃)胁迫下,不同浓度:0mg/L(CK)、0.01mg/L(G1)、0.05mg/L(G2)、0.25mg/L(G3)、1.25mg/L(G4)的BR预处理对华山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BR均可提高低温胁迫下华山松幼苗叶片的含水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且0.25mg/L的BR处理效果最佳。研究表明,外源BR能有效地缓解低温胁迫对华山松幼苗的影响,降低活性氧对其幼苗的伤害,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华山松幼苗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东北林区森林凋落物淋洗液中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浓度范围,用不同浓度的上述3种外源有机酸溶液叶面喷施长白落叶松幼苗,再置于4℃下进行低温胁迫,研究有机酸对低温逆境条件下长白落叶松幼苗多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低温胁迫下外源有机酸对苗木抗寒性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3种有机酸均降低低温胁迫后长白落叶松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不同程度提高SOD,POD,APX和CAT等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缓叶绿素的下降趋势。外源有机酸能通过促进长白落叶松体内保护酶活性提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最终明显提高其低温抵御能力。3种有机酸对上述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强弱表现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适宜的最佳使用浓度为5.0mmol.L-1。  相似文献   

7.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白榆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的喷施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白榆品种‘白洼一号’幼苗为材料,在0、50、100和150 mmol·L~(-1)Na Cl浓度下,喷施不同浓度SA(0、0.5、1.0、2.0 mmol·L~(-1)),处理30 d后对白榆水分生理、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显著提高白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但对电解质渗透率影响不显著。(2)0.5和2.0 mmol·L~(-1)SA会显著提高50和100 mmol·L~(-1)Na Cl胁迫下白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1.0 mmol·L~(-1)SA对各盐浓度下光合色素含量改善作用均不明显。(3)2.0 mmol·L~(-1)SA的添加提高了盐胁迫下白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1.0 mmol·L~(-1)SA明显降低了50 mmol·L~(-1)盐浓度下白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论]适宜浓度的SA能改善白榆的生理参数,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5和2.0 mmol·L~(-1)SA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参数的改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外源ABA对渗透胁迫下喜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喜树栽培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外源ABA对渗透胁迫下喜树幼苗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导致喜树幼苗内脯氨酸(Pro)含量增高,增施外源ABA其脯氨酸含量较渗透胁迫下低;渗透胁迫下,喜树幼苗内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外源ABA处理的喜树幼苗内丙二醛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渗透胁迫使喜树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下降,外源ABA的使用可以减缓这种下降趋势;渗透胁迫使喜树幼苗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源ABA可以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胁迫使喜树幼苗内喜树碱(CPT)含量上升,外源ABA处理不能显著提高喜树幼苗内喜树碱含量,而渗透胁迫导致喜树幼苗内10-羟基喜树碱(10-OH CPT)含量下降,外源ABA的使用加剧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源NO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核桃抗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寻找通过施加外源NO提高果树抗逆性的新方法,为外源NO在未来核桃抗逆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香玲'、‘鲁果12号'核桃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处理与叶片喷施SN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SNP(200μmol·L~(-1))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正常生长条件下,喷施SNP对核桃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降低了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但2个品种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不同。2)低温胁迫下,SNP处理可显著提高核桃幼苗叶片POD,SOD,CAT,APX和GR等抗氧化物酶活性,同时,提高叶绿素和Pro,ASA,DHA,GSH,GSSG含量,减少H_2O_2和MDA的积累,降低O_2~(·-)产生速率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2个品种的变化幅度不同。[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NO处理可增强核桃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提高抗氧化剂含量,维持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稳定性,降低H_2O_2、MDA的积累及O_2~(·-)的产生速率,从而减轻活性氧对核桃叶片的伤害,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试验研究了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湿地松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16~25℃)对照处理相比,在低温(4~10℃)处理下,苗木高径生长增量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2O2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明显升高。低温下幼苗叶面喷施0~800μmol·L-1SNP,3周后表现为随着SNP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H2O2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数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对供试不同浓度NO处理下的幼苗耐低温能力评价结果即SNP浓度(μmol·L-1)为:400>800>200>100>0;外源NO对湿地松幼苗耐低温性具有低促高抑作用,最佳使用浓...  相似文献   

11.
对NaCl胁迫条件下中间锦鸡儿幼苗施加外源GABA的研究表明:200 mmol·L-1 NaCl处理72 h时,幼苗体内乙烯含量增加,但是外源GABA能够进一步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乙烯含量;在250 mmol·L-1 NaCl胁迫初期(24h)乙烯含量急剧增加,施加外源GABA反而抑制了乙烯的生成;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外源GABA对乙烯的生成表现为促进作用.转录水平研究进一步表明:NaCl胁迫条件下外源GABA提高了乙烯生成关键基因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CaACO1和CaACO2在中间锦鸡儿根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不同温度(8、28、38℃)下香椿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以盆栽5月龄香椿幼苗为试材,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对不同温度下香椿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处理可提高不同温度下香椿幼苗叶绿素的含量,显著提高香椿幼苗生物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使香椿幼苗叶片组织加厚,叶片相对含水率(RWC)提升,并且提高了香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综上所述:喷施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适温下(28℃)香椿幼苗植株的生长,提高香椿幼苗在温度胁迫下的缓解作用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当年生盆栽美国红枫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溶液喷施美国红枫扦插苗,测定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研究外源喷施ABA对美国红枫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外源喷施ABA可以缓解其伤害程度,促进美国红枫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抑制MDA的积累,延缓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其中以10 mg/L浓度ABA处理效果最明显。因此,干旱胁迫下,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有效提高美国红枫的抗旱能力,维持其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4.
以1a生大红袍花椒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分别喷施0.1、0.2、0.4mg·L-1的NBR溶液,同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进行干旱胁迫,探讨油菜素内酯(NBR)对花椒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BR处理均可提高苗高、地上部干物质含量、根冠比及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促进壮苗的形成,改善生长状况。干旱胁迫下BR可以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后的花椒幼苗叶片细胞膜的透性,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但减缓了丙二醛(MDA)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干旱胁迫对花椒幼苗造成的伤害。本试验条件下,NBR较适宜的喷施浓度是0.01mg·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实际栽培中利用外源激素提高川黄柏苗期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川黄柏幼苗为试材,在自然渍水及干旱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GA3进行不同周期的喷施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下川黄柏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在渍水胁迫下,外源喷施GA3溶液提高了川黄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复水后0~2 d,干旱胁迫下的对照组及GA3处理组(200 mg/L,喷施间隔30 d)植株各生理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受间断降水影响;复水后3~5 d,对照组及GA3处理组植株各生理指标出现反复变化。复水后0~5 d时,与对照组相比,GA3处理提高了植株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试剂处理对麻疯树幼苗抗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化学试剂处理对麻疯树幼苗低温前后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前对麻疯树幼苗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NaCl、SA和PP。溶液,POD和SOD活性及相对电导率均发生变化。低温胁迫前,喷施0.1mmol/LSA和0.1mmol/LPP。溶液的麻疯树幼苗叶片POD和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亦高于对照;低温胁迫后,两处理相对电导率和MDA值上升幅度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落叶时间推迟。表明对麻疯树幼苗喷施0.1mmol/LSA和0.1mmol/LPP。溶液能减缓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损伤;试验还发现,喷施NaCl溶液后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不同化学试剂处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而喷施化学试剂的抗寒效果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外源调节物质对铅胁迫下格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研究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响应铅胁迫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探讨格木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格木的栽培、引种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年生格木幼苗为试材,通过不同浓度甜菜碱(BT)、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氯化钙(CaCl_2)的处理,研究其对铅(10 mmol·L~(-1))胁迫下格木幼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RC)]以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结果】铅胁迫明显抑制格木幼苗生长,致使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及RC明显增加、光合色素合成受抑。而SOD、POD和CAT活性较无胁迫对照(CK1)提高7.0%、1 221.6%和121.0%,格木幼苗具有一定的抗铅胁迫能力。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激活、PRO和SP含量的增加、MDA的降解、RC的降低和叶绿素的合成有显著作用,对SS含量无促进作用。与铅胁迫对照(CK2)相比,施加MeJA 0.1 mmol·L~(-1),SOD活性提升13.2%; 100 mg·L~(-1)的BT,CAT活性增强17.7%; 25 mg·L~(-1)的SA,POD活性提高36.2%; 1 mmol·L~(-1)的MeJA,PRO含量提高157.3%; 1 000 mg·L~(-1)的BT,SP含量增加71.9%; 5 mmol·L~(-1)的CaCl_2,SPAD值增大22.9%; 100 mg·L~(-1)的BT,MDA含量降低58.9%,BT一定程度降低RC。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内在关联性,彼此促进或拮抗,对铅胁迫损伤进行动态修复调节。【结论】外源调节物质可有效缓解铅对格木幼苗的伤害,与格木幼苗产生适应性诱导以抵抗铅胁迫的外源调节物质表现为:1 mmol·L~(-1)MeJA20 mmol·L~(-1)CaCl_2100 mg·L~(-1)BT5 mmol·L~(-1)CaCl_20.1 mmol·L~(-1)MeJA500 mg·L~(-1)BTCK2。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麻黄幼苗根系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分析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麻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麻黄幼苗中质膜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经不同浓度的SNP、Spd、SA处理后,一定浓度的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能够提高麻黄幼苗的抗盐能力。3种外源物质缓解效果为:SA(50 mg/L)SNP(0.1 mmol/L)Spd(0.25 mmol/L)。施用水杨酸(SA)50 mg/L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4.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5.58%,脯氨酸含量增加65.5%,MDA含量降低42.11%,根系活力增加18.17%。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4):66-69
以‘黑比诺’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对葡萄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以期探明褪黑素与葡萄耐热性之间的关系,为葡萄生产上进一步应用褪黑素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也显著增强;同时,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强葡萄幼苗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由以上可知,外源褪黑素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从而增强葡萄幼苗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水曲柳幼苗叶片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宇  王晶英 《森林工程》2010,26(4):32-36
以3a生盆栽水曲柳幼苗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喷后第1d、5d、10d和15d分别采集带叶枝条测定常温和低温胁迫后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SOD、POD、可溶性糖含量、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自然条件下季节性低温处理试验,以验证人工低温试验中所得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0mg/L浓度的ABA增强水曲柳幼苗抗寒性的作用效果最好,能显著降低电导率,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但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变化。30mg/L浓度的ABA预处理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但高浓度的60mg/LABA预处理对于增强水曲柳幼苗抗寒性出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自然低温条件下,10mg/L浓度的ABA预处理增强水曲柳幼苗抗寒性的作用效果最好,高浓度的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