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了芬顿氧化法、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及臭氧/活性炭氧化法3种方法对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氧化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优,其次是芬顿氧化法,最后是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确定各个氧化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芬顿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3,芬顿试剂投加量为30%过氧化氢3.00mL/L,10%硫酸亚铁36mL/L,反应时间为30min;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5,过氧化投加量为5.0mL/L,反应时间为60~90min;臭氧/活性炭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8,活性炭投加量为5.0mg/L,反应时间为60~180min。  相似文献   

2.
在常压条件下,以铁碳微电解和芬顿试剂的联合氧化法为氧化工艺处理乙氧基喹啉合成过程中的工艺废水和其它收集水,分析了铁、碳用量,探讨了温度变化对芬顿氧化剂H_2O_2,用量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与单一芬顿氧化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COD去除率达到96.9%,配合脱氮处理工艺,总氮去除率达到91.3%,色度去除率达到92%,与单一芬顿处理相比较氧化剂减少8.7%,出水经过沉降、过滤分离处理后,水质可进行生化处理,并且水质处理工艺稳定,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芬顿体系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甲基橙水溶液的研究,考察了pH值、Fe~(2+)和H_2O_2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在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0℃下,pH=3.0、[Fe~(2+)]0=0.4mmol/L、[H_2O_2]0=1.2mmol/L的条件下,反应30min后,甲基橙水溶液(30mg/L)的降解率达到90%。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Fenton体系中甲基橙的降解,但影响并不显著。结果可为利用芬顿体系处理含甲基橙的印染废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罗臻  李婷 《绿色科技》2015,(1):178-180
指出了丙烯腈废水作为一种常见工业废水,其水质复杂,COD高,难进行生物处理。电化学法形成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有效提高丙烯腈废水生化性并去除COD。比较了用电芬顿和电催化氧化处理丙烯腈废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电芬顿法在初始pH值为2,电流密度为6mA/cm2,H2O2投加量为10mL/L,反应时间为90min时效果最佳,TOC去除率为32.2%:电催化氧化法阳极采用二氧化铅,阴极为不锈钢,投加NaCl调节电导率对TOC去除效果最佳为19.8%。上述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组合工艺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芬顿(Fenton)氧化法是一种高效氧化技术,用其对中纤板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后续的废水处理效果。该研究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芬顿试剂氧化法预处理中纤板工业废水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该反应体系影响最大,其余依次是[H_2O_2]/[Fe~(2+)]摩尔比、FeSO_4·7H_2O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4个单因素优化试验,获得芬顿氧化处理的优化条件:初始pH值5、[H_2O_2]/[Fe~(2+)]摩尔比6:1、FeSO_4·7H_2O投加量0.03 mol/L和反应时间120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对中纤板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COD和色度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8%和80%,同时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为后续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PbO2电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木质素磺酸盐电氧化降解研究,温度25℃,电流密度50~70 mA/cm2,电压0.8~2.0 V。电氧化产物经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电氧化降解为香兰素、紫丁香醛、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醛、苯乙酮、苯甲酸等6种低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有机废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桂芹 《林业科技情报》2010,42(2):72-73,75
综述了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介绍了O3/UV、H2O2/UV、O3/H2O2组合过程、化学氧化技术及电化学氧化技术五种典型的高级氧化技术,阐述了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水的机理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高级氧化过程应用领域应扩展到水体中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应加强高级氧化过程所需新型反应器的研制,以便进一步强化废水的降解,提高其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夏莹 《绿色科技》2023,(4):168-172
阐述了近几年在环境、土壤、沉积物等研究领域较为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等,对比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若干较为前沿的如:酶抑制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高光谱分析技术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机理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应用范围、优缺点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析方法应优先选择灵敏度高且能同时进行多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防治措施可选择结合2种及2种以上的单一修复手段的联合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素解聚的电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木质素解聚的微观电化学表达、催化剂类型以及电化学反应器的电极材料、电极作用原理等;分析了电化学技术协同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生物酶催化体系以及与光催化技术耦合后对木质素解聚的前沿研究;总结了电极材料、电流密度等条件对电化学催化效率的影响,并展望了电化学技术实现应用所面临的挑...  相似文献   

10.
热分析技术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木材是天然高分子材料,利用热分析技术可以研究木质纤维素材料及有关化合物的热分解及氧化降解反应,进而获得化学组成、反应动力学参数、燃烧值、以及热稳定性等有关数据。此外对研究木材干燥、纤维素的水份及木质素含量、木质素的玻璃化温度及在木材改性方面亦有着广泛的用途。热分析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合成树脂的树脂化反应、固化反应、降解反应,以及评价其胶合性能,从而能快速、简便地为胶粘剂配方和人造板热压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CO2超临界-超声波联用技术提取花色苷(配糖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苷是花青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 ,常规提取工艺容易使其发生降解、褪色。用CO2 超临界装置对植物原料进行预处理 ,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花色苷具有时间短、纯度高、提取量大等特点 ,同时具有防止提取物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发生降解、褪色等变化。对超声波提取花色苷的各项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设计了工艺流程 ,研究了超声波提取的温度、时间和提取剂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 ,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 :在超声波频率为 3 0kHz条件下 ,用浓度为 2 %的稀H2 SO4作提取剂 ,处理 40min ,温度 5 0℃时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治理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电化学氧化技术由于自控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受到科研人员注意。目前已有大量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应用的研究,但普遍研究不够深入,设计开发的反应器也大多尚处于实验室小试阶段,该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以氨氮为处理对象,以机理探索、电极材料制备、反应器设计、电解液选择以及操作条件优化为研究重点,综述了电化学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对电化学氧化氨氮遇到的技术难关和发展建议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某农药厂有机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修复技术中的过硫酸盐氧化和碱催化水解(碱解)对污染土壤中的对硫磷和甲拌磷进行了降解修复,探讨了不同氧化剂投加量(1%、3%、5%)和不同碱解条件(pH值10.5、11.5、12.5)在不同养护时间(7d、14d、21d)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和碱解技术都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磷污染物;化学氧化相比碱解技术,有机磷污染物降解效果更显著、效率更高,对硫磷和甲拌磷的氧化降解最高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8.5%和78.8%,碱解降解最高去除率分别为48.5%和43.9%;化学氧化的最佳养护时间为7d,碱解的最佳养护时间为14d。  相似文献   

14.
海藻酸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它的研究和开发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海藻酸钠提取工艺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酸凝-酸化法、钙凝-酸化法、钙凝-离子交换法、酶解法和超滤法,简述了温度、pH值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各提取工艺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海藻酸钠结构中羟基以及羧基的功能化改性及其改性化合物的潜在应用,包括氧化、磺化、共聚、酯化等新进展。最后,展望了海藻酸钠提取工艺的发展方向以及改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电化学杀菌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杀菌技术,包括电解活性氯杀菌、电解·OH杀菌、电解O3杀菌、电解H2O2杀菌等。对这4种电化学杀菌技术的杀菌机理、电极材料、电解工艺条件及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电化学杀菌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杀菌技术,包括电解活性氯杀菌、电解·OH杀菌、电解0。杀菌、电解H2O2杀菌等。对这4种电化学杀菌技术的杀菌机理、电极材料、电解工艺条件及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碱活化过硫酸钠(PS)和硫酸亚铁(Fe(Ⅱ))活化过碳酸钠(SPC)两种工艺分别降解地下水中的总石油烃,考察了两种氧化工艺对地下水中TPHs的降解效果并分析了降解特点的异同。结果表明:碱活化PS工艺中药剂投加量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TPHs降解效果的提高,Fe(Ⅱ)活化SPC工艺中TPHs的降解更加迅速,但延长反应时间难以提高TPHs降解效果;在两种氧化工艺中,消耗相同药剂量时,地下水中TPHs浓度越高,氧化剂利用效率最高;两种氧化工艺对不同浓度TPHs各碳段组分(C10-C16、C17-C28、C29-C36)的降解率不同。  相似文献   

18.
叶黄素在催化氧化降解反应中能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氧化降解产物,其组成成分基本上能通过GC以及GC-MS分析得以鉴定.结果表明,叶黄素在进行同步催化氧化降解反应过程中,还伴随有自身羟基的氧化和脱水作用,生成物中以酮类、醛类、醇类等含氧化合物为主,还有烯烃和芳烃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化合物是异佛尔酮、β -紫罗兰醇、二氢猕猴桃内酯、α -环柠檬醛、β -环柠檬醛、α -紫罗兰烯等.叶黄素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形成氢过氧化物,然后再断裂分解而形成含氧类化合物,而直接裂解、环化与脱氢作用后则形成烃类及芳烃类成分.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和氧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对纤维素的开发与利用还非常有限,未能完全搞清天然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机制是其一个重要原因.自从C1-Cx假说提出以来,又有较多的降解理论出现对其改进,纤维素酶水解机制不能完全解释天然纤维素的降解,大量文献证实天然纤维素降解存在氧化机制.本文主要介绍水解与氧化机制中具代表性酶协同降解模型、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协同作用假说、羟基自由基的氧化机制和纤维二糖脱氢酶途径等不同降解理论,将水解和氧化两种机制结合起来给出其降解途径,也许能够较为容易理解纤维素的降解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芬顿+生化工艺对某公司香料混合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探索了该工艺的确定最佳运行条件。为该公司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了技术参考,也可对其他含有难生物降解的香料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