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内乡村民宿呈现蓬勃发展状态。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以去哪儿平台乡村民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乡村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江西省乡村民宿呈聚集分布特点;2、江西省乡村民宿呈多核心点状分布,单核心聚集收拢,东北至西南递减的分布格局;3、基于对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和旅游因素4个方面13个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3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0.9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0.89)、常住人口数量(0.8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0.78)、城镇化率(0.77)q值排列前五,为影响力最高的五个因子。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指标,通过ArcGIS工具探究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在空间上整体呈凝聚型分布,其中广州市森林康养基地集中程度最高;从数量上看,各地级市基地数量分布不均,48.61%的森林康养基地分布于珠三角地区,北部生态区次之,东部及西部沿海地区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占比不足10%;(2)在分布方向上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总体呈西南-东北方向分布,并表现出向北部扩散的趋势。(3)研究发现,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分布主要受到地区生态资源及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影响,现阶段森林康养基地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发达的高植被覆盖区域,基地数量与各地级市森林覆盖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4)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在空间分布均衡性与资源利用情况上还不尽合理,较多拥有良好森林生态资源或丰富客源市场的城市其森林康养基地未得到发展。最后从数量分布及距离分布两方面提出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于森林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森林游憩的发展需与时俱进。森林游憩资源是森林游憩的重要载体,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为京津冀森林游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京津冀区域内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相关的自然风景区三类共计293处森林游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森林游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1)京津冀森林游憩资源在整体空间尺度上为聚集分布,最邻近指数(R)为0.5332,多边形变异系数(CV)为262.1%;2)在市域尺度上,资源分布均衡度低,差距悬殊,基尼系数为0.7957。其中,北京拥有资源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1%;北京、承德和石家庄三座城市累计比重超过60%。3)资源分布密度上总体呈现出以北京为强聚集中心,向东北倾斜的“十字型”的大聚集,小分散格局;4)分布格局与太行山、燕山山脉走势相契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相关,并且受到重点林业工程和交通网络的外在推动。  相似文献   

5.
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分散,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初步揭示了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掌握河北省武安市古树资源以及影响古树名木分布的主要因素,对武安地区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分析。以武安市1 364株古树名木为试材,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分布类型等可视化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因素对武安市古树名木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武安市古树名木呈集聚状态。古树名木生长与道路交通情况和距水源距离两因素间呈显著相关性,共同决定着武安市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乡村经济,还可以促进乡村农业产业转型。选取105个辽宁沿海经济带乡村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其空间结构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盘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次之,重点聚集在营口、丹东和盘锦;休闲渔业示范点村主要在大连、盘锦和丹东集聚。辽宁沿海经济带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受交通条件、水系分布、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布局,以期对辽宁沿海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勇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60-166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为0.789,表明其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44.90,大于理想状态分布下的地理集中指数34.2,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度不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密度呈多核心特征,高核密度值地区有成都市、渝东南地区、渝西南地区、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成都市的核密度值最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受到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区,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内12种植被类型受10个因子的影响规律,定量描述植被空间分布状态。通过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分析,提取了人类活动影响因子、地理因子和水源因子3个综合指标,可以反映所有影响因子81.13%的信息。随着人工促进更新和人工造林已经成为研究区主要营造林方式,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植被分布的第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地区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等提供依据。采用平均最近邻、空间热点探测、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对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道真县农村居民点ANN值为0.45,属于集聚分布模式,面积分布以较小面积分布为主,占比达46.74%,整体密度高,为13.49个/km2,且呈现明显的河谷集聚特征;(2)地形和区位因素均对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主要分布在高程700~1000 m、地形起伏度200~400 m、坡度大于25°,且交通、水域可达性分别在30、30~60 min的区域内。针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以小面积为主,且主要分布于坡度大于25°的区域,提出了建议:在村庄规划中,规划引导居民在地势平坦的区域集中建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滇中岩溶区石漠化在不同影响因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因子定量归因,基于Landsat、DEM等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RS-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获取石漠化信息和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滇中岩溶区石漠化总面积为3015.04 k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5%,占岩...  相似文献   

12.
陈云  刘大均 《绿色科技》2023,(24):250-256
森林康养旅游供给是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核心基础。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评价了2021年我国森林康养旅游的供给水平,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森林康养旅游供给水平宏观上表现为自东向西梯度降低的空间格局,并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高值集聚区位于中、东部,而低值集聚区位于西部;七大地区的供给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华中、华南、华东、西南、东北、华北、西北。(2)森林康养旅游的供给既受到资源禀赋、环境质量、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因素的单一作用,又受到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基础设施因素不仅在单因素作用中具有最强影响力,而且在双因素交互作用中还具有主导性影响;所有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均强于单因素作用,森林康养旅游的供给更多是受到多因素交互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曲靖作为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是云南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以研究曲靖城市空间扩展为基础,结合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法,对曲靖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进行梳理。根据曲靖实际,提炼出影响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得出结论:云南城市的自然地理和人口分布条件,导致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独有的松散型城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碳排放源,测算了湖北省2008~2017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近年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湖北省在低碳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碳排放量的构成来看,农用化肥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次是农药。进一步采用Kaya模型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有较大的驱动作用,而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劳动力等因素也会抑制农业碳排放。据此提出了湖北省贯彻实施农业低碳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东安县7个公益林面上固定样地的单位面积蓄积量、自然度、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级等8个森林质量评价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了东安县公益林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益林中天然混交林森林质量等级好,竹林森林质量等级中,人工纯林、灌木林森林质量等级差。为促进公益林林分演替,提出了封山育林、生态疏伐、补植补造乡土阔叶树种等3项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ArcGIS核密度分析法,对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①湖北省湿地资源极其丰富,对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积极性也较高,已获批建设66家国家湿地公园,其数量居全国第3.②湖北省17个地市中,黄冈、宜昌的国家湿地公园数量最多,分别为9个和8个,武汉、荆州、襄阳、咸宁、十堰并列第三,数量...  相似文献   

17.
森林土壤碳库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人工林土壤碳汇动态变化规律。以河南省国有登封林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林地内设置186个样地(10 m×10 m),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出土壤有机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8.59 g/kg,其空间分布呈斑块状,高低值区分布较为分散;而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47 kg/m2,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整体分布更均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与胸径、树高等林分因子,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等土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均最大,其中土壤全氮的贡献度最高。研究对于揭示人工林土壤碳汇形成机制,制定土壤碳汇调控技术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萌萌 《技术与市场》2022,(8):154-156+159
为把握山东省工业旅游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优化全省工业旅游空间布局,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此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山东省工业旅游点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特征,工业旅游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多核”特征且构成“青-烟-威”和“济-淄-泰”两大集聚区;山东省工业旅游空间布局受区域经济基础、交通便利性、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发展基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为全省工业旅游发展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利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对林业产业发展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绝大多数省域处于H-H地区和L-L地区,通过空间杜宾模型也证明林业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林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影响机制中,林业产业的财政投入、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各省域造林面积、林业职工劳动力成本、林业产业已有规模水平以及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均对中国林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效应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其直接效应方面。  相似文献   

20.
《湖北林业科技》2017,(2):35-38
以2003年4月16日的TM\ET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了湖北麻城市境内杜鹃分布信息,分析了麻城杜鹃在不同海拔、不同坡度、不同坡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麻城市的野生杜鹃主要分布于海拔600~900 m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杜鹃的覆盖率越大,是海拔900 m以上山地的优势物种,60%以上的杜鹃分布在坡度15~35°的范围内,南坡分布的比例多于北坡,表明本地杜鹃趋向于分布在高海拔、陡坡度的南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