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浙江省台州市自然地理类地名进行了研究与分类,分别采用分类统计法、归纳法、分析法(定性,定量)、综合法、历史文献法、地理制图法等多种方法对自然地理类的地名做了一些分析,从这些分析结果中探究了浙江省台州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与传承浙江省特殊的地名文化。其中尤其以地形类、方位类、水文类最为突出。行政村名作为地名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为识别周围的地理环境要素与周围其它地区而对居住地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符号。行政村名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峥  张云 《绿色科技》2022,(2):196-201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能综合反映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本文基于云南省玉溪市村落地名数据,利用GIS中的分析方法,从地理区域角度分析了玉溪市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部为自然景观类及人文景观类两大类地名点的主要集中区,是因为该区密集的人口分布及优越的自然条件;南部、西部为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点的主要集...  相似文献   

3.
地名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能够反映地区的自然地理、民俗文化、社会经济等特征。以哈尔滨市域的9751个自然村落名称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的空间分析,探究了自然村落地名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数量看人文类村落名称比自然类多,其中人文类以姓名、意愿为主,自然类以方位、地形为主;在空间分布上,自然类村落名称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区域,人文类命名的村落集中于南部,两类命名规律在南部区域有所重合,这与人口空间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地名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充分显示出特定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质。采用统计法、分类法、归纳分析法、文献法,从地理角度对湖南省常德市的自然类行政村名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究了常德市行政村名与各个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更充分地认识常德市的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5.
地域特色可以通过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2方面来体现。文中从青岛市崂山路滨海景观设计案例入手,讨论了滨海景观设计如何突出地域特色的问题;通过挖掘基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从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营建2个方面探讨了崂山滨海景观大道的地域特色营建手法。文化景观主要突出道家文化主题,在设计手法和设计细节处体现文化要素;自然景观突出山、海自然环境特色,利用现状自然特征处理滨海与山体景观界面,最终实现凸显地域特色的滨海景观长廊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法、归纳比较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周口市4930个行政村名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2540个行政村名以自然环境要素来命名,行政村的命名以方位类为主,形态类、地形类次之,水文类最少。以地形、水文要素命名的行政村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同,多分布在川汇区—太康县以西海拔较高、地形不平坦的地方,且水文类命名的行政村多在河流两旁呈带状分布,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文章收集了四川省宜宾市境内乡村竹文化地名,分析了其命名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宜宾市与竹相关的乡村地名有215处,这些地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与竹的关系,且在空间分布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反映了历史时期宜宾地区竹林分布的广泛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联性。保护利用好这些地名文化遗产,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巴蜀文化内涵和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可为历史地理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湘潭市的1843个行政村级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分类法、统计法、综合分析法、地图法等研究方法,从地理学的视角将行政村地名分为自然地名、人文地名和其他类型地名三类。通过对湘潭市1843个行政村级地名的分析和研究,认识到在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社会人文因素的作用下湖南省湘潭市行政村地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认识湘潭市的村级地名的类型与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地名作为表征地点的文化符号,被人类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地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地域性和社会性,对某一地区的自然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的研究可以分析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山西省永济市自然村名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统计分类法和GIS技术对永济市405个自然村名进行了分析整理,并剖晰了永济市自然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具体关联。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太白山是秦岭造山带的主要山脉,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景观类型。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太白山综合研究,根据景观特征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提出了太白山核心自然景观主要划分为冰川遗迹景观、山地景观、植被景观和气象景观,并对其特征、分布、成因进行了系统性阐述,认为太白山成景作用主要与太白山花岗岩岩体、新构造运动、气候环境及第四纪冰川四大因子密切相关。此结果可为太白山整体科学研究、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阶段性进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通过对竹地名的类型细分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探析竹类资源分布的地域结构,为因地制宜的竹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中国竹地名形成川渝贵、湘中南、浙东闽北、粤桂琼、粤东闽西五大集中区;属种、活动场所、群体外貌、地形地貌和相对位置是其主要命名依据;不同类型的竹地名地域分异显著,例如丛生与大体型类竹地名集中于南方地区,散生与小体型类竹地名散布于北方地区,白竹与黄竹类地名不集中在原产地等。竹地名传递出有关竹类的地域移植、人类干预、产业开发与区域社会历史变迁等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从地名学角度入手,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水域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地名资料收集和统计的基础上,利用定量化方法和GIS等现代技术,分析新巴尔虎右旗水域地名的空间分布和演变因素以及地名与水系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地名密度的增大,地名分布由中部向西南和东北方向移动,地名分布的多圈层集聚特征明显,总体上从低密度向高密度逐渐过渡。将新巴尔虎右旗水域地名密度图与水系类型图叠加后发现,地名分布趋向河湖密集的地方,即地名密度较高的地方,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作用强度。此外,出现了空留其名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新巴尔虎右旗水域减少的趋势,且不同地区减少比例不相同。水域地名演变主要从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气候等方面作了研究,发现地名的演变和命名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自然环境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以肇庆七星岩景区为例,研究就此类地区出现的石漠化,并提出“喀斯特类石漠化”概念。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分析七星岩的类石漠化程度,进一步利用景观特征分析法探究不同类石漠化程度下的景观特征。肇庆七星岩喀斯特类石漠化总体程度较轻,但景观异质性明显。类石漠化程度不同的片区交错分布且所体现出的景观特征差异较大,因此形成富有特色的整体景观。肇庆七星岩景区的喀斯特类石漠化虽然在生态上呈现负面意义,但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在景观资源形成上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传承型乡村的景观特征与状况,该文以广西省北流镇鸭埌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景观的评价模型.结合鸭埌村的现状条件,选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民风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方面17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鸭埌文化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的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红叶 《林产工业》2023,(12):105-106
<正>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地域性景观是指基于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景观可以增强公园的地方特色,提升公园的吸引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历史文化。因此,开展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地域性景观的融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地域性景观在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为城市森林公园设计提供科学指导,有助于实现城市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地名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区别个体地物的语言符号。地名具有民族性、地理性、相对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以山西省1892个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类、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乡镇地名进行了分类处理并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乡镇地名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地名名称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山西省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促进山西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FRAGSTATS的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1987,1997和2008年夏季的Landsat卫星影像,在RS和GIS支持下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南四湖湿地1987—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湿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是: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自然景观面积减少,人工景观面积增加;景观斑块破碎化加重,其中芦苇地、荷田和养殖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2)从景观指数方面看: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规律不同,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景观水平上,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蔓延度指数不断减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3)从转移矩阵看:1987—1997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对和缓;1997—2008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当剧烈;各种地类相互转化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芦苇地和荷田两种湿地自然景观面积转出的比例很大;并且转化更多的是自然景观转化为人工景观,体现了湿地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城市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综合特性的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特有的地域文化景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因此,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大量运用地域性元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了乡土植物的地域性特点及乡土植物对城市地域性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城市地域性景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2年ETM+卫星遥感图片解译结果并结合实地调查,对雅砻江上游地区的景观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本区的景观类型主要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大系统构成。前者稳定性较差而后者稳定性较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该区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为:森林群落乔木层树种比较单一;灌丛群落类型多样,多样性较高;草句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多样性。(3)该区的景观斑块数量特征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城乡、村落用地、未利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19.B9%、66.50%、0.82%、0.37%、0.03%和12.40%。草地是该区整体景观的基质,对景观的影响最大,林地类型在整个景观中零散、破碎。(4)该区景观类型面积多样性指数为0.9137,类型周长多样性指数为1.0224,类型斑块数多样性指数为1.2556。表明流域景观类型面积分布最不均匀,相反,景观类型斑块数分布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风景名胜区园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是体现人类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长期以来受到业内人士的重点关注。通过对风景名胜区园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确定了景观空间分布格局指标体系,以最少的指标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多样性的特点;计算了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指数,对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指数进行简单的量化;计算了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多样性特征指数以及优势度特征指数,得出风景名胜区园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多样性是提升园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优势指标的关键参数;通过风景名胜区园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均匀度指数判断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完成风景名胜区园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